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银行与小微企业间贷款行为的互动机制

作者
作者

  【摘要】我国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在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这些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他们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严重不相称。本文着重分析了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并探寻了银行与小微企业间贷款行为的互动机制。
  【关键词】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行为 互动机制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这样一类企业,它们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具有生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在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就是小微企业。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很长的时期内,广大小企业难以得到商业银行较好的服务,特别是在贷款方面经常受阻,这就严重影响到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多家银行认识到解决好小企业贷款难这一问题会有利于优化银行资源配置、降低资本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而增强赢利水平。因此,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需要制定一些互动机制,采取一些互动措施,服务小企业已经变为了商业银行关注的一个重点,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难的原因探析
  目前,大多小微企业贷款比较困难,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小微企业方面
  第一、小微企业欠缺银行承认的抵质押物。当前,在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类型上基本不存在信用贷款, 比较常见的担保方式是保证与抵押,小微企业往往正处于发展初期,具有大量的融资需求,加上租赁经营场地,缺乏固定资产,没有银行承认的土地以及较高价值的机器设备做抵押,这些因素导致了小微企业自身难以满足银行贷款所需的种种条件,成为贷款受阻的一个瓶颈。
  第二、小微企业信用度不高。大多数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也没有健全的机构,随意地制作财务报告,致使财务报告真实性差,透明度与信用等级都非常低。加上某些小微企业经营者的信用观念非常淡薄,在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状态下,为了获取不合理甚至非法的利益而转移逃避债务的现象经常发生,这些行为都给银行留下了不良的印象。
  (二)银行方面
  第一、银行对于经济利益的要求。银行作为商业企业,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在成交每一笔业务的过程中,必定要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小微企业贷款金额小,单位贷款成本偏高。
  小微企业因为实际运作的需要,贷款在账户上的沉淀比例非常小,基本上很难满足银行内部的贷存比例,总体来说小微企业很难给银行带来可观的收益。因此在贷款规模十分紧的情况下,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小微企业。
  第二、银行对于控制风险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商业银行也加强了信贷风险的控制力度,致使银行贷款的门槛渐渐被抬高,比起大企业,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明显偏低, 很多小企业都达不到申请贷款的要求。与此同时,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比较高,这些都使得银行在给小微企业贷款时多了一些风险考虑。
  三、银行与小微企业间贷款行为的互动双赢
  要想解决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贷款矛盾,就需要两者的共同努力,两者都需要从自身方面出发,调整策略,找到互利的基准点,实现二者的互动双赢。
  (一)小微企业方面
  第一、加强自身管理,转变经营策略。小微企业应该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步伐,争取做到产权明晰、股权结构合理。与此同时,小微企业应该严格质量管理,坚持不懈地推动技术以及产品结构升级,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能力。小微企业只有自己做大做强,不断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才能使银行放心提供信贷支持。
  第二、加强财务管理,畅通信息渠道。小微企业要真正建立起一套规范的财务运作以及经营体制,要保证财务报表要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只有这样,银行对其才能进行正确的信用评价。与此同时企业经营者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按时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摒弃逃废银行债务等不守行为,只有不断提高企业信誉,才能真正得到银行更广泛的贷款支持。
  (二)银行方面
  第一,建立适当的风险容忍机制
  一般而言,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是要高于其他企业的。这也是很多银行既垂涎于较高的小微企业贷款收益,又因担心其不良资产而犹豫不决的原因。因此,银行要建立适当的风险容忍机制,具体而言,首先要区分小微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良資产,分别考核,处理与评价;其次是改变观念,由控制风险转变为经营风险,使得“价格覆盖风险”原则得以真正贯彻。,当然,如果考虑到短期的不良资产过高会影响银行的声誉,可以规定不良资产率的上限,只要小微企业贷款产生的不良率没有超过此标准,价格可以覆盖风险,就不要给再小微企业过多的束缚。
   第二,创新信贷产品种类,寻求多样贷款方式。
  在目前的信用环境下,银行可以通过信贷产品的种类创新来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这一重点是就是要扩大其贷款抵质押品的范围,推广一些仓单质押、异地房地产抵押、
  浮动抵押、循环贷款等创新产品,标准化规范信贷产品。让客户以及银行营销人员清楚地认识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利用创新产品的方式使得小企业贷款方式呈现多样化,给小微企业更多的选择。
  第三、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
  考虑到小企业贷款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分厂严重,而高层管理机构掌握的信息又弱于基层经营机构,因此,在小微企业贷较低金额时,可以将审批权限授与给管理较好的基层行。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基层行与企业合谋的情况,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责任约束与追究机制
  严格遵照信贷风险的控制指标,进而使每一笔贷款的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策略安排[J].中国出版社.2009.
  [2]赵广新.金融业发展的经营战略[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1]石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民辉.商业银行管理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孟淼(1972-),男,安徽蚌埠,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银行财务审计。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 孟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