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中的人性光辉

作者
随着7月22日冯小刚导演执导的《唐山大地震》震撼上映,灾难片又成为了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话题。回想起去年《2012》上映时的万人空巷,灾难片在观众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在各大电影网站上类似“N大经典灾难片”的盘点已经数不胜数,但大多是个人口味较重的一家之言。其实,观众的喜爱程度和电影本身散发的魅力,才是评价一部电影价值的真正标准。
一部灾难片的传世与否,不是看投资多少不是看演员演技有多出色,也不是看特效做的有多炫目。关键是看导演与演员的内心,是否有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足够敬畏,能否在电影中展现人性的光辉。当主人公在面对看似不可能回转的逆境时,是否迸发出了不屈的反抗。越是在逆境中越能看出人类的伟大正如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所说的那句话“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因为我们相信人性的光辉,是所有灾难也无法磨灭的。
淹没在深海中的旷世奇恋《泰坦尼克号》
提起史上著名的灾难片,口碑和票房双高的就数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世纪灾难片《泰坦尼克号》了。男主角杰克是一名流浪画家,女主角罗丝是一名贵族淑女。杰克靠赌博幸运地挤进了三等舱,罗丝则和自己声名显赫的未婚夫登上了头等舱——他们邂逅在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最豪华的游轮上,这本该是场美好的邂逅,如果不是那该死的冰山……
但至少爱是真的,她厌倦了上流社会的势利空虚,向他吐露心中郁闷:“我觉得这生不外如此,就像已经活了一辈子似的。无数的宴会舞会,游艇赛,能接触到的都是思想狭隘,有口无心的人。我感觉就像站在悬崖边,没人拉我回来,没人关心,甚至无人理会。”他告诉她:“享受每一天,也就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快快乐乐地活每一天,不为虚荣压抑自己的本性,不让礼教束缚自己的梦想”。他让她的脸重新拾回了久违的微笑她则决定放弃一切荣华安逸的生活永远跟随他……
可是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游轮撞上了冰山,船体倾覆,折断。泰坦尼克号上一片混乱在危急之中,人类本性中的善良与丑恶高贵与卑劣更加分明。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罗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
其实现在看来,《泰坦尼克号》的制作并不是最出色的,当年看起来气势如虹的特效场面也早已经被无数后起之秀超越了但影片中荡气回肠的恋曲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也许,正是影片对罗丝和杰克不同凡俗爱情的着重刻画,使它比一般灾难片多了一些人文主义的厚度,成为了灾难片历史上不可绕过的永恒经典。
末日来临希望永存《2012》
除了《泰坦尼克号》,近年来最经典也最具人气和影响力的灾难片,莫过于2009年上映的末日题材影片《2012》。2012年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统面临崩溃,玛雅人的预言即将实现,人类将遭遇灭顶之灾。2012年12月21日,地震、洪水、台风、火山喷发、无数灾难同时袭击了我们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强烈的地震伴随大量陨石的坠落让眼前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在地球的任何角落,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世界正在步入毁灭的道路。
电影主人公和众多家庭一样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对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突然想起刚认识的朋友查理提到过的方舟和地图,于是决定前往方舟基地——中国西藏,寻找生存的机会。在寻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过程中,杰克逊一家在经历灾难的生死考验之后终于到达了方舟基地。然而已经制造完成的方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从世界各地闻讯涌来的受灾人群。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面对灾难,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最后,人类终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
本部影片强调了人性比起灾难更加伟大的道理:人性战胜了灾难,但是,战胜也只是局部的,那些因为人性的贪婪自私而形成的“报复”,早已将人类的历史埋没。若干年以后,在好望角那个人类新文明的发源地,那个新文明的中心繁荣昌盛的时候,有没有人还会怀念前面那几个平凡的,代表着人类自私与无私贪婪与献身的祖先,他们曾经在辉煌之后,选择了不再逃避,而是面对恐惧,来获取未来后代的繁衍生存。
灾难是一种文明的结束,却也是另一个文明的开始。史书、宗教、文献早已将这种循环不息的繁荣与灾难重演的过程记录,并试图警戒后人,那么面对这部影片,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如果这一切果真如此,如果这一切只是不会那么早来到但是迟早都会来到?如果真的是这样,你我应该做点什么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希望的种子抱紧她不要让她被黑暗吞没,这就是你我每一个人的生存希望。因为——希望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无穷力量。
美好人性能战胜灾厄《新海神号》
新年前夜,一艘豪华游轮载着欢乐的游客缓慢航行在北大西洋“平静”的海面上。巨大而奢华的礼堂大厅里,一场优雅的新年酒会正在进行着。当巨轮上的人们在茫茫的大洋之上尽情的欢歌笑语时,深不可测的洋底却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从而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海啸。平静的海面上陡然掀起一道汹涌巨浪,船想掉头已经来不及,滔天巨浪从侧面迅速扑向毫无准备的“海神号”。瞬间,“海神号”被高达90英尺的巨浪压倒,底朝天倾覆在海面之上……
为逃离险境,众人同心合力在迷宫般的船舱中寻找求生的通道。然而,凶残的大海依然在肆虐,汹涌的海水不断在涌入船舱,为了生存,众人只得和时间赛跑。有人说“大难临头各自飞”,人性深处总有很多自私,胆怯的卑劣面,我们不否认,但最终要战胜困难还是需要众志成城。
