春日好时光,寻访红色记忆

作者
作者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青岛不仅拥有苍茫唯美的山海风光,更在历史岁月中积淀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

从 1923 年 8 月青岛第一个党组织成立开始,扎根在青岛的「红色基因」经过代代传承,铸就了这座城市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

在这片沃土上,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人民完成了可歌可泣的革命事业,而且创造了感召人民群众、凝聚党心军心、激励奋斗不止的红色文化。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李慰农公园、荒岛书店、大泽山抗日根据地、杨家山抗日根据地、刘谦初故居、杨明斋故居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有力地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的「青岛故事」,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青岛人民传承历史文化基因,成为青岛城市发展中,特别是城市精神图景中独特的「红色记忆」。

重温党史,纪念馆藏文化之旅

作为重要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场所,革命纪念馆是展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窗口,承载着中国革命不同时期的革命历史宣传和展示功能,是传播红色文化、宣传革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海岸路 18 号,在郁郁葱葱的绿树掩映下,这组德式建筑群处处彰显出一种庄严,虽不是高墙临立、雄壮巍峨,但却可以在这里追忆党的光辉历史,重温初心洗礼,传承使命担当。1923 年 8 月,青岛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青岛组成立,这里成为青岛早期党组织传播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领导工人运动的重要阵地。如今这里不仅是青岛惟一一处保留至今的早期党组织机关旧址,也是青岛「红色基因」成长的地方。1923 年至 1925 年期间,邓恩铭、王尽美、刘少奇、李慰农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先后在此工作和生活过,传播马列主义,领导四方机厂、日商纱厂工人罢工,掀起青岛历史上反帝爱国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走进纪念馆,照片、实物和视频的直观展示,配以生动形象的讲解,仿佛把大家带到了近代以来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每一张照片、每一件文物、每一场战役,都记载了 1923 年青岛第一个党组织成立以来艰苦卓越的奋斗历史和辉煌历程,也时刻警示着大家,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与此同时,位于青岛莱西市上海西路市委党校院内的莱西党史馆是党员干部学习「莱西经验」、接受红色教育的主阵地,建筑面积 1250 平方米,分为主展厅和临展厅两部分。其中,主展厅为「莱西会议」专题展馆,采用图片、视频、音频、实物等方式,全面展示了 1990 年「莱西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会议实况和历史地位,以及会后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拓展和深化。临展厅为莱西党史发展历程图片展,采用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莱西从 1927 年胶东地区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建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主要人物、历史脉络和发展成就。这里不仅浓缩着莱西的地方党史,那一张张黑白或彩色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段段发展节点的回忆,一组组数字的记录,更凝聚着一段辉煌的历程。

此外,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三合山战役纪念馆、五虎将抗日纪念馆、河里套抗日纪念馆、前保驾山党支部旧址纪念馆、杨家山里抗日战争纪念馆、胶高魂革命纪念馆……在青岛,各个区市所建起的革命纪念馆,不仅能让人们学习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而且能通过馆藏红色资料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对参观者进行强有力的思想教育。

致敬先贤 英雄故居缅怀之旅

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历次战争中,杨明斋、刘谦初、解文卿、周浩然……这些浴血奋斗,更勇于献身的革命志士,不仅留下了八千英名,更留下了一大批名人和烈士故居,这些红色印记,典藏了历史,穿越了时空,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永久的向往和神圣的殿堂,更成为我们缅怀和祭奠的地方。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着名的革命活动家、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及筹建者之一,杨明斋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位受人尊敬的「忠厚长者」。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立、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共党组织骨干力量的培养等党的早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38 年 2 月,以被捏造的罪名遭逮捕,同年 5 月牺牲。杨明斋故居位于青岛平度市明村镇马戈庄村,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明斋故居 2012 年 10 月由青岛平度市人民政府重修,成为平度八大红色教育基地之一;刘谦初,中国共产党早期着名领导人之一。1924 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 年 4 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部长,1931 年 4 月 5 日晨,他被国民党韩复渠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时年 34 岁,遗骸归葬于平度故里。他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马列主义的忠实信徒。刘谦初故居位于青岛平度市田庄镇东刘庄村,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传统式平房,后经改造提升,不仅丰富完善了党性教育基地功能,还建设了刘谦初红色文化园,将其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党性教育基地、全国一流的乡村振兴成果聚集区。如今,这里是青岛平度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 年 5 月被命名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 10 月被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 年 12 月被命名为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 年 1 月被命名为第三批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他是集作家、诗人、革命者、抗日英雄于一身的上世纪 30 年代青岛文化名人之一,他曾参加青岛「左联」活动,负责编辑文艺刊物《汽笛》,他是青岛抗战初期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人,他是周浩然。1939 年,正在西尖庄发动群众开展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周浩然,被叛军姚时武部秘密杀害,年仅 24 岁。如今,在即墨区段泊岚镇西尖庄村东侧的周浩然文化园则是为纪念周浩然而建立,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一亭、两馆、三壁、四场、十碑、「百杰」的景观建设格局。其中, 「一亭」即周浩然烈士纪念碑亭,由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于 2001 年建立,碑亭占地面积 225 平方米,碑高 1.8 米,碑宽 0.6 米,材料选用产自浙江的碳黑磨光大理石。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镀金「周浩然烈士纪念碑」8 个大字。「两馆」即周浩然烈士纪念馆和周浩然文献史料馆。纪念馆展厅陈列着周浩然烈士的遗作,文章、诗词、格言、日记等 18 万余字,图片 256 幅。史料馆主要陈列周浩然日记、格言、诗词、文章等文献史料及其复制品近百万字。「三壁」即烈士经典睿语真迹纪念壁、格言壁、「左联」风云壁。真迹纪念壁成微弧形,环抱周浩然烈士雕像,壁长 15 米,中间镶嵌着 39 块花岗岩磨光石板,真迹壁前后分别镌刻着 82 条烈士箴言睿语手书真迹,展示了周浩然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成败观、善恶观、知行观和生死观。「四场」是周浩然雕像广场、「汽笛」文艺广场、抗战纪念广场、牺牲纪念碑广场。「十碑」为抗战百杰丰碑、理想信念碑、道德碑、博学碑、胶东抗战第一枪纪念碑、浩然井纪念碑等。「百杰」景观则是 2015 年经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特别推荐,周浩然被评为「全国抗日根据地 100 名杰出的共产党员」,与左权、鼓雪枫、杨靖宇、白求恩、赵一曼等「百杰」英烈人物齐名。周浩然文化园则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青岛市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青岛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青岛市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青岛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现场教育基地、青岛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等。

