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走在前、创新驱动开新局

黄渤海新区是一座流淌着创新基因的新城区,近年来,黄渤海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三个十大」行动计划和市委「1+233」工作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阔步走上以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两区两廊」创新板块加快建设省实验室建设进度全省最快
八角湾中央创新区内,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一期)、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国际科创中心(一期)等 5 个项目建成,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烟大开发区科教园区等 18 个项目在建,总建筑面积 330 万平方米的大开发大建设框架全面拉开。黄石湾海洋经济区内海头科创中心主体工程加快推进,「蓝鲲号」项目首期 20 亿元资本金全部到位,风电安装船开工建造。经海渔业投用 7 座深远海智能养殖网箱,完成深远海养殖技术验证,首批量产出鱼 60 吨。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里,创新园圃 5 栋中试车间封顶、6 栋综合研发楼加紧施工,已集聚万华化学全球研发中心、现代汽车(中国)研发中心、张裕国家级葡萄酒研发中心、冰轮山大氢能技术研究院、业达智谷等 100 余个平台载体。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由一所研究生院、两所本科院校、两所专科院校以及多个科创平台构成的「1+2+2+N」科教协同创新体系日渐清晰。

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45 家高端研发机构人才聚集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更加凸显。省实验室建设进度全省最快,一期 15 栋单体全部封顶,创新团队达到 11 个,5 个研究中心、3 个公共研发平台全面启动,引进院士 6 名,研发人员达到 100 余人,开展科技项目 50 余项,服务全市企业 100 余家。高端科研机构成效显着,北师大分子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建成国内领先、全省唯一的「光提取分子材料基因组数据库」。西安交通大学微纳传感技术研究院建成传感器封装测试服务平台,引进 21 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建设膜应用与工程研究、光电显示材料研发测试等 3 个公共技术平台,累计实施创新项目 19 个。孵化体系建设持续突破,开创互联网产业孵化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W COFFICE 烟台业达空间、绿丞先进结构材料专业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上海、大湾区离岸孵化基地区域显示度日益增强,落户区内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30 余个。
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912 家人才资源总量突破 20 万人
高技术创新企业加快培育,现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912 家,高新技术企业 392 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1 户,省级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企业 183 户,上市公司 11 家。区域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实现历史性突破,近两年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4 个,是历年总和的 8 倍。规上企业研发投入突破 70 亿元。目前,已形成九成以上研发机构设在企业,九成以上科研经费来自企业,九成以上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结合的「三个九」协同融合科技创新格局。
高技术创新企业加快培育,现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912 家,高新技术企业 392 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1 户,省级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企业 183 户,上市公司 11 家。区域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实现历史性突破,近两年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4 个,是历年总和的 8 倍。规上企业研发投入突破 70 亿元。

高水平创新成果加快涌现,实施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近三年获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 133 个。「万华化学突破高端聚氨酯原料 ADI 全产业链国际技术封锁」「荣昌生物全球首个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创新双靶生物制剂研制成功」两项成果入选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万华化学连续三年获省科学进步一等奖,正海生物等 9 家企业获省科学进步三等奖。
创新人才加快聚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各类人才数量占全市 1/3,初步形成人才集聚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融合的生动局面。人才资源总量突破 20 万人,拥有合作院士 23 人,高端人才密度位居全省前列。
发力科创平台「六大体系」建设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打造高水平省实验室,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标准全力打造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力争年内自主开展重点科研项目 30 项以上,解决行业关键科学难题 5 项以上,在省实验室建设中走在前列。
打造世界级创新湾区,全面提升创新引擎带动能力。持续推进八角湾中央创新区、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黄石湾海洋经济区建设。

打造阶梯式培育体系,实施科技招商联合工程,依托空天海战略装备智造城等重大板块,加快储备高新技术企业种子资源,年内新落户科技项目 200 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500 家。实施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工程,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 50% 以上、研发投入占比达到 3.5%。
打造高效能科创平台,做实做强 45 家高端研发机构,紧密对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年内引建高端研发机构 3-5 家。

打造多元式孵化体系,域外做实离岸孵化。上海基地二期投用,国工智能等首批 8 家烟台企业入驻设立研发中心,嫁接长三角人才、市场等资源要素,累计落户区内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突破 50 个。区内做优全链条孵化。持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培育更多国家级孵化载体。
打造活力型创新生态,依托 20 大新一代特色产业园,加快 16 条特色产业链创新能力建设,全面升级人才政策,年内聚集青年人才 1 万人以上、引进高端人才 150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