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固体火箭在烟台海上首飞成功

作者作者

1 月 11 日 13 时 30 分,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烟台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将云遥一号 18 星-20 星共 3 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首飞获得圆满成功。这个「大块头」的首飞,刷新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国内运力最大民商火箭纪录,填补了国内全固体捆绑构型运载火箭的技术空白,为规模化商业火箭发射开启全新篇章。

「捆绑技术是火箭实现中大型运载能力的必备技术之一,更是总体设计能力强大的标志之一,引力一号成功首飞可谓是『三年磨一箭』。」东方空间联席 CEO、引力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布向伟介绍,作为国内首个捆绑构型的民商火箭,引力一号起飞重量 405 吨,起飞推力 600 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 6.5 吨,500 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 4.2 吨。其首飞填补了国内全固体捆绑构型运载火箭的技术空白,取得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国内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国内首款捆绑式民商运载火箭、国内首款全固体捆绑运载火箭、首个捆绑式运载火箭海上发射、首次实现海上发射高效「三垂」测发模式等多项创新成果。

引力一号首飞即采用了较大难度的海上发射,背后是中国高频商业发射体系的全力探索。「我们围绕东方航天港集聚布局了引力一号基础设施,包括 5 公里内可以完成火箭子级总装总测、全箭垂直总装总测、港口登船等流程,实现『前店后厂』。以往转运过程达上千公里,这种模式将转运距离大幅缩短,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未来,总装厂和发射场集聚布局将成为火箭公司的必然选择。」东方空间首席运营官魏凯表示,构建并验证引力一号「一站式」发射服务体系,在大幅缩短发射准备周期、具备发射工位扩展潜力的优势下,未来将实现引力一号「一周一次」的发射支持能力。

自 2019 年中国首次海上发射成功,截至目前,海阳东方航天港已成功组织保障海上发射任务 9 次,累计发射卫星 48 颗,初步具备常态化海上发射能力。未来,东方航天港商业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基地建成后,预计可形成年均约 100 发火箭总装制造能力。5 年时间里,海阳全力打造火箭技术准备、星箭对接、码头合练、远控测发、测控通信、出海转运全链条功能模块,形成了「前港后厂、北固南液、系统集成、出厂即发射」的能力布局。


作者 王晓丹 庞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