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及措施

作者
作者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组织在提出全面预算目标之后,各部门就要根据全面预算目标要求和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创新财务战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做好全面预算工作,确保预算结果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应不断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方案以及控制财务风险。不可忽视的是,当前部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主要问题包括预算基础管理体系须待完善,预算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健全性,未实现战略预算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本文将在简述这三种问题的基础上综合探讨解决措施,希望能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问题  解决措施

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必须对企业全面预算目标进行科学分解,着重优化企业战略预算管理策略,改进和创新公司战略预算管理流程,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战略预算管理信息化,构建完善的战略预算管理系统,结合市场信息和组织内在条件,制定信息化战略预算管理方案。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

(一)预算基础管理体系须待完善

据调查了解,当前有部分企业预算基础管理体系并不完善,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业务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偏低,各岗位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对于全面预算基础作业不是非常重视,预算管理手段须待优化,控制方法缺乏科学性,这样必然导致预算管理控制体系薄弱;第二,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并未充分体现对预算管理战略的指导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财务报表无法全面反映预算的真实情况;第三,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并未保持与本公司在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等日常基础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这必然会削弱成本控制力度,影响企业财务效益的持续增长。

(二)预算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健全性

部分企业组织内部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并不健全,各子系统未进行有机融合,导致财务预算信息和业务管理信息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实现共享与交流,财务管理人员也很难迅速制定全面预算方案与可行的预算目标。

(三)未实现战略预算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

当前有不少企业内部战略预算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工作并未进行有机整合,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层次(即高层、中层与基层)的预算工作人员职业技能与素养各有差异,这必然会影响他们的预算管理能力和业务处理水平,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很难实现战略预算管理和经营业务管理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不少企业每一年所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种类与数量不尽相同,这就会给实现战略预算管理工作和经营业务管理的有机整合带来不容小觑的难度。

二、解决措施

(一)完善预算基础管理体系

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必须注重完善预算基础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创新企业预算管理流程,对企业全面预算目标进行分解,依次做好三项工作:第一,将利润目标分解为企业利润预算和各部门费用之间的和,简而言之,企业利润由各部门利润之和减去部门费用后形成,因此,企业整体利润目标要由各部门利润和费用来分担,然而在分解各部门利润和费用时,要注意各部门经营状况和控制费用的潜力,确保所分解目标的可行性;第二,将业务目标按职能分解到相应各部门,需要注意的是,业务目标具有不同的职能属性,因此,应按职能属性分配业务目标,比如营销目标由营销部门来完成,生产目标则由生产部门完成,财务目标由财务部门完成;第三,将资产规模目标分解到各部门,资产规模的发展主要是各部门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因此,资产规模的发展可直接归结到各部门,企业总部可根据预算年度各部门生产经营需要分解资产规模目标到各部门。其次,企业应注重细分全面预算管理层次,从整体结构来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经营预算。该预算模式又名「法人预算」,其指导思想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价值最大化理念」。企业各法人主体须依法做好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只要公司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就会制定与本组织经营理念相符的预算目标。

第二,业务预算。该预算模式的基础是企业的对标分析结果,企业会根据本组织的年度经营计划与中长期财务战略目标以及各业务的分类特征,制定年度预算目标,确保企业所有预算组织均能按照相关业务预算管理要求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实现预算目标。

第三,责任预算。该预算模式特指以独立预算单位为责任主体,然后,立足于既定预算目标,对不同的收入与成本支出费用进行分解与落实,从而全面执行责任预算管理制度。

第四,作业预算。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制定详细的预算执行作业方案,与此同时,科学指导企业内部实际运营的各预算组织以及控制节点运营方案,最终使预算能落实于业务活动。

(二)健全预算信息管理系统

在 21 世纪的信息时代,必须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健全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制定科学的战略预算管理方案,努力实现战略预算管理信息化,构建完善的战略预算管理系统,结合市场信息和内在条件,规范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同时,在战略预算信息化管理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须把握好三大要点:第一,借助信息技术集中内部资源,优先考虑完上级分配的预算目标。各部门在制定战略预算管理方案时,应确定上级所分配的预算目标对本部门的要求,然后,根据本部门的资源情况,集中资源用于完成上级分配的目标。与此同时,要坚持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安排各项业务,然后,编制本单位的财务预算(收入/费用和现金预算),以便财务部门汇总;第二,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组建预算执行子系统和财务信息反馈子系统,确保这两种子系统的兼容性,这样能够及时了解预算工作的执行状况;第三,在编制财务预算的过程中,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确保财务预算信息的共享性。目前,各部门的财务活动相互关联,因此,各部门在安排财务预算活动时,要兼顾其他部门财务活动安排规模,确保本企业各部门的财务活动能够互相支持。此外,各部门在编制本组织的财务预算方案时,应考虑其他部门的业务安排,比如财务部门应及时了解采购部门的采购计划以准确预算采购资金,或者了解营销部门的销售利润等,确保总战略预算管理方案能够得到其他部门预算的支持。

(三)实现战略预算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

实现战略预算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必须创新战略预算管理模式,改进预算管理工作流程,拓展经营业务范围,促进战略预算管理内容和经营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其次,应着重完善战略预算管理业务配置方案,客观评估本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科学可行的预算管理模型,将产品销售预算、生产成本预算、采购资金预算、流动资金预算和投资预算以及产品运输成本预算纳入模型参数中。而且,要准确界定战略预算业务维度。采用不同销售渠道将同一型号的产品卖给不同地方的客户,认真审核各业务单元的收款,采用正确的结算方式准确核算财务收益。与此同时,要针对不同销售领域制定适宜的战略预算业务维度,细化公司年度预算、月度滚动、利润分解等模块。再次,在制定全面预算目标时,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确定本预算年度预应完成的目标,这是因为预算是企业实现战略规划的步骤安排,只有各个年度按战略规划安排确定预算,才能保证战略整体的实现。从企业各部门角度来看,预算要服从总体发展需求,全面预算目标的战略性只能有公司总部提出,再向各部门传达,从而确保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另外,应注重健全战略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一般来讲,完整的战略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主要是由战略预算管理委员会、战略预算管理办公室和各事业部共同组成。其中,战略预算管理委员会,能够对战略预算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判断该目标的合理与否,对战略预算组织结构进行完善,详细审核战略预算管理流程,审查财务风险防范方案进行批准,科学调整战略预算管理体系。战略预算管理办公室能够辅助本组织编制战略预算方案,对初步制定的战略预算方案进行报批与全面评审。同时,能够全面实施预算方案,加强预算管理执行力度,对预算方案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予以科学分析和纠正。各事业部的职责是全面构建本事业部预算管理体系,确保该体系的可行性,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升企业预算效益,必须着重完善预算基础管理体系,健全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大力创新战略预算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春,李艳.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236.

[2]张玉石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和实施预算管理问题的探讨 [J].商场现代化,2017(24):140-141.

[3]李家玮 .如何解决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困境 [J].财会学习,2018(25):77.

作者单位:吉林农投粮食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 许春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