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作者
【摘要】文章分析在地方经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如何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转变 金融支持 问题 建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我国整体发展方式的转型,将确定我国现代化的正确路径,奠定未来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在支持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充分发挥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金融政策的推动和金融资源的导向配置,2011年人民银行工作总体要求之一就是要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因此,研究金融如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期间金融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从保山的实际情况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面临着很多困境,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如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从而实现保山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金融支持保山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
自2011年以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积极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紧围绕地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努力增加信贷投放,较好满足了地方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等建设领域的信贷需求,切实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金融支持重点突出,加大了对地方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地方政府有关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要求,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地方特色产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全力做好信贷投放,较好满足了全市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工业园区等建设领域的中长期贷款需求。截止2011年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198.95亿元,比年初增加25.97亿元,增长15.0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4.01亿元,增长20.61%。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77.2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61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稳步增长,贷款投向重点突出。截止2011年9月末,保山市电力产业贷款余额45.03亿元,占全市贷款的比重为17.47%,占比较大。建筑业贷款余额18.85亿元,比年初增加5.62亿元,增长42.54%;交通运输业贷款余额13.12亿元,比年初增加1.06亿元,增长8.78%。
(二)金融支持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加大了对地方实体经济和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在信贷平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信贷结构的优化,贷款投向从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等领域向实体经济、民生消费等方面倾斜,信贷支持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力度得到了加强,全市流动资金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制造业以及批发零售业贷款稳定增长。截止2011年9月末,保山市短期贷款余额58.68亿元,比年初增加3.16亿元,增长5.69%;个人消费贷款41.73亿元,比年初增加5.58亿元,增长15.43%;制造业贷款余额18.95亿元,比年初增加2.84亿元,增长17.65%;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13.2亿元,比年初增加4.77亿元,增长56.62%。
(三)金融支持结构不断优化,加大了对地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积极拓展涉农领域,加快“三农”金融业的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解决农村金融服务薄弱环节,突出支农重点,有效增加“三农”信贷投入,有力支持了涉农贷款规模的扩大、结构的调整和质量的改善。截止2011年9月末,保山市涉农贷款余额143.03亿元,比年初增加19.54亿元,增长15.82%,涉農贷款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55.51%,占比较大。涉农贷款的快速增长,为推动保山市农业经济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在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基础上,按照转变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合理调整信贷结构,积极落实有关专项信贷政策,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上充分发挥了骨干和支柱作用,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积极变化。截止2011年9月末,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为94.5亿元,比年初增加13.12亿元,增长16.12%。其中:中型企业贷款余额38.97亿元,比年初增加1.48亿元,增长3.92%;小型企业贷款余额55.53亿元,比年初增加11.64亿元,增长26.55%。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的贷款比重为72.66%,占比较大。
(四)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作用
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从加强窗口指导、银企合作、政策扶持和融资指引等四个方面入手,引导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好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全面有效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深入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引导金融机构高度关注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顺应宏观调控方向,拓宽发展空间,突出加大对民生领域、实体经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重点工作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金融支持保山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
当前,保山市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增长的基础不断稳固。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改革力度和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保山市的经济发展正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从经济发展的质量来看,长期以来保山市形成了以资源能源消耗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虽然取得了经济上的较快发展,但面临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深思。特别是当前,保山市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矿产等资源约束已开始显现,这给金融支持保山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农业科技水平较低,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五”以来,保山市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市场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不断引入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为全市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总体上传统农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农业增长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中低产田比重高,农业产出水平低且波动大,目前,保山粮食单产水平仅为295千克,总产则长期徘徊在90万吨左右;科技支撑薄弱,农业科技的贡献率仅为39%,远远低于全国48%的水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管理水平和效率低,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和组织化发展进程都滞后于全国、云南省先进水平。
(二)新型工业化水平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
