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歌里的凤庆

作者作者

  “口唱山歌手采茶,一心二用心不花。一芽二叶都下树,一首山歌一篮茶。”刚步入世界滇红之乡云南凤庆,我就陶醉在悠长高吭却不乏婉转柔美的茶歌之中。
  澜沧江畔的凤庆,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立体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茶叶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澜沧江横穿其间,两岸群山起伏延绵,层林浸染,原始密林中野生型、半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成林成片,至今还生长着一株距今3200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据《滇南新语》记载,在明代,凤庆就能用手工制造出太平茶、玉皇阁茶,色、香、味可与龙井茶媲美。
  有了这样的好茶,凤庆茶沿着古老的茶马古道,源源不断进入内地、上贡朝廷、远销东南亚。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滋生出了凤庆以茶为歌、以茶为媒、以茶入礼的浓浓茶文化氛围。
  茶乡情浓,浓在劳作中,浓在生活里。“凤庆茶乡好风光,村村寨寨茶叶香。为了茶叶大增产,起早贪黑采茶忙。”、“鸡叫头遍天昏昏,小妹采茶出了村。来到茶山天才亮,一直采到天黄昏。”听着那歌声从茶山悠然升起,在空中徐徐飘荡,在四周袅袅萦绕。在嘹亮轻快的歌声里,我的心随之升沉,随之舒展,随之漫舞。那毫不扭捏毫不做作的土腔土调,将我带上高空,遨游苍穹;将我携上山岗,驰骋大地。这充满人间烟火味的歌儿,是千百年来通过茶香的浸泡孕育出来的,它的积淀是厚重的,怎能不充实饱满生动呢,怎能不有着血与肉的情感呢?
  当然,听凤庆茶歌,自然要到凤庆茶园去。凤庆地无三尺平,全县几乎找不到一块大一点的平地,唯有不嫌土地瘦弱的茶树站满了山岗。站立山巅,放眼四望,墨绿的茶树一丘接一丘、一山接一山、一岭接一岭,一直延伸到天边,渐渐模糊起来,最后消失在苍穹的尽头。微风拂过,层层绿色的波浪夹杂著一股湿漉漉、润泽泽的泥土芬芳沁人心脾。
  妩媚的阳光下,采茶姑娘背着竹篮,炫耀的服装点缀在茶园的各个角落,远远看去,像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淀放其间。
  山坡上,一支清脆的茶歌遥遥传来:“满山茶树青又青,妹唱山歌给哥听。唱完一调又一调,不知阿哥给动心。”歌声刚落,早有小伙接了上去:“妹唱山歌真好听,句句打动阿哥心,不听山歌茶担重,听了山歌茶担轻……”歌声就响在耳边,却难见唱歌之人,给无垠的茶山平添了几分神秘。
  凤庆山歌来自生活、贴近生活,唱的全是生活和感情的真谛,句句真对真,字字实打实,因此不仅成为了男女之间爱情生活的媒介,而且成为了人们沟通心灵、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纽带。有人说,在凤庆,茶山是凝聚茶人灵魂的地方,茶歌则让青年男女相识相恋,“没有一幅好嗓子,休想取个好媳妇”,这是凤庆流传至今的箴言。听着一浪高过一浪的茶歌,看着采茶姑娘们灵巧的双手不停地在茶树上轻盈地舞动,一幅幅美丽而传神的生活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凤庆茶歌旋律婉转优美,如凤庆茶垄一般弯弯曲曲,如澜沧江水一般波波折折。在曲曲弯弯波波折折中,跌宕着阳光雨露春华秋实,跌宕着生生死死恩恩爱爱,每个音符都潜隐着深沉的眷恋。“满山茶树绿茵茵,哥和小妹心连心。只等星星眨眼时,我请媒婆来提亲。”
  行走在凤庆,悠悠的茶歌声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豪华的茶楼里也好,露天的茶馆也好,乡间茶馆也罢,你都会听到那美妙的茶歌。这些情意缠绵的采茶山歌,或以茶喻人,以人抒情,或以茶逗情,以情品茶,心想口唱,可谓雅中有俗,俗中有雅。
  “凤庆茶歌似锦绣,一年四季唱不够,今天唱了明天唱,后天还是唱不够。”凤庆茶歌是凤庆茶农智慧的结晶,她的生命力就像山中的茶树一样,年年生长,永久相传。那一曲曲悠扬婉转,情意深远的茶歌,世世代代滋润着凤庆茶农的心田。


作者 庄文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