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大青岛」

作者
作者

  由于胶州湾的阻隔,将青岛市区分为东、西、北三部分。拉近黄岛开发区与青岛核心腹地的距离,改变胶州湾天堑阻隔实现“大青岛”发展战略格局,是青岛多年来的城市发展梦想。海湾大桥的建设。不仅大大拓展了青岛城市发展空间,而且有利于形成大青岛地区的城市聚集效应。提高青岛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更好地发挥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过去几十年,胶州湾地区的发展总是集中在胶州湾的东海岸南部和西海岸南部,“东一榔头西一锤”反复了两个轮回,而胶州湾地区的北岸地区、东岸北部、西岸北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整个青岛城市发展空间狭小,截至2009年底青岛主城区建成区面积仅有272.87平方公里,在中国所有城市中建成区排名第27位,青岛市区至今依然是“小青岛”,胶州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南方同类城市。
  海湾大桥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胶州湾地区“东一榔头西一锤”的发展格局,使胶州湾地区的北岸地区、东岸北部、西岸北部成为“贴城开发”的热土,形成巨大的贴城效应,从而迅速拓展胶州湾地区的发展空间。“贴城开发”优于“离城开发”是笔者总结全国和青岛历史发展的一个规律。笔者发现,凡是离城开发的地方往往前十年发展都会进展缓慢,如青岛开发区;凡是贴城开发的地方都能够迅速发展,如青岛市区东部大开发、城阳主城区的开发就是典型的贴城开发:深圳特区的成功就是因为紧贴香港,依靠香港强大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了巨大的贴城开发效应:上海浦东开发区就是因为紧贴上海主城区,依靠上海主城区强大辐射带动能力使其取得了巨大成功;同理,苏州的昆山与上海浦东相似,也是因为紧贴上海市的贴城开发取得成功;苏州主城区的苏州工业园与苏州高新区也是因为贴城开发效应发展起来。海湾大桥的建设将为环胶州地区搭起了贴城开发的“桥梁”,实现胶州湾所有地区的贴城开发效应,必将带来胶州湾地区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格局。
  
  青岛形成聚集效应
  
  聚集型发展首先是宇宙发展的规律,宇宙中物质的聚集形成各种各样的星球。同样,聚集型发展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城市的聚集产生城市聚集效应,企业的聚集形成产业集群。我们注意到,中国发展最快的区域是珠三角,因为这里的地级市平均距离仅有50公里左右,形成了显著的城市聚集效应,其次中国发展第二快的区域是长三角,这里的城市平均距离有80公呈左右,也有较强的城市聚集效应,而山东半岛明显落后于珠三角、长三角,原因之一是这里的城市平均距离大约150公里,差不多是珠三角的3倍,长三角的2倍。青岛市明显落后于南方同类城市,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青岛范围内没有形成显著的城市聚集效应。
  海湾大桥的建设将胶州湾东岸青岛主城区与胶州湾北岸和西岸快捷地连成一体,大大缩小其问的时空距离。
  它将加速东岸主城区各种要素资源向北岸和西岸流动和聚集,为北岸和西岸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来自主城区的辐射动力。由于主城区要素富有,而投资成本偏高,便捷的交通必然使这两大区域成为主城区富余要素首选的投资地。
  它将加速世界各地区各种要素资源向北岸和西岸流动和聚集,由于主城区地价和交通拥堵,投资成本偏高,而北岸和西岸相对较低,海湾大桥又为这两大区域与主城区构筑了便捷的交通体系,因而成为青岛新的投资洼地。
  它将加速大青岛地区中等城市集群效应的形成。大桥的建设将为青岛市东部、西部和北部形成比较均衡的发展格局,为大青岛地区构筑十五个5075-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区集群创造了条件。笔者建议,未来青岛市应当专注于实施县域城市大开发战略,将五个县级市县城培育成5个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区,借助董家口港区的开发培育成1个50万人口的中等城区,借助鳌山湾区域组团区开发培育1个50万人口的中等城区,如果再把青岛市区发展成8个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区,这样大青岛范围就可以形成15个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聚集效应,大青岛就有可能成为中国北方一个新的经济高速发展极。
  
  发挥青岛龙头作用
  
  2006年,时任山东省省长韩寓群代表省政府向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深入实施龙头带动发展战略,强化青岛在全省的龙头地位,完善半岛城市群区域合作机制,有效整合区域港口资源,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聚区。然而,青岛这些年来对山东省周边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就在于青岛市核心城区处于偏隅一方的死角位置,青岛市核心城区向周边地区存在交通不便的问题,一方面,青岛作为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聚集能力不强,另一方面,青岛作为中心城市与周边腹地的内在经济、文化联系不紧密,“极化扩散”效应不显著,周邊城市难以接收到青岛的辐射。
  海湾大桥的建设不仅使胶州湾地区的县市和城区形成了紧密的贴城效应,形成巨大的聚集效应,同样,也使青岛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它有利于青岛港的发展,增强港口对内陆地区的辐射能力。海湾大桥的建设使青岛老港、油港、前湾港连为一个整体,尤其是解决了青岛港陆路集疏运能力的问题,可有效发挥各港口的作用,促进青岛海运事业的发展,提高青岛港口对内际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它有利于青岛旅游业的发展,形成青岛旅游业龙头核心地位。大桥将“青一红一黄”三岛有机联系在一起,能将老城区连片的海滨度假区、薛家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及胶南滨海旅游区连为一体,推进青岛旅游业的发展。使青岛旅游业再上一个大台阶,形成青岛旅游业在山东地区的龙头核心地位。
  它有利于青岛发展腹地的拓展,更好地发挥青岛的辐射带动能力。海湾大桥建成后,半岛城市群各中心城市之间将形成“三小时经济圈”,青岛与本地各区市形成“一小时经济圈”。海湾大桥将使青岛至黄岛陆路距离缩短近30公里,可以改善青岛的交通结构,大大降低运输成本,促进青岛经济发展资源要素重心西移和北移,有利于加快胶州湾西部新区和北部新区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大大提高青岛城市聚集与辐射能力。
  
  (作者为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副主任、教授)


作者 程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