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谋划 高标准推进

作者作者

规划先行,绘制城市可持续发展蓝图

按照「总分结合」思路,青岛市崂山区启动新一轮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总体层面上,由青规院、中规院对原规划实施评估,搭建片区规划框架。分区域层面上,虚拟现实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城市设计和张村河景观设计,均已通过市级层面审议。

围绕「崂山国际科创城」定位,崂山区推进产城融合,形成「北产中融南居」的空间格局。重点布局实体经济和现代产业,按照「大分区、小复合」设计思路,布局 11 个产业组团和 7 个居住生活组团。

崂山区面向国际招引专业团队,聘请欧博迈亚、普华永道等业内一流团队参与规划设计。在已批规划及城市设计基础上组织开展两个层级、六项优化提升和深化细化工作,提升城市空间格局、功能与形象。

政府主导,「五个坚持」刷新拆迁速度

崂山区实行指挥部联动作战、片区专班推进、各社区聚力攻坚的责任捆绑机制,班子成员靠前指挥,坚持「一个标准立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套班子干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对照时间表赶进度,实现拆迁工作合理、合法、有序推进。

针对张村社区 1139 处房屋拆迁,街道 30 位党员干部,社区「两委」骨干成员组建起 10 支攻坚队,提前一周到居民家中广泛动员,把政策掰开、揉碎、讲透。截至 6 月 15 日,张村河片区 12 个未改造社区,张村河南、刘家下庄等 11 个社区已完成搬迁协议签订工作,近期将协调推进中韩社区村庄改造工作。

崂山区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过程中不与民争利,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提高物业费补贴、临时过渡费标准,推演确定 5 套最优户型,给予符合二代条件家庭保底政策,用最给力政策换取群众最坚定支持。

产业引领,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聚势赋能

坚定不移抓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上持续突破提升,按照「产业统筹布局、一园一业发展、要素主导保障」的原则,围绕虚拟现实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主导产业,累计走访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澳门等 8 个国内城市和韩国、日本 2 个境外国家,走访企业 112 余家,积极寻找城市发展「金牌合伙人」,开展招商推介,已签约重点产业项目 40 个。

为了构建「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产业生态格局,崂山区发挥海尔、歌尔等「链主」企业龙头作用,促进 AR 领域的亮风台、PCVR 领域的大朋 VR 总部等头部引领型项目签约落地,集聚虚拟现实相关企业约 110 余家,基本建立「硬件—软件—内容—应用」产业链条体系,人工智能产业重点企业 170 余家,产业规模达 230 亿元。

依托歌尔和北航青岛研究院,崂山区创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合作共建青岛山景虚拟现实研究院等 11 家科研机构,聚焦智能家居、工业智能等 6 个产业领域,创建人工智能领域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13 家。

民生为先,高标准推进安置房项目建设

崂山区加强「签、腾、拆、建」各环节衔接配合,形成有效闭环系统,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不定期到安置房现场进行督导,确保 14 个安置区如期高质量竣工,张村河南、刘家下庄安置区计划 7 月主体封顶。

按照项目不低于周边商品房建设水平的指示要求,每个项目安排一名专职监督人员,设置严格验收机制,各环节都要经过班组自检,分包自检,总包验收,监理公司、代建单位及业主代表三方联合验收。

崂山区锚定「当年拆、当年建、三年回迁」目标,找准突破点,压紧压实各项责任,张村河北岸安置区建设加紧推进,董家下庄、张家下庄安置区垃圾清运已收尾,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和土石方施工。

超前布局,完善各项优质公共服务配套

崂山区坚持系统思维和民生导向,在对现状张村河两岸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详细摸排的基础之上,提出「拉开框架、组团开发、南北联动」的总体配套建设思路,抓好合肥路打通、科苑经七路打通等主干路网的完善提升。

根据安置区的建设计划,合理规划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海大附属学校初中部计划 6 月底交付;车宋配套小学、张村河南配套初中计划年底建成、2024 年 9 月投用;区公共卫生中心已完成主体施工,计划年底投用。

崂山区按照「山海绿廊、活力水岸」的目标定位打造生态为底多自然弹性河道。先行实施的张村河中游一期(青银高速—松岭路)综合治理工程全长约 4 公里,总投资约 25 亿元,已完成河道清淤 2.8 公里,占清淤长度的 70%,累计清淤量 52 万立方米,预计明年年底,张村河中游一期工程将建成启用。同时,2024 年还将启动张村河中游二期综合治理,实施张村河水质净化厂二期建设工程。

Laoshan District of Qingdao, while sticking to the “three lines” key work of the CPC Qingdao Municipal Committee of“continuously promoting the real economy and investment attraction, urban renewal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cadres’ work-style”, comprehensively plans its urban renewal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accelerate the zero—urban villages policy in the inner area of Zhangunhe District,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ttlement area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industrial projects. Nine communities with 4,295 houses on both sides of the Zhangunhe District complete the signing of relocation agreements within 84 days. The construction of six community resettlement areas, including Zhangcunhe South, is progressing in an orderly manner. The construction of Qingdao Virtual Reality Industrial Par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ial Park and the like is speeding up, creating a new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efficient areas in the city.


作者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