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资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确立,外资企业逐步在中国内部设立并取得了重大发展。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有待完善,外资企业在财务管理等问题上仍面临着一些漏洞和缺陷,本文就来系统论述外资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管理 外资企业 风险
外商投资企业也简称外资企业,主要指在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置的企业,因我国与其他国家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有较大的差异,因而财务管理有不少亟待弥补的风险,本文首先通过描述外资财务财务管理必要性和凸显的问题,并重点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详尽的思路。
一、外资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现阶段,在我国的外商投资者对企业一切经济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他们将资金流向了我国,依照我国企业法的规定及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建立了具备法人实体性质的外资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通过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了经济,而外来投资者看到了我国对外资倾斜的政策和广阔的市场资源环境后,都迫切希望能前往我国开设企业。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逐步限制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扶持措施,再加上2008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经济危机对企业界的巨大冲击,使我国的外资企业生存艰难,企业管理水平每况愈下。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这促使外资企业普遍意识到要想真正地提升外资企业在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缓解或摆脱金融危机给外企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就要积极强化内部的财务管理,以便于切实可行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此外,外企财务管理好坏直接关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借助于精致化的财务管理,外企才能化解各种矛盾、防范财务管理的安全隐患,尽快地度过金融风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外资企业要尽量维持住自身的经济利益,减少和防范各种财务风险,必须努力克服下列在财务管理中凸显的问题:
(一)政策性财务问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税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与完善,外资企业在改革初期享有的缴纳较少的税款等政策优势逐步丧失。现如今,外资企业和国内其他性质的企业在税收负担方面处于同等地位,在激烈和残酷地国际市场竞争趋势下,国家依据新修订的税法对外资企业正式征收城建维护税和教育附加税,这就自然而然的加剧了外资企业的经营负担,也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形下,外资企业一时之间尚不能完全适应。
(二)扩张性财务问题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少国际资本都竞相涌入国内,我国也成为国际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这些输入资本进入我国后,要开展并购活动,能显著地降低经营成本,创造效益。在这期间,在法律、税收、人力资源和评估等诸方面也会呈现出各种弊端,这些繁杂的“次生”财务管理问题增加了外企生产经营的不稳定性。
(三)资金链问题
在我国的外企,其资金来源渠道大都是海外的母公司,假若企业内部资金周转不利,就会难以在大银行获取相应的贷款,外企的银行信用贷款资金只不到50%,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不能在资金问题上求得银行的协助。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动产的产权界限模糊,不利于银行顺利地发放抵押贷款;另一方面则由于外企的植根性非常脆弱。
(四)波动性问题
在金融海啸来临后,世界各经济体都在持续激活本区域经济,以便于尽快地闯过危机,基于此,利率与汇率的波动明显,不少外企在这样一种不透明、不成熟的货币汇率形势下遭遇到了财务风险,甚至有个别外资企业选用较为单一的外币开展经济结算,这又诱发了汇率兑换的浮动,最终将损害自身经济利益。
(五)代理人问题
我国外资企业的控制权利来自于所在国的母公司,母公司的所有掌控策略都是为了推进公司的持续、健康、平稳运营,外资企业首要的任务就是确保自身能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当“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经营权限与所有权互相割裂后所产生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经营目标的不对称与差异大造成外企在财务管理上面出现了一系列难题。
三、解决外资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采取符合外資企业发展现状的企业会计机制
外资企业的规模有大有小,不论规模怎样,在我国依照《会计准则》开展财务核算工作。在核算时,因外资企业自身有其特殊性,因而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出发,审时度势地使用恰当的会计机制。对于大中型外企而言,要严格、系统地执行刚刚出台不久的《会计准则》,因该准则合理、严谨,构思缜密,最关键的是它已经于国际上最前沿的会计管理制度相挂钩。在外资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特别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资或合资企业的经营规模是相当可观的,同时也使跨国公司前沿的企业经营理念与现代化的运营模式得以有效运用,使人才竞相涌入外企。外资企业有力地执行《会计准则》,会进一步促使我国的内资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上更加符合世界范围内认可的会计机制的要求,方便了国内外企业之间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沟通与交流。
对于外资企业当中的小规模企业,可不必要完全执行新制定的《会计准则》,而要依据《小企业会计机制》的要求搞好财务管理工作。小型的外资企业在所有外资企业中也占有一定的数量比例、拥有不少的市场份额,而这一些企业不论是经营规模、经营理念,还是经营管理水平,均普遍滞后,会计工作的基础欠牢固,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也存在不完善之处。为此,小型外企经由执行《小企业会计机制》,方能更快地化解财务管理中的矛盾,进而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二)选用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改进财务管理体系
外企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与之相配套、相协调、相适应的机制。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下外企财务管理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情况,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想真正走出困境,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就需采用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唯有如此,才会让母公司自始至终控制子公司。纵观国内现有的外企财务管理状况,已经完成了运用技术手段解决信息控制、管理问题的任务。在海外的母公司也亟待在管控方式上有所根本改进,形成一套完备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通过设定各财务机构,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分配财务控管的职能,确定财务管理要实现的规范标准,第一时间补救管理中的漏洞,再健全顺畅的信息传递、沟通管道,最终确保母公司与在中国的外资企业都能牢牢地把握财务信息,群策群力协助企业高层决策,从而使企业的预期目标由差异走向统一。
(三)健全外企财务的制约与监督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风险意识
财务管理中风险时时存在,尤其是全球金融海啸给企业财务管理造成的安全隐患尚未完全散去,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又给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增添了许多变数。为此,外资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刻不容缓,借助于制度层面的力量使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和有序化的轨道。
首先,企业在实施某一类模式开展决策工作时,经过对财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和表现进行精确地分析与判断,规划出科学的管理方法,以便于在财务风险降临时企业能积极、妥善地处置。其次,在外资企业经营活动中,把财务管理的缺陷或纰漏之处控制在能力触及的范围以内,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三,针对已经出现、难以控制住的财务问题,就要及时做好财务风险记录,从反面汲取相应的教训,凝聚多方力量查找其症结所在,防范同一类问题的再度出现。
(四)外企要拓宽融资渠道,转变纳税策略
诚然,目前新修订的税收政策对外企经济效益的创造不利,但不等于说外企就没有筹措资金的余地。外资企业的资金绝大部分仍源自于海外的母公司,把国际业务所征得的款额作为资金的优势,而在国内缺乏业务量。国内的银行应帮助外资企业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同时,外企也要充分运用当代技术途径整合企业的资源,采用高科技手段取得更大的预期投资效益。
四、结语
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外资企业需实事求是地制定合理、科学的财务策略,多种措施并举提升财务管理水准,自觉接受审计监督,避免各式各样的财务安全隐患,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韩东峰.关于外资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1,(14):52-56.
[2] 傅俊青.外资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4):23-25.
[3] 陈铁梁.浅析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9,(09):14-15.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 黄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