近几年来,保山市工业发展较快,工业主导型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大幅增长,但从工业发展水平看,以矿电结合的资源产业,制糖业为主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的农副产品初级加工业仍占主导地位,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型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抑制了资源利用效益的提高。能源、原材料的消耗较高,经济增长的代价就大。
(三)金融体系结构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不协调
一是金融组织体系不协调。总体上看,当前,银行业在保山金融业中仍占主导地位,而证券、期货业规模偏小,信托、租赁业发展缓慢;二是区域金融发展不协调。城市金融机构网点众多,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日渐缩小,城市金融竞争过于激烈,而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三是金融供给结构不协调。银行对大企业、大集团授信过于集中,而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特别是对初创期企业、微小企业的贷款有效需求满足程度较低;四是新型融资供给主体还无法产生规模融资效应。目前,受注册资本金太小的影响,保山市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十分有限,截止2011年9月末,保山市辖内小额贷款公司企业贷款余额仅为4535万元,占小额贷款公司各项贷款的比重仅为23.13%,占比较小,难以产生规模融资效应。同时,由于业务发展受限,保山市邮政储蓄银行还不具备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能力。
(四)社会融资结构不合理,资本市场的融资效应未得到有效发挥
从保山市社会整体融资结构来看,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过低,融资成本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比重偏大,银行信贷资金仍然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从融资结构看,银行信贷资金所占比例较大,随着银行贷款利率的上升,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明显加大。二是直接融资比重偏小,企业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目前,保山市尚未有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也无使用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单一的间接融资结构使得保山市的优势企业难以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企业兼并重组,难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社会融资结构不合理,使得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十分有限。
(五)金融支持地方产业结构的科学性还要有待加强
目前,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要求,通过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较好满足了地方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等建设领域的信贷资金需求。但在金融支持地方产业的过程中,其支持产业结构的科学性还要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投入新兴产业服务业的贷款比重明显偏低。截止2011年9月末,保山市投放到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贷款余额仅为1564万元,占同期各项贷款的比重仅为0.06%,占比较低。二是对就业、助学等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小。截止2011年9月末,保山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贷款余额分分别为0.6亿元、3.22亿元和0.06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分别为0.23%、1.25%和0.02%,占比较低。其中:教育业贷款比年初减少610万元,下降9.1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贷款比年初减少1172万元,下降3.5%。
三、金融支持保山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提升农业化经营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
一是要优化农业资源配置,集约利用土地、劳力和农业资本,推动农产品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高糖业质量和效益.重点培育茶叶、咖啡、山葵、食用菌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领域。二是不断创新农业组织和经营机制,着力推进保山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加速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着力促进保山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现科技由“引进、吸收”向“消化、创新”的转变,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以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为中心,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和主导产业科技示范区,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建设步伐
一是根据保山实际和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为突破,不断推进骨干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营销电子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工业化中的倍增和催化作用,二是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培育规范竞争的市场主体,加快构筑滇西边境物流中心,利用和经营好腾冲至密支那的国际通道,加快全方位开放和“走出去”步伐,以市场化和国际化推动保山工业化进程。三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引进绿色制造,培育发展绿色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以循环化和绿色化支撑和保障保山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支持保山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
一是要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政策,不断扩大助学贷款的服务对象和受益范围;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的相关政策,放宽小额担保贷款对象和条件,不断完善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同时,要积极增加民生领域的贷款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要加强信贷结构监测分析和评估,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要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以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为基础,调整和压缩高耗能、高污染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贷款,建立起信贷支持节能减排技、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的激励机制,不断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和持续优化。
(四)加大金融改革和创新,促进金融资源供给配置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
一是要大力引进异地金融机构入驻保山。要发挥政策优势,着力吸引异地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租赁、资产管理公司等优质金融资源和中介机构入驻保山发展。二是要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服务机构,扩大其资本金数量,多方位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大力发展民间融资模式,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机构体系,满足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金融需求。三是各级金融机构要扩大县域金融服务的领域,适当增加在县域的经营网点,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增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四是壮大保山市现有证券业和期货业的发展规模,充分发挥出资本市场的融资效应。
(五)改善社会融资结构,不断完善资本的产融结合机制
一是要切实推动更多的保山市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二是扩大其他直接融资工具,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的宣传和推介,促进符合条件的大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债券。
参考文献
[1]胡东生.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福建三明金融调研2011.2
[2]王友健,董敬茹.稳健货币政策下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北京金融时报2011.7
作者简介:范应胜(1978-),男,汉族,中国人民银行保山中心支行。
作者 范应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