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制品进出口贸易状况分析及原因探索

作者
作者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是乳制品消费大国,同时地饶物博,物产丰富,因此乳制品的产量也非常可观。研究我国近年来乳制品的进出口贸易状况有助于我们了解国民对于乳制品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乳制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通过研究我国 2008 年至今年上半年乳制品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了我国处于乳制品巨大贸易逆差的现状,并阐述了造成巨大逆差的主要因素,为我国制定乳制品进出口政策和行业可持续平稳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乳制品 进出口 贸易分析 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乳制品进口大国,主要进口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及液体奶,在长期的乳制品贸易中,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额逆差。为了促进我国的乳制品贸易发展,迄今已经有不少学者对我国乳制品行业有关情况进行了研究。赵宇虹、魏秀芬曾对我国乳制品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讨[1];于海龙、李秉龙就我国乳制品的竞争力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本文将对我国 2008 年到 2019 年上半年乳制品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数据分析,进而阐明贸易数量变化的原因,为我国今后参与国际乳制品贸易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2008-2019H1 我国乳制品进出口情况

(一) 2008-2019H1 我国乳制品进口情况

目前,我国乳制品进口量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30%。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的数据,我国 2008 年进口乳制品 35.1 万吨,价值 8.6 亿美元。2010 年,我国累计进口乳制品 74.5 万吨,价值 19.7 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24.9% 和 91.6%。2014 年进口各类乳制品 201.2 万吨,比上年增加 12%,价值人名币 523.2 亿元人民币,增长 17.5%,创下历史新高。2015 年我国进口乳制品 185 万吨,进口额 377.23 亿元,由于当年我国经济进入通缩轨道,进口量和进口额双双下滑,进口量同比下降 8.05%,进口额同比下降 30%,打破进口量和进口额连年上涨的趋势。2016 年进口量较 2014 年依旧略有下降,但幅度不大,进口额开始重新回升,2016 之后乳制品的进口数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进口额也逐年递增。从 2019 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我国乳制品进口量高达 151.98 万吨,进口额达 56.63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384 亿元,同比增长 12.9%,预计 2019 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量将突破 300 万吨。

(二)2008-2019H1 我国乳制品出口情况

我国是乳制品进口大国,也是乳制品生产大国,却是乳制品出口小国。据海关统计,2008 年我国出口乳制品 12.1 万吨,价值 3 亿美元。2010 年我国乳制品出口量为 3.4 万吨,同比下降 8.2%;出口价值共计 4394 美元,同比下降 22.6%。2014 年我国乳制品出口量再次达到 10 万吨以上,之后年份出口量皆位于 10 万吨以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15 年乳制品出口量为 6.24 万吨,价值 88848 千美元;2016 年出口量为 6.218 万吨左右,价值 120552 千美元;2017 年乳制品出口量下降到 5.90 万吨,价值 166367 千美。今年 1-6 月我国共计出口乳制品 2.62 万吨,同比增长 13.7%,但出口额达到 213191.6 千美元同比增长 91.1%,出口额的增速远远大于出口量的增速,这表明我国乳制品出口呈现出数量少而稳、价格趋高的特点,间接说明我国乳制品的出口正向着高端质优方向发展。

二、我国乳制品进出口的贸易状况

在长期的乳制品进出口贸易中,我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且贸易逆差基本呈逐年扩大趋势。2008 年,贸易逆差为 5.6 亿美元,2010 年逆差扩大到 19.26 亿美元,2014 年贸易逆差高达 60 多亿美元。2015 年受进口量减少的影响,逆差略有回升,但随后几年持续平稳上升,2019 上半年我国乳制品贸易逆差超过 50 亿美元,预示着今年逆差将突破 100 亿美元,表明我国乳制品对外依存度继续扩大,我国必将继续处于长期贸易逆差状态。

三、我国乳制品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

(一)生活水平的改善

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多。从 2014 年到 2019 年上半年为止,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总体呈平稳上涨趋势。2014 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0167 元,2019 预计突破 30000 元;2014 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 14491 元,2019 年有望突破 20000 元。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多,直接刺激了人们对乳制品需求量。2019 世界牛奶日宣传活动上,中国乳协有关负责人表示,自 2000 年 6 月 1 日「世界牛奶日」以来,今年已是第 20 个年头。我国人均饮奶量已从二十年前的不足 6 公斤,提高到 36 公斤,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人均饮奶量已达 50 多公斤[3]。由此可见,乳制品的需求量是和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成正比的,可支配收入越多,用于健康乳品的需求就越大,这也是我国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量大于农村居民的原因。

(二)国情和国家生育政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和二胎政策拉动我国乳制品的进口需求。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 24090 万人,占总人口的 17.3%,这些老年人构成乳制品消费的重要人群。与此同时,老龄化的社会现状催生新的生育政策,间接推动了乳制品未来需求量上涨的可能。2015 年「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 社科院测算显示, 全国每年至少会再增加 100-200 万人口,其增长率或达到 30% 左右[4]。但从这几年的生育情况来看,2015 年出台的二胎政策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只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这是远不够的。所以,在明年的人口普查之后,国家可能顺势发布全面放开生育的计划。这样一来,我国居民对乳制品的需求量便会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不断放开,在未来得到稳步提升,进口量便会顺势攀升。

(三)国内乳制品的信用问题

我国乳制产品的信用危机抑制国民对国内乳品消费,并使出口受到不同的限制。2008 年三鹿奶粉污染事件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进行三聚氰胺含量检测,蒙牛、伊利和雅士利等着名乳业品牌被检测出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质检消息一经发出,国牌奶粉销量快速下滑,众多家庭对国产奶粉质量丧失信心,消费开始逐步转向国外品牌。同时,亚非、欧盟等众多国家对从中国奶粉采取严格检查、市场召回甚至直接禁止进口等限制措施,我国乳制品出口量急剧下降。层出不穷的乳制品质量问题,使我国陷入严重的信用危机,以致我国乳制品出口始终处于低迷状态,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四、结论

通过我国 2014 年到 2019H1 乳制品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高进口低出口、逆差逐渐扩大的贸易状态。国内需求拉上、产品质量问题和比较优势的缺失是造成这种巨大逆差的主要因素。我国乳制品在国际上的市场占有率小、产品竞争力弱,处于出口劣势地位。因此,为缩小这种贸易逆差、扩大乳制品国际市场份额,国家必须严格管控乳制品的质量,做到先重质量、再增数量,进而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信任。同时,国家应该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积极支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加工和质检等技术,推动我国乳制品向更优质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宇虹,魏秀芬.我国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3(04):20-21+26.

[2]于海龙,李秉龙.我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0):14-24.

[3]陈琼.我国人均饮奶量二十年增长 6 倍多[N].中国青年报,2019-06-04(007).

[4]「单独二胎」政策驱动家庭消费结构升级  中国儿童产业迎来黄金年代[J].沪港经济,2015(10):62-64.

[5]边英姿.中国乳制品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16(04):91-95.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张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