《新海神号》中的大船被一片巨浪打翻,游客顿时乱做一团恐慌、无助,失魂,面对突入其来的恶难,各种不同层面的人性被淋漓展现,船长让乘客镇静自己却扔下话筒独自逃命。在逃难中有人因丧失信心而丢掉性命,也有人因为自私导致害人害己,最后成功逃生的是群冷静面对灾难的人,他们发扬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精神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最终成为沉船的幸存者。人性总是美好的亲情,爱情信任希望,信仰、勇敢这一切的璀璨光辉总能淹没人性的丑恶,战胜灾难。
众志成城团结拯救人类《彗星撞地球》
在弗吉尼亚里奇蒙天文实验室里14岁的里奥·贝德曼无意中发现了一颗不知名的彗星,后经证实这竟是一颗能给地球毁灭性打击的彗星。按照它的运行轨道,大约一年后便会与地球相撞,为了拯救地球,美国政府决定派遣爆破小组驾驶由美、俄联合制造的飞船“弥塞亚”号登陆彗星,试图用核装置引爆彗星使偏离轨道以阻止灾难。
然而由于对彗星结构分析的不够爆炸使彗星分成大小两块仍继续飞向地球“弥塞亚”号则在行动失败后与地球失去了联系。随着彗星与地球距离越来越近,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其前进。为了能够使人类生存下去,政府不得不实行了最后的“方舟”计划。撞击的日子终于到来了,第一块小彗星以超过光的速度撞进了大西洋,倾刻之间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地被海啸吞没。幸运的是,“弥赛亚”号几经波折又与地球取得了联系,宇航员们毅然启动核装置,无返顾地冲向随后而来的大彗星块……苍穹划过一片壮丽的流星雨人类终于得救了。
电影中最感人的是在灾难来临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全体民众万众齐心的景象。五个宇航员,他们都热爱生命热爱家人,但为了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生命,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无一人有异议。《彗星撞地球》中的灾难完全是飞来横祸,是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在这种时候,人一方面会显得渺小,另方面却又可以以强大的精神力量超越这种灾害。这种超越有也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可以以自己的力量尽量减少灾难的危害,比如片中的人们造了地下避难所,又派遣了宇宙飞船去执行爆破任务,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精神力量可以超越这种灾害,在危难中人们显示出有序、悲悯和互相关照的精神,极大的凸显了人类的尊严和荣誉。
灾难让人重新审视亲情《后天》
《后天》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杰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员采取预防行动,但警告显然已经太晚。杰克霍爾博士急告美国副总统宣布,北纬30度以南全美民众尽快向赤道方向撤离,该线以北民众要尽量保暖。
而就在此时,霍尔博士得知儿子山姆只身前往纽约去营救女友,决定冒险前往纽约,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救援行动。这时候灾难从纽约开始,曼哈顿摩天大楼遭到强烈旋风袭击。大水吞噬了纽约,淹没了美国,欧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复存在。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时代开始了……
在这部典型的美国商业大制作中,除了惊心动魄的灾难奇观,不少饱含人文情怀的细节让人感慨,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其中父子的感情。片中父亲与儿子的感情本来像大多数父亲与青春期儿子之间的感情一样,有些隔阂、误解。但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影片最后父子情深的细节特别温馨。
现世代的末日未来世界的传奇《我是传奇》
影片为我们设定了一个“后传奇”时代。“传奇”应该是过往的东西,我们都是从传奇中幸存下来的人类后裔,但现在传奇超越了我们的步伐,走到了我们的前面:未知的病毒席卷了人类,百分之九十的人类都消亡了,剩下的百分之十里又有百分之九的人类变成了嗜食人血的怪物没有思想和感情的行尸走肉,只有极少数的人类天生具有抗体。作为人类最后的希望罗伯特作为幸存者被惟一一个残留下来的任务驱使着,那就是使用自己血液中的免疫系统,寻找逆转病毒的方法,虽然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但是他没得选择,因为他的时间就快用光了……
这部影片能让我们感悟人性之美的东西非常多,灾难后的影片给人最大的感触是:原来生命中有那么多东西我们不知道珍惜,只有到失去了才懂得惋惜。这部片子也让笔者想起了另外一部“不那么有名”的“灾难后”影片《人类之子》。和《我是传奇》一样,电影对灾难发生的原因不做过多的评析,而是设想灾难发生后如何应对。《人类之子》设想的是如果人类失去了生育能力——这个许多人认为理所当然的能力——世界将会被绝望和颓废笼罩人们不再安心工作,到处是喊打喊杀的声音,世界面临疯狂与崩溃……这一类的灾难片从独特的视角,提醒我们,在我们身边或者就在我们身上就有很多美好、珍贵的东西要用感恩和珍惜的态度去面对去体会。不要等到一切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其实,灾难片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满足,更主要地还揭示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它表现了人类对自身命运和生存环境的终极关怀与哲学思考。灾难意识是人之为人所特有的意识,是人类的一种永恒的忧患意识。
正是有了这种意识,人类才能在同灾难的无数次抗衡中生存下来,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因此,灾难片给予观众的,不止是指向当下,更多是指向永恒,不止是个体的心灵震撼和宣泄的愉悦,而且是人类众生一体,永恒的思考和对生命力的体悟。
当然,笔者在文中提到的这些电影,只是世界灾难片殿堂中的几个代表而已,难免会挂一漏万,也难免会有遗珠。在此,笔者只是想探讨灾难片能带给我们什么?是感动?是震撼?还是更多思考?电影能让观众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去关注一些人类生存的困境,能够唤醒我们的忧患意识,就已经成功大半。
我们也相信,人性中的光辉是任何灾难也难以磨灭的,人类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生生不息数十亿年,除了生存的技能外,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怀抚慰,爱与信仰的光芒会让人类社会阔步向前,只要我们保持反思,并付诸行动,任何灾难都难不倒我们,即使我们被打倒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作者 方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