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抗战时期那段红色的记忆

作者
作者
全面可靠安全改进经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1937 年 7 月 7 日那一夜,敌人炮轰宛平城,抗日将领们浴血奋战,从而拉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78 年后的今天,战火和硝烟早巳故去,如今的宛平城是我国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城里的居民也已在那里安居乐业了好几代人,城西的卢沟桥也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心中的热门景点。但宛平城城墙上当年留下的累累弹痕,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那样惨烈的战争。北京还有很多地方都有着「红色」的印记,让我们一个个走过,去追忆抗日战争时期那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岁月!

卢沟桥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

卢沟桥因横跨卢沟河——即今天的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始建于 1189 年,1444 年曾重修。由于该桥毁于洪水而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 年)重建。卢沟桥全长 266.5 米,下分 11 个涵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桥身左右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 140 根,柱头上均雕卧伏的大小石狮约 500 个左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干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记述此桥并赞叹不已。

卢沟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 年)建。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打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英勇斗争,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同时,抗日战争也使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卢沟桥的望柱以及宛平城城墙上,当年日军的弹痕犹斑斑可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 101 号

交通:公交 309、339 路卢沟桥站下可达

马栏村京西第一红村

斋堂镇马栏村,明代圈放马匹之地,故此得名。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给马栏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937 年 11 月 7 日,党中央决定成立冀热察军区。1938 年 2 月萧克将军在斋堂组建了冀热察挺进军,其中七团、八团、九团、十团及十几支抗日游击队,活跃在冀热察抗击日寇,为华北地区的抗战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9 年 10 月挺进军司令部以及被服厂、枪修所、医疗所等部门、单位进驻马栏村。马栏村民踊跃报名参军,当时,在挺进军七团就有一个「马栏排」——官兵全部来自马栏村。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落成于 1997 年 7 月 7 日,是我国第一个农民发起举办的村级革命题材陈列馆,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市首批命名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北京市注册的唯一一个村级博物馆。该馆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的一所普通古代民居两进四合院内。挺进军司令部是当时平西抗日斗争的军事指挥中心。

博物馆内用大量的实物和历史图片资料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热察挺进军,在老一代共和国军事将领萧克将军的带领下『充分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建立平西抗日根据地,实现「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战略意图,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生动历史画卷;同时也展示了马栏村人民在抗战时期积极支前、英勇斗争、送子参军、奋勇杀敌,抛头颅、洒热血,不惜任何牺牲,配合挺进军进行游击战、破袭战、地雷战、伏击歼灭战的史实。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

交通:到斋堂有 929 支线公共汽车相通,换乘出租车即到

焦庄户体验神奇地道战

焦庄户村位于顺义区东北部,明代已成村,原为官宦庄园地,有焦、韩两姓人家由山西洪洞迁此为佃户,后来焦姓出了不少名人,故焦庄户。

村内有焦庄户民兵革命斗争史陈列室、焦庄户地道遗址,为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地道保存最完好的地方。焦庄户地道是平原地区人民同日本侵略军作战中逐渐形成的。开始时只修建了一些独立的隐蔽洞,只能隐藏两三个人。后来,随着斗争的开展,不断地总结经验,将洞与洞之间挖通,形成了地道。然后又不断改进和扩大,和邻近几个村庄挖通,最后形成南达龙湾屯、唐洞,北至大北坞,一条全长约十七公里的地道网。

地道内纵横交错,户户相通。里面安装了可供防水防毒气用的翻板。地道内设有作战指挥所、会议室、休息室等,可以较长时间在里面战斗、生活,构成一座能打、能防的地下长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焦庄户的群众和民兵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多次打败日军的进攻。1942 年,日伪军包围该村,群众利用地道掩护八路军干部安全脱险。

1948 年 11 月 10 日,解放区冀东十四分区授予该村『人民第一堡垒」的光荣称号。村领导人马福为革命英雄。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

交通:东直门乘焦庄户专线直达,或东直门乘 970 路至顺义东风小学下车,换乘 21 路可达

鱼子山村抗日红色遗迹

鱼子山村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城区东北二十里,坐落在一个曲折、狭长的峡谷中,周围都是连绵的群山,明长城从村北山上蜿蜒而过。抗日战争时期,鱼子山与盘山南北唿应,成为冀东西部抗日根据地中心区。

日军占领平谷期间,曾在这里制造了多起屠杀村民的惨案,1941 年 11 月 22 日,200 多名日伪军包围鱼子山,在山梁架起机枪。凌晨,群众往村外突围,遭到机枪疯狂扫射,当场有 60 多人被残杀。12 月 11 日,天刚亮,日军又包围了鱼子山,将来不及撤离的 30 多名群众逮住,其中 4 人扔进火里活活烧死。

鱼子山村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曾为冀平密抗日联合政府所在地,成为当时平谷县抗日斗争中心。1940 年 9 月,平谷县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鱼子山党支部在鱼子山村成立,鱼子山成为当时平谷县抗日斗争的中心。据说曾任市委书记和政协委员的焦若愚同志也在鱼子山村老乡家养过伤。

抗日战争中鱼子山村的民族气节,让它拥有了「铁北寨、铜南山、打不垮的鱼子山」之称。在解放后,为了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及先烈们的丰功伟绩,鱼子山村在 1998 年建成了「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现为北京市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介绍,纪念馆所在地在解放前是一处兵工厂,南通平谷、三河、蓟县,北通承德、兴隆、密云,是抗战期间的秘密通道。兵工厂负责修理枪炮和军需物资的运转,在抗战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

地址: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鱼子山村

交通:东直门乘 918 至平谷总站,转乘 12 路公交可到

涧沟村情报站寻迹

涧沟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北部妙峰山镇,涧沟村辖区内有驰名中外的金顶妙峰山自然风景区,还有数百年历史香火旺盛的碧霞元君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妙峰山及山脚下的涧沟村,是平西秘密交通线上重要的交通站,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斗争故事。

妙峰山地处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前哨,从 1939 年 6 月至 1949 年 1 月,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妙峰山分站就曾经秘密地建在这里的涧沟村。在战争年代,情报站发挥了特有的作用,秘密电波从这里收发,情报从这里接送,物资从这里转运,大批爱国青年、革命之士和国际友人都从这里往来于延安和敌占区。2009 年 4 月,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开馆,成为北京第一个公开展出的以情报战线为主题的展览馆。

在展览筹备过程中,为使展览真实可信,史料准确可靠,展馆内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参照了情报站历任站长、交通员的回忆录以及党史类书籍、报刊、杂志等。特别是从《海淀革命史资料选编》、《门头沟文史》、《京西革命斗争史》等书籍中节选了有关内容。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

交通:地铁 1 号线苹果园站转乘 929 路妙峰山支线可到


作者 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