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供求角度浅析我国村镇银行市场的现状

【摘要】文章首先以国家建立村镇银行的初衷开始,然后从其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市场供给者和需求者以及市场所在场所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村镇银行市场的现状,最后从财政、中央银行和村镇银行本身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 金融市场 现状
自 2006 年起,国家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从此村镇银行纷纷设立,据银监会发布,截至 2012 年 9 月末我国已经组建 799 个村镇银行,截至 2012 年 6 月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资产总额 3190 亿元,其中贷款余额 1782 亿元。村镇银行设立之初,是国家为解决民生问题,因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小额借贷需求无法满足,所以允许民间资本联合各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设立立足于农村的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市场的设想本应是支持「三农」,市场立足乡野,多设立于镇及以下单位,市场供给一方是农民手中闲置资金,市场需求一方是有小额借贷愿望但无法从成熟金融市场中获得贷款的农民,市场的中介方为民间资本或成熟的大中型银行资本。但目前就村镇银行市场这 6 年发展来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村镇银行市场现状如下:
第一,有效地吸引了民间资本,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民间资本游资金额不小,但其投向有限,很大一部分资本尚未找到合理的投资出口,很多资本成了投机的罪魁祸首,重视长期利益的资本少之又少。允许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出资设立村镇银行,是对民间资本的合理疏导,让市场的力量去解决政府力量难以解决的三农融资问题。据银监会披露,截止至 2012 年 6 月末,村镇银行总股本 477 亿元,其中民间资本直接或间接持股 74%。可见,民间资本成了村镇银行组建的重要力量,未来作用也将愈加明显。
第二,市场供给一方应为农民资金,但就目前发展来看,从农户手里吸储十分困难。因村镇银行设立不久,没有品牌效应,储户不放心将资金存在贷款给农民的小银行,而且利率没有优势,村镇银行的存款也就自然是上不去了。甚至有的村镇银行一年吸储只几千万。存款情况实在不乐观。
第三,市场需求一方本应是有小额借贷愿望但无法从成熟金融市场中获得贷款的农民,目前却是中小企业和少数富裕农民,背离了其建立的初衷。村镇银行建立之后没有坚守原本的任务,因为民间资本是市场的资金,资金是逐利的,不像政府那样会投资于公共事业,解决公平问题。我国农村虽有资金需求,但农民信用很少能够让村镇银行满意,农民手中能够抵押的资产有限。这样,村镇银行依旧只愿意贷资金给本身有一定资本的富裕农民,因为他们按时还贷更有保证。中小农户仍旧是融资难。有数据显示,截至 2009 年 3 月末,四川省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新开 15 家,是全国开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总数最多,种类最全的省份。但其贷款中农户贷款仅占 10%,农户贷款累计发生额占中小企业贷款累计发生额的 15.8%。
第四,村镇银行设立的地点多为县城。还以四川省为例,截至 2009 年 3 月末,其 15 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有 12 家村镇银行,全部设在县城或县级市。相比于原来国家将村镇银行设立在乡镇的计划,有所偏差。这主要因为乡村缺少银行所需的基础设施,一些地区网络、交通、通信等难以满足村镇银行的要求,只好将村镇银行建立在相对繁华的城镇。
如此现状下,无论市场的供给方、需求方还是市场的场所都与原来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形成了竞争,并非原来定位的互补,这不利于原来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和新的村镇银行的市场发展,我们需要改变村镇银行的市场现状。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财政方面需要给与村镇银行更优惠的政策支持,使其得以度过开始的最艰难的阶段。民营资本需要利润来源,控制风险。政府还可以支持中小型农民贷款,给予其税收优惠和定向补贴,但同时要设法确认中小型农民的确实身份。政府也可以政策支持银行在乡村设立机构,一定程度上助其改造不良基础设施,这同时也是民心工程。
第二,中央银行方面,可以当村镇银行在其市场范围内经营(即供给方、需求方均为中小农民的情况下),下调其贷款利率下限,上调其存款利率上限,这样虽然降低了盈利的利差,但间接的支持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村镇银行刚刚设立不久,其竞争力和影响力远不及其他银行,但如果其存款利率高于其他银行,贷款利率低于其他银行,当然这会极大促进资金留向村镇银行市场,这时确认中小型农民的确实身份就更加重要了。
第三,村镇银行方面,可以立足农村,扎根农村。村镇银行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识别农民的信用和建立村镇银行信用,为减少贷款风险和扩大其影响力,解决市场需求方和供给方的问题。其实我国农村民间借贷不在少数,据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的《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显示,从 2007 年到 2011 年,4 年间农村民间借贷金额增长了 5 倍。而民间借贷不仅对于供给方风险高,而且对于需求方利息也很高。农民本身并不愿绕开银行,只是传统的银行由于农民信用问题,控制风险,不愿贷款给农民,农民只得以高息求借款。而且相当一部分有闲置资金的农民不愿将资金转存刚刚成立不久的村镇银行。为此,村镇银行只有长期生活在农民中间,扎根于当地农村,才能有效识别农民信用,将资金贷给那些信用记录和品行口碑良好但急需资金的农民,才能让农民认识了解接受并信任村镇银行。
我国村镇银行任重而道远,村镇银行市场有机遇也有挑战,若要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还需政府和村镇银行的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唐荣波)
作者 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