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作者
作者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而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人才的竞争上面。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先机,就要加强内部人才管理机制建设。本文就针对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加以探讨。

关键词:企业 员工 绩效考核 问题 对策

一、绩效考核

经过多年来企业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证实,绩效考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员工评价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育综合市场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管理手段,对企业实现科学化、制度化、数字化建设,实现可持续性健康快速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支持作用。绩效考核,是基于对员工的岗位工作行为和能效的实际考察、科学分析,从而建立起来的系统的量化、评定和考核员工的岗位工作行为和能效的管理方法。它将员工的岗位工作和能效以数字量化反应出来,其结果与员工的岗位薪酬调整、业绩奖金发放以及职务升降等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从而改善员工的职业表现,激发员工的从业热情,促进工作效能的提高。同时,绩效考核有效地提升了员工的满意度、个人成就感和对职业发展的期待。促进了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工作、业务上的管理与沟通效率,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二、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企业经营发展以利润为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要围绕这一中心,紧密联系实际,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有效的量化、评定和考核,逐步形成科学化、制度化、数字化的员工个人考核绩效管理机制,通过机制的执行,保证系统流向清晰、环节衔接顺畅,责任标准明确,工作指标透明,最终实现全体员工业绩提高,企业业绩增长,提升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这是企业的愿望,但是,很多企业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也利用上了,结果却不理想,导致员工不满意、领导不高兴,人力资源工作一塌煳涂。那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哪些问题减弱了考核在工作中的作用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键性指标针对性不强,没有可比性

实行绩效考核之前,没有重视岗位分析,关键性考核指标制定不科学。具体表现在,同一工种不同岗位的员工的工作性质差异化不细致,这在实际考核中,导致优劣难分,边界模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企业没有将所有工种的各个岗位考核指标细化、细分,没有进行定岗、定员、定责。企业是根据生产经营目标和市场影响因素,选择关键绩效指标作为同工种的绩效考核指标,这样就造成了绩效考核指标的指向性不强、岗位职责不清晰、工作业绩不准确,进而使得考核失去了公平性,引发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在技术岗位表现的尤为明显。比如特种作业岗位,很多企业的电工、电焊工、水焊工等,因为同属于特种作业,就定为同工种,根据在企业经营中起到的价值,设定绩效考核标准,忽视了各工种之间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岗位责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化。

(二)组织执行力度不够

没有执行力,再科学合理的制度也没有价值。企业经营管理者都认可这个说法,却又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许多企业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雷厉风行的执行力。没有高效的执行力,必然会导致绩效考核有失公平,出现不公平现象就会影响员工的情绪,不满的声音就会在员工队伍中响起。造成绩效考核缺乏执行力的主要原因包括:

1.绩效考核宣传、培训不到位。员工不懂得绩效考核的目的、意义,不知道或者不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岗位与岗位之间的边际划分不确定。这种现象在流水线作业的技术岗位员工和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身上的发生率比较高。

2.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岗位指标定得过高,员工做不到,就会失去信心,进而消极;指标定得过低,又会造成员工之间的攀比,引发矛盾。这一点在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相关岗位比较普遍。

3.人际关系因素。影响绩效考核执行力的因素中,最难控制的就是人际关系。中国的人情历来都被看得很重,如果负责考核的人员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就会徇私舞弊。还有另一种情形,即使考核人员公正,也会出现空穴来风的非议。

4.各部门、上下级沟通机制不完善。绩效管理理念,没有在各部门、上下级中普及推广,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沟通不及时,信息难搜集,以及不配合等许多的问题,甚至个别部门认为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门自己的事情,与他的部门无关。因而造成执行力下降。

5.「对事先对人」的企业文化。绩效考核强调对工种、对岗位、对职责,数字化、制度化、科学化,体现的是公平、公开、公正,如果企业的文化具有「对事先对人」的特点,永远也得不到很好落实,有绩效考核还不如没有。

(三)信息反馈效果差,不能及时调整

绩效考核一旦执行,必须强调信息反馈,根据员工的反应,及时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逐渐使之完善。如果反馈结果不参考、不使用,就容易成为盲人瞎马,使考核工作成为走过场,考核结果也得不到员工的信服与支持。这种情况在很多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绩效考核中的这些问题,企业应系统全面地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优化调整。

(一)科学分析,建立和完善岗位说明书

岗位分析是保证绩效考核能够实现公平、公正的前提,设计绩效考核之前,必须要对所有参与考核的工作岗位进行摸底,通过详细了解,科学分析,明确绩效考核关键性指标,使考核标准更具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确定的指标制定岗位说明书,进行定岗、定员、定责。包括:岗位操作流程,岗位工作指标,岗位职责,岗位之间交接标准,岗位安全事项,岗位的绩效指标。务使一岗遗漏。根据制定好的岗位说明书,开展宣传、培训,通过培训,使得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能熟悉自己所在岗位的考核内容以及标准,明白企业实施绩效考核方案的意义;通过培训,使绩效考核方案获到员工的普遍支持与认可,各部门、上下级之间达成共识,从而促进绩效考核方案得到有效地执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挖掘出员工的个人潜力,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绩效考核结果,公平、公正、公开

绩效考核结果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守规矩,不方不圆。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负责绩效考核的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要以规矩约束自己,让自己先有公平、公正的态度。原则上,一视同仁,公事公办。感情上,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考虑员工的人格特点、脾气秉性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个别沟通的方式,有策略地把绩效考核不理想的结果反馈给员;要站在员工的立场、用理解的心态看待问题,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求改进的方法,激发员工积极上进的热情,坚定员工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员工一起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考核结果要公开接受全员的监督,通过全员监督,确保公平和公正。

(三)全员参与的绩效考核理念

绩效考核的设计应当覆盖全体员工、所有岗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员工主动参与的意愿,这关系到绩效考核能不能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支持,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全员参与体现了对岗位员工一视同仁的企业态度,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促进考核方案的实施,防止执行过程中的形式主义现象,推动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效率与准确性。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良好的沟通渠道是绩效考核实现持续改进的重要信息来源。信息反馈是双向的,绩效考核部门要将考核结果向员工公示。特殊考核结果要给出明确的解释反馈给员工,否则,员工无从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也无从改进。同时,要深入基层,了解员工对考核结果的评价和意见。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双向畅通无阻,体现了制度对员工的尊重,能够让员工心理产生满足感,在精神上起到一种激励作用,从而促进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四、结束语

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在落实和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是正常现象,企业要科学分析、有效合理调整,执行考核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反馈,实现持续改进,真正使绩效考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慧.企业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储运,2018,08.

[2]于兰.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优化措施研究[J].纳税,2018,1230.

[3]石磊.企业员工绩效考核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8.

[4]姜梅.浅谈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与薪酬评估[J].新疆农垦科技,2017,4007.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作者 何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