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促进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作者
【摘要】文章首先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体制瘤疾的透视和解决办法进行阐述。继而结合目前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现有的国家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给予的扶持政策,提出了努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信用社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信用社的信息披露制度等促进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狀可持续发展措施
农村信用社是由社员自愿入股、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农村、农业、农民是农村信用社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三农”提供有效、及时、方便、优惠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和服务方向。但是,由于经济转型时期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乡镇、村办企业的发展碰到了一些困难,加上社会信用较差,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给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留下了较大隐患。对此,笔者以为,各级政府部门、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共促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领导,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目前,各种困难和诸多不利因素正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而这些问题又不是农村信用社自身能力所能解决得了的,因此迫切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为信用社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支持和促进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关心、理解、支持农村信用社工作;要加强金融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各级领导的金融管理水平;要高度重视目前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扶持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使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
(二)壮大农村信用社的实力。各乡镇政府及所属职能部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主动将基本账户开设在当地农村信用社,县(市、区)政府预算外资金及市(地)本级财政预算外资金部分存入当地信用联社等措施,不断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增加低成本存款占比,减轻农村信用社利息负担。
(三)加快农村合作金融立法。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金融组织,其在法人结构、组织形式、经营原则、服务宗旨等方面均有别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法》不能很好地保障和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加快合作金融立法,尽快出台《合作金融法》。通过立法,明确信用社的性质、地位、组织形式和权利义务,界定信用社民主管理、行业自律、人民银行监管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范围,为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寓监于引,积极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氛围
农村信用社是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及县支行的重点监管对象,在当前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低下、经营亏损、潜在经营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人民银行要通过日常监管引导,督促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加快信贷结构调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并在有关金融政策和服务上给予适当倾斜。
(一)理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行社脱钩后,人民银行中心支行集行业管理和监管于一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用社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人民银行承担着监管和行业管理的双重职能,对县级联社和信用社管理权威性不足,难以规划长期的管理目标措施,管理骨干难调配、难稳定,对外协调能力也十分有限,与人民银行所履行的监管职责存在一定冲突,不利于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议因地制宜,抓紧出台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建立一套适合农村信用社实际的行业管理体制,人民银行单独行使监管职能,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
(二)金融政策上予以适当扶持。在机构管理上,加大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机构的调整步伐,在县以下集镇及农副产品集散地等要限制各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以此改善目前农村信用社竞争能力弱的现状。在资金管理上,适当简化手续,用于支农的资金需求要尽量予以满足,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切实用好支农再贷款这一手段。在结算渠道上,指导农村信用社加大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力度,提升业务经营的科技含量和应用水平,畅通资金结算渠道。在业务拓展上,鼓励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在农村信用社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好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工作,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个人在信用社长期工作的实践来看,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信用社科学发展,关键要强化“五种意识”,处理好“七大关系”。
(一)强化五种意识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意识。农村信用社高质量运营的过程,实际就是动态协调规模、结构、速度、效益的优化平衡过程,也是有效配置有限资源,保证长足、长远发展的过程。归结起来,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意识。强化法人治理意识。树立经营战略意识。农村信用社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从战略部署的高度出发,制定具有可行性操作的总体战略、运营战略以及职能战略3个层级在内的企业战略。培育企业文化意识。与其他金融企业相比,目前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尚存在以下问题:文化理念含糊不清、优秀的文化氛围难以营造、文化内涵不深不透。强化创新意识。这其中包括产权制度创新、经营体制创新、市场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工具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队伍创新。
(二)处理好七种关系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要牢固树立“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无止境的、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化解风险”的理念,把改革和发展有效统一起来,以发展推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质与量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讲究数量,也要讲究质量,要实现质与量的有效统一。处理好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信用社既要积极贯彻国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把服务“三农”放在首要地位,又要大力开展商业化经营,并以商业化经营的效益来改善对“三农”的服务。要处理好自身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信用社要充分尊重政府,利用政府在改革中的作用,发挥行政资源的优势,为自身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处理好同银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信用社必须自觉服从和接受银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主动搞好配合和协作,从而促进自身业务的开展。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在创新的同时,逐步提高农村信用社抗风险的能力,促进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要处理好改革与和谐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也是和谐发展观,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王芳.建立科学人才管理机制 促进农信社可持续发[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8).
[2] 顾士新.薛春林.高旭东.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2004年加强信贷管理 促进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赵本旭(1971-),男,辽宁营口,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金融管理。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 赵本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