除此之外,在青岛,还有诸多的烈士故居和纪念园区值得我们走进它,去感知革命先驱们所做出的贡献以及谱写出的那一章章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追访「左联」 寻迹红色经典之旅

山海之间的青岛,充满了历史感和文艺气息,只有来到这儿,才能真正感受到「隐匿于山海间的历史时光」。穿行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老城区,仿佛走进了时光的隧道里。「红色经典」实际牵系的是时代记忆,是特殊历史阶段的集体心声,这种从时代深处所获得的文化承载,助推着当前的民族文化价值和文学自信。

在上世纪 30 年代的人文记忆里,「荒岛」这个名字,作为青岛「左联」和左翼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无疑是进步青年、作家群眼中的「精神磁场」。荒岛书店于 1933 年诞生在广西路,书店面积很小,只有一门一窗,但书店经营的新文学书刊,却像磁石一样,得到了爱好新文学的教授、青年的喜爱。当时,任教于山东大学的老舍、洪深、赵少侯,在中学执教的王统照、汪静之、孟超,担任小学校长的王亚平及在《晨报》编辑副刊的萧军、在《民报》任副刊编辑的于黑丁都是书店的常客。老舍、洪深、臧克家等 12 人创办的周刊《避暑录话》,在青岛只有荒岛书店出售。因此,荒岛书店在传播新文化的同时,也传播着马列主义的革命思想和着作,成为「左联」小组的重要活动场所和青岛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如今,换了地址重新开放营业的「荒岛书店」以及萧红、萧军、舒群故居,已成为文艺青年来青必到的打卡之地。

漫步在大学路上,高大的法国梧桐撑起了绿色的穹顶,沿着红墙向北走不远就看到左手边一条小路,往里一转就是骆驼祥子博物馆,这是为纪念老舍先生成立的一家博物馆,也是全国第一家以文学作品的名字命名的博物馆。

博物馆由老舍先生曾经的寓所改建,一进大门,院子不大,老建筑的墙上爬满了常青藤和蔷薇,院子中间是老舍先生的半身像,院子的墙壁上是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先生根据《骆驼祥子》原着绘制的祥子拉车线路图。博物馆只有一层,二楼和三楼作为文艺沙龙目前暂时不对外开放;「碧海临窗瞰左右,青山傍户路三叉」。这是萧军回忆青岛的旧居时,在 1979 年写下的诗句。诗中描写的位置,在观象一路 1 号,一座花岗岩石块砌成的二层红瓦小楼,筑在山坡上,现在是青岛市级文保单位,走过那里,会看到标识着「萧红萧军舒群故居」的字样。到访此处,微风轻拂,依然能够感受到当时的静好岁月。

历史遗留的老楼房红瓦黄墙、高窗拱顶,错落有致地建在青山绿树之间,绿荫遮日的街道顺着地势蜿蜒相连。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充分领略欧陆风情的城市风貌,更能因为一批掩映于红瓦绿树之中的青岛文化名人故居,触摸到青岛城市文脉。一幢幢老建筑如今有的作为景点开放,有的则已经成为普通民居,宁静厚重的文化气氛至今仍在。

「巍峨丰碑用热血铸就,前赴后继靠信念支撑。」红色景点,是传承革命精神血脉,激发奋进的力量。艰苦的岁月,造就了青岛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新时代里,在红色革命精神的引领下,这片革命热土上的人们,正携手奔向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美好未来。

The 100-year journe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urges forward with great momentum, and its original aspiration remains even firmer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Qingdao is not only blessed with beautiful scenery of mountains and seas, but also has accumulated rich red cultural heritage over the years.

In this fertile land, the Party has not only led people to accomplish the revolutionary cause, but also created the red culture that inspires people to rally together, enhances the cohesiveness of the Party and the army, and struggles to the end. Such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s the CPC Qingdao Party History Memorial Hall, Li Weinong Park, Huangdao Bookstore, Daze Mountain Anti-Japanese Base, Yangjiashan Anti-Japanese Base, Liu Qianchu’s former residence and Yang Mingzhai’s former residence have written the “Qingdao Story” of the CPC, and ful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CPC has led Qingdao people to carry on the historical red culture. Thes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a unique “red memory”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Qingdao, especially in the spiritual building of the city.


作者 杨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