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
【摘要】自从2007年初第一家村镇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以来,由于其“低门槛”的特点,村镇银行在各个省市相继成立。村镇银行的成立为破解城乡二元难题,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支持三农服务提供了重要途径。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相对复杂的金融环境,村镇银行从诞生之初就必须面对优惠政策缺失,征信系统滯后,认同度低等困难。因此,村镇银行要想肩负起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的重任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村镇银行现状 对策
一、村镇银行成立的意义
(一)有助于填补农村金融空白,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农村金融历来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撤并以及贷款权限的上收,导致农村资金大量流失,而邮政储蓄银行虽然在农村地区设置大量营业网点,但其只吸收存款而极少投放贷款,使其成为农村金融的抽水机。作为我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村镇银行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对于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能够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竞争,打破垄断,逐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低下,产品单一,受众面小的不利局面
在我国,农村信用社一直在农村地区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贫困山区,农村信用社是农民唯一可以用得到的银行。村镇银行成立以前,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村镇银行的成立,更多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广大农民在选择金融服务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村镇银行的设立还可以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内部竞争,通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促进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改善服务质量,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引导各类民间资本健康、合理、有序发展。调动一切因素服务三农,为农村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由于个人和民营企业可以在法律允许的情况入股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资金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一起,在很大程度上遏制民间非法借贷的发展。使我国的农村金融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偏离服务“三农”目标,服务范围难能“一心为农”
村镇银行的成立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经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但是,村镇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必然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而受到整体金融环境的影响,村镇银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和冲突也就不可避免。村镇银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发展也呈现“不村镇”趋势,部分村镇银行的工作中心也开始向县城倾斜,服务对象也更倾向于中小企业。
(二)吸储困难,营运资金紧张
首先,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社会认同度低,缺乏品牌价值,农村居民普遍感到陌生,更愿意将钱存在知名度更高的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其次,村镇银行网点少,很多村镇银行只有一个孤零零的网点,很难形成规模优势。最后由于费用有限、系统落后,产品单一的因素影响,村镇银行很难吸引储户的眼球。
(三)监管力量薄弱,监管难度大
村镇银行“低门槛”特征给“严监管”要求带来了很大障碍,一方面,我国县一级监管人员少,监管任务重,随着村镇银行数量和网点的增加,这种严峻的局面会越发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农村金融监管法规滞后,监管手段单一,而各村镇银行的经营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经营管理模式各异,要根据每一个村镇银行的经营特点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则更是难上加难。
(四)人才、技术、系统相对落后
由于村镇银行一般地处农村,又是新鲜事物,因此在吸引专业人才方面有着较大劣势。这导致对一些专业要求高、收益大,但同时风险也大的业务难以开展。受技术落后的影响,银行卡和贴现方面的业务也无法办理。此外,大部分村镇银行没有加入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和账户管理系统,无法办理异地资金往来等业务,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对策:
(一)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村镇银行是带着支持农村经济的帽子产生的,它的出现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因此地方政府应在财税方面给予村镇银行一定优惠,应和其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样享受免征所得税和减免营业税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对支持农村经济有突出贡献的村镇银行则应由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或是优先给与财政性存款等,以鼓励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切实发挥国家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监管部门要将村镇银行的支农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引导村镇银行业务向农业领域倾斜,大力改善支农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吸储力度
首先,村镇银行应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其服务宗旨、特点,提高社会认知度,增强公众向村镇银行存款的信心。而且村镇银行还应积极参与到积极参农村养老保险金的发放等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中来以提高村镇银行的影响力。第二,村镇银行应积极开发更多融资渠道,如发行债券、票据等。第三,制定长远规划,逐步扩大规模,增加网点数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
(三)创造良好环境,吸引优秀人才。
金融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村镇银行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而银行的这种高风险特性,更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村镇银行应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员工薪酬,吸引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加强监督管理
金融监管部门应严格控制村镇银行的市场准入,审查股东成分,建立健全监管指标体系,加强村镇银行贷款投向监督,对偏离“三农”的市场定位及时纠正。
此外,村镇银行还应在产品创新,业务拓展和市场定位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实现服务“三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广文,李树生.农村金融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应宜逊.我省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考察.浙江金融,2009(2).
[3]孙雪梅,李鸿建.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09(7).
作者简介:袁秀丽(1968-),女,山西省高平市人,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责任编辑:赵春辉)
作者 袁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