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金融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研究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实验教学承载着实践育人和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在深入研究教育部相关文件基础上提出高校金融学专业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筛选条件、项目实验内容、和配套机制,为其他院校经管类专业建设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项目实验内容 配套机制
自 2013 年启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以来,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项目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教育部 2017 年 7 月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 2017—2020 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教高厅[2017]4 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在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通知》将经济管理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列入 2019 年。目前关于金融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育项目建设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将以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为研究基础,结合金融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展开金融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方面的研究。
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筛选条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 2019 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9]33 号)》对项目申报和认定提出了具体要求,内容涉及项目团队情况、项目描述、知识产权、网络要求、技术架构方面内容[1]。本文结合 2017—2019 年三年的项目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出金融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甄选的条件。
(一)教学内容具备虚拟仿真的特点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重点解决「真实实验项目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2]。金融学专业课程实践主要围绕银行、证券及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操作流程,股票、外汇、期货、股指期货等有价证券的交易以及风险管理等教学内容[3]。学生进入金融机构实习进行具体业务操作时,若操作失误,会对金融机构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学生进行有价证券实盘交易,由于经验及专业知识的欠缺需要真实资金投入,证券投资市场风险大,学生进行真实交易一旦投资失败,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高成本和不可逆操作的特征完全可以采用虚拟仿真方式进行。
(二)实验教学项目基础好
拟申报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必须具备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且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团队中须有在线服务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实验教学项目应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要满足 2 个学时的教学需要,学生操作步骤不少于 10 步。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资源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方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持续性。已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效果显着,受益面大,提高了学生实验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明显得到提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已经对专业类内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三)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优先考虑培养学生综合性创新能力的实验课程
高等教育实验教学承担着实验育人的使命,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性能力培养。金融类专业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建设应以综合性实践课程为主进行开发建设。课程建设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运用了理论知识,同时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注重共享性
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110 号)明确要求「将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行试点」。2019 年 3 月 15 日,证监会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教育部着力推动开展下列工作:一是推动证券期货知识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体系。二是提升教师队伍金融素养。三是创新证券期货知识学习、应用方式。证监会要求各地证监局积极与当地高等学校合作开发多媒体学习资源,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供各类社会群体自主选择学习[4]。各高校金融学专业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时除要考虑本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的需要,同时要为校内其他专业学生选修或自主学习该实验教学项目提供可操作性。此外,还要考虑其他高校学生选修或社会人员自主学习的可行性问题。并为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提供不同的评价体系。
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虚拟仿真的形式展开,各高校主要以购置软件使用权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对于软件没有知识产权,这限制了各院校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项目的共享性。建议金融学类专业以后与软件开发类企业联合开发软件,保证虚拟仿真试验教学项目所使用教学软件的原创性。
二、金融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验内容设计
本文根据国家相关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结合上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筛选条件提出西安欧亚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实验内容设计的思路。
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 版)将证券投资分析技能、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技能、企业投融资实务技能、外汇投资、外汇风险管理技能、投资银行业务技能、国际结算技能实验、理财技能等实验内容列为金融学类专业专业类实验可选项目[5]。根据我校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师资结构、专业优势,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综合性和开放性特点,建议我校将《个人理财综合实验》作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对象。该实验教学项目涉及八个子实验项目,分别是: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税收筹划、投资规划、退休养老规划、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其中,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囊括了人身保险业务技能和财产保险业务技能;投资规划涵盖证券投资分析技能、外汇投资、外汇风险管理技能。该实验教学项目可将证券投资分析技能、外汇投资、外汇风险管理技能、理财技能四种技能培养综合起来,四种实验教学项目即可单独开展,满足非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满足金融学专业学生开展综合性理财规划实验的目的。具体实验项目内容如下图 2-1: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配套机制
(一)成立校企联合共建教学团队
金融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对象范围广、生源比较复杂,同时可以兼顾证监局、证券经营机构的投资者教育,这导致实验教学项目具有三重性身份,既是金融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验课,又是非金融类专业大学生选修课还是社会公众自我提升金融素养的公益性科普课程。课程开发的任务重、难度大;加之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高校教师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变化把握不到位,需要行业专家加入教学团队。国家要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能够同时满足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需要,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发要符合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这些要求都是学校现有师资队伍无法满足的。因此,需要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工程师加入团队,为实验教学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三方共同参与开发实验教学项目的实验平台、课程资源,确保学校对于教学软件具有原创性、所有权或共有权。
(二)建立区域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综合性、高质量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需要学校、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成之后应最大化的发挥教学效果、示范性效应以及社会效应。建议区域内高校、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机构组成联盟,共同搭建一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将各参与主体的实验项目资源与虚拟实验平台无缝连接、统一接入和统一实验, 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广范围内的虚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满足多地区、多学校、多学科专业以及社会人群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需求。
(三)学校完善配套措施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应出台相关的制度措施支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研发工作。建议各高校成立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团队,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国内外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实验教学技术标准等内容,为本校各专业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专业化技术指导。高校应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行充足的经费投入,对参与实验教学项目开发的教师在职称评审、教学工作量计算、绩效考核时进行适度的倾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为建立区域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打通高校、企业等众多关口,保证不同院校、院系之间学生学习实验教学项目学分互认。
四、结语
金融学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承担提高国民金融素养和培养专业化金融人才的双重使命,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中国金融经济竞争力。各高校在进行金融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开发时应综合考虑,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团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紧跟行业发展,满足学生及其他群体学习的需求,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国家输送优秀的金融行业精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 2019 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的通知[Z]. (2019-7-1) 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gggs/A08_sjhj/201907/t20190702_388692.html.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 2017—2020 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Z].(2017-7-1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945/s7946/201707/t20170721_309819.html.
[3]马丽.高校金融学专业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建设探索[J].智库时代,2018(09).
[4]中国证券业协会证监会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 https://www.sac.net.cn/hyfw/hydt/201903/t20190318_138102.html.
[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金融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Z].
基金项目:西安欧亚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ZD00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探索——以西安欧亚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新商科学院
作者 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