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对政府审计的影响研究

作者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带动了人们对数据的研究与探索,大数据时代由此应运而生。政府审计也亦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政府审计目前发展是迟缓的,由于对大数据审计的相关技术掌握不到位,缺乏大数据审计经验,理论难以付诸于实践,导致大数据在应用于审计领域时问题颇多。本文首先对政府审计以及大数据、大数据审计的相关理论进行初步梳理,进而对新形势下推进大数据审计的必然性进行研究分析,最后通过对大数据时代对政府审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剖析,针对挑战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  政府审计  审计技术  审计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推动了人们对大数据奥秘的研究与探索。各行各业交流日益频繁,使得信息数据量不断增加,对大量数据进行挖掘、查询与分析处理成为必然。政府审计工作也亦如此,不断研究大数据审计技术,运用大数据技术来进行审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手段。本文主要以大数据时代对政府审计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的了解,结合政府审计的发展现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从多个层面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政府审计机构和职能、政府审计相关内容的影响,发现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

随着「云计算」和「云平台」「物联网」「流处理」等新型技术概念的出现,「大数据」这个词已经家喻户晓。大数据现象是我们现实和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体,可以说大数据是无处不在,几乎每时每刻数据都在传递,而信息使用者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获取着这样那样的信息。例如物联网的发展、交易所数据的传递,OTO 平台线上线下的交易数据等,而对大数据市场探索、经济预测、数据分析等功能的挖掘,所产生的价值也是难以估量的。至此,大数据的运用逐渐成为堪比石油的新型财富。大数据被定义为以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产物。

二、政府审计的概述及作用

(一)政府审计的概念与特征

政府审计是确保国家财政收支合规合法和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主要是指政府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目,财政收支以及国有资产使用进行独立审计,运用专业的方式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进行依法监督。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主体因追求经济利益所发生行为,产生的结果进行独立监督,以维护相关审计法规、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其具有独立性、全面性、专业性、专业性的特点。

(二)政府审计的意义与价值

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保障,就像一个 「免疫系统」一样不可或缺。能够保证国家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进行政府审计有利于确保国家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政府建设。

三、我国政府审计的现状

我国政府的审计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重要的监督力量的体现就是通过政府的审计力度来体现。目前现状如下:

(一)审计时效的滞后性

我国政府审计的对象一般是政府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对于这些对象的监督一般都是事后进行跟踪审计,对于这些机构发生财务问题后的处罚方式具有滞后性不能同步处理。

(二)审计方式不够先进

我国的审计方式有两种:一是以传统手工审计为主,二是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由于我国还徘徊在大数据时代的初始阶段所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力度还不够,并且我国政府审计的内容还未涉及到对于软件的安全性进行检验,也没有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具体分析与处理。

(三)审计过程受时空限制

现如今,我国的政府审计仍然以传统手工审计为主,消耗大量的时间,我国政府的审计都是在工作日进行,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与财力的,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四)对于审计数据的分析不全面

现今我国政府的审计都是侧重于对政府机关以及国有企业的结果,被审计单位的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监督。对于所获得的数据并未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后续的总结,对于潜在价值的挖掘力度不够。

四、新形势下推进大数据审计的必然性

(一)党和国家新使命的赋予,需要不断提升审计质量

新时代背景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审计工作的开展方式由事后审计向跟踪审计转移,同时也要求审计机关对政府各部门管理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并进行主动披露,客观剖析原因,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二)审计问题错综复杂,急需创新审计方式方法

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以及大数据环境的变化,问题的发生更加隐蔽,深层次化,如何在大量、规范的账务中独具慧眼,发现错综复杂的违规问题,需要审计部门创新审计的方式方法。

(三)指数型增长的审计数据,要求配备高质量的信息管理系统

当下,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应用较为普遍,被审计数据呈现指数型增长态势。文字、图像、ERP、U8 系统等技术大量运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政府审计机关要建立起高质量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应对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进步。

(四)大数据审计的发展,要求实现审计全覆盖

新经济形势下使得审计范围不断延伸,审计部门要将关注重点由财政资金审计扩展到决策落实、项目绩效评价等内容,政府审计也要由传统的线性审计转变为现代化立体式审计,需要审计机关和工作人员向更深、更广的范围进行探索。

五、大数据时代下政府审计的应变对策

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时代的发展对审计的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政府审计作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要想发挥其效用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机遇与挑战中阔步前行,从完善制度、充实法律、运行监督检查和人才与技术培养机制、软件更新升级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依法行政

大数据时代下,审计的手段、取证方式以及规章制度标准的变化要求政府必须及时制定出与大数据审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将大数据审计程序化、质量标准和有关规范制度化,依法监督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促进依法行政的贯彻与落实。

(二)着力提高分析辨识能力,多元化思考分析问题

审计数据的真实性是审计结果行之有效的重要保障,真实性的提高首先要从提高政府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开始,着力提高其专业辨识能力,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判断,让审计工作的重点提升到从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思考问题。

(三)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审计数据共享

当今时代下,政府审计主要是依靠储存海量数据的数据库予以分析。在这个条件下,要想推动我国政府审计分析的发展与进步,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智能化数据平台,实现审计现场和办公自动化相统一,让各个审计机关审计能够数据共享。

(四)建立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获取最大数据价值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审计数据分析是滞后进行的,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不能同步进行数据分析。因此,在建立智能化数据库的前提下,还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对获得的数据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全面分类化处理,在进行审计的同时对数据库平台不断地进行优化与完善。

(五)注重审计的风险防范,降低审计风险

政府审计的数据具有保密性,其中包含一些敏感的信息、商业价值信息,一旦机密信息泄露将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创。因此,在建立数据库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信息保密性控制措施,实时防范风险,严格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授权审批制度保障数据的保密性的同时降低审计风险。

本篇论文首先对大数据与政府审计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指出新形势下推进大数据审计的必然性。然后对当前大数据时代对政府审计的影响进行了剖析,以政府审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两方面为主线进行研究。我国当下在审计现代化的进程中应积极把握大数据的发展潮流,紧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优化审计信息化技术,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在提高政府审计严谨性、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审计的创新性发展,加快推动大数据审计,为国家治理发挥保障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星,牛艳芳,唐志豪.关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2016(02):09-28.

[2]马德辉.基于大数据视角的政府审计探讨[J].财会通讯, 2017(01):30-36.

[3]莫培杏.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创新探究[J].财会学习, 2016(15):40-45.

[4]石文娟.大数据时代下国家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探究[J].审计与理财, 2017(07):28-30.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作者 花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