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作者
【摘要】近年来,全球性灾难频频发生,气候反常、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使人类饱受威胁。伴随世界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地被人们所认识,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宣部、教育部等17部委共同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广泛动员全社会成员参与节能减排,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好处
低碳经济,就是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新型经济模式,追求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其核心是创新能源及减排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制度创新与人类生存发展观念产生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将为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友好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对世界经济来说仍有着重大影响,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从战略层面看,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很可能是低碳经济的竞争,谁超前部署,谁就可能赢得先机。而我国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如果能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开发低碳经济会带来巨大回报:一是有助于能源的节约,以便减轻我国发展面临的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二是缓解当地的污染物并保护当地环境的完整性; 三是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四是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动与发展,最终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困难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漫长又困难的系统工程,以英国为例,它是最早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其目标也仅仅是在2050 年前,完成低碳经济社会建设。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还在等待着我们。
(一)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近期却难以转变
目前,我国处在工业化及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等各个方面,都对重工业产品有着大量的需求,导致对能源需求的大幅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而在所消费的能源中,煤炭的比重高达69.5%。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高,导致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显著的“高碳”特征。
(二)现有产业结构使得提高能源效率短期难以实现
目前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已初步形成,日美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或者服务经济时代,而我国三大产业间仍然停留着“1∶5∶4”的比重,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的依赖过大,第二产业中重化工业比重过高,而清洁环保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以及比重较低。
近些年,我国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过热。同时,这些行业中许多企业的工艺及设备落后,而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当地的各种利益,使得这些本该关闭企业继续运转,要彻底淘汰这些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落后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走。
(三)缺乏强力而有效的激励机制
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技术创新,但我国在低碳技术的研究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缺少有效连续的政策支持。虽然相关的主管部门曾制定、出台过与低碳技术研发相关的优惠政策,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管理机构权限的变化、政策规定的不完善,使得许多鼓励政策名存实亡。其次,我国低碳技术研发资金大部分需要依靠政府与国际机构的各种捐款及贷款,资金来源不稳定。与此同时,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只有少数银行会对低碳技术项目进行融资,而且信贷金额很少,根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本不能得到满足。
(四)“锁定效应”在短期内不易消除
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工业制造基地,同时制造业发展的水平相对较低。目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制造业企业,大部分是对常规技术进行简单的复制。而这些企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如机器设备、大件耐用品等,使用年限大多在15 年甚至50 年以上,具有较强的“锁定效应”。
三、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变的优势
虽然我们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困难重重,但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中也具备诸多优势。
第一,我国产业结构、消费水平均处于高消耗阶时期,加之我国节能技术不发达,能源管理水平有限,这使得我们在通过调整结构、革新技术和改善管理等途经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较大。
第二,相对于发达国际,中国的减排成本较低,能源项目需求增长迅速、符合减排条件的项目多、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等特点,有利于开展市场碳排放交易,从而吸引大量资金进入减排项目。
第三,技术合作潜力大。一方面,在低碳技术上,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落差,另一方面,低碳技术国际合作趋势增强。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发达国家承诺要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国,存在很大机遇。
总之,我国要努力参考西方发达国家中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并辅之相应的措施,逐步建立低碳经济的政策柜架,例如建立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重视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經营,积极参与低碳化的国际合作等。
参考文献
[1]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 2009(2).
[2]杜飞轮. 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9(10).
[3] 草凤中.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城乡建设,2009(11).
[4]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
作者简介:王莹(1988-),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杜娟(1986-),女,汉族,河北衡水人,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
(责任编辑:赵春辉)
作者 王莹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