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融支持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作者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一分子的云南,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西部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既是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长远大计,也是调整西部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选择。多年来,在云南省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中,云南金融业在支持自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故金融支持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也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才能继续发挥好支持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的作用。
一、云南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
云南是我国资源富省,自然条件优越、比较优势明显,具有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省委、省政府于2000年就确定了“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四大战略,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电力和矿产五大支柱产业,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目前,云南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的增加值已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0%以上;其中,烟草产业创造的税收占全省财政收入的60%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一)烟草产业
云南烟草有三十多个卷烟品牌荣获国优、部优、省优产品称号,云南“两烟”以其优良品质和良好声誉畅销全国,并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烟草行业已成为我省最大的优势产业和财政的重要支柱。2010年,全省生产卷烟714.76万箱,增加23.18万箱,增长3.4%;销售卷烟697.16万箱,增加8.9万箱,增长1.3%;12月末卷烟工业库存41.57万箱,增加109.6万箱。烟草制品业实现增加值797.2亿元,增长16%;销售收入874.32亿元,增长8.9%;利税711.08亿元,增长10.2%;利润97.9亿元,下降9.6%。
(二)生物资源开发产业
云南省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拥有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和寒带的各种植物种类,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之乡、花卉之乡等美誉。云南有高等植物1.7万种,占全国的63%,有脊椎动物1737种,占全国种类的59%,是世界难得的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除了继续发展制糖、橡胶、茶叶等传统产业外,重点发展天然药物、绿色食品及保健品、花卉及绿色园艺、生物化工等产业,努力构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体系。2010年,全省生产食糖179.78万吨,食糖产业完成增加值24.95亿元;全省生产化学医药产品3774.91吨,增长68.3%;中成药20846.54吨,增长17%,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2.59亿元,增长12.4%。
(三)有色金属和磷化工的矿产业
云南矿产资源的总量大,矿种齐全配套条件好,经济价值高。全省已发现有用矿产150多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92.6%,有5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35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5位,有25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3位。目前已形成以锌锡铜铝为主、产学研配套发展的有色金属产业体系;磷矿石、黄磷、磷肥产量居全国第一,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和磷化工基地。2010年,全省生产十种有色金属240.34万吨,增长11.4%。有色金属采选业完成增加值62.27亿元,增长5.7%;有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23.8亿元,增长11%。全省生产化肥363.97万吨(折纯),增长2%,化工行业完成增加值125.91亿元,增长17.1%。
(四)水电为主的能源产业
云南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且开发条件优越。全省年均水资源总量达到2210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居全国第三位;经济可开发为9795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云南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全省煤炭资源远景储量约691亿吨,保有储量246亿吨,居全国第八位,其中褐煤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此外云南生物能、太阳能、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具有重要开发价值。2010年,全省完成发电量1364.85亿千瓦时,增长16.3%。其中,火电546.39亿千瓦时,下降0.1%;水电813.8亿千瓦时,增长30.1%;风电4.55亿千瓦时,增长1.2倍。电力行业完成增加值255.7亿元,增长19.9%。全年送广东电量322.59亿千瓦时,增长26.4%,送越南电量55.29亿千瓦时,增长35%。
(五)旅游业
云南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使云南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10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1006.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接待海外旅游者3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2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3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916.8亿元。
二、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2000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云南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对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经济结构,2010年末,烟草、磷化工、旅游、电力行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2.91亿元,81.64亿元、17.47亿元、1759.47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达21.43%,2010年末,有色金属产业贷款余额达315.25亿元。云南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烟草行业继续稳居全国同行业榜首,继续保持云南最大的优势产业和财政经济重要支柱,烤烟产量从2000年的64.6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87.8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一;十种有色金属、磷肥产量从2000年的74.9万吨、10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15.8万吨、209.18万吨;花卉、橡胶、茶叶等优势产业得到巩固和提升,鲜切花产量从2000年的13亿枝增加到2010年的56亿枝,居全国第一,橡胶产量从2000年的16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30.2万吨,在全国居第二位,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7.9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8万吨,居全国第二位;旅游业实现快速增长,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从2000年的3941.1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257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211.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10.73亿元。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原有的特色资源优势相对弱化,资源型特色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由于技术进步对西部资源优势产生了冲击,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资源相对短缺的东部地区在原材料、能源需求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加之进口资源的扩大给西部地区带来了挑战,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使资源短缺的东部地区在满足初级产品需求方面有了更为灵活的选择性,对资源丰富的西部产生了新的冲击和影响。
(二)由于边缘、偏远,基础设施薄弱,不利于特色产业的发展
云南深居我国西南边陲,区位偏远,加之交通落后,运输不便,运费昂贵,既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又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三)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制约着特色产业的发展
云南经济基础薄弱,资金匮乏。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科技教育投入、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欠账多,利用外资规模小、水平低,地方经济自我积累能力弱,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也严重影响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规模。
(四)产业链条短,资源综合开发能力低
云南拥有丰富的生物、能源和矿产资源,但围绕这些优势资源形成的一些特色产业,大都加工深度不够,产业链条较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较低。在这些资源型的特色产业中,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比重过大,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大量优势资源难以形成整体产业优势,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五)产业配套能力差,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产业配套条件。就云南来说,无论是基础设施和生产配套,还是生活和创业环境的配套,目前均不能适应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沿海地区具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由于各类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技术、信息服务、咨询、培训等中介机构不发达,严重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六)科技教育落后,人才短缺,特色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云南是全国科教不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劳动力素质较差的地区,现有的劳动力素质和人才结构无法适应特色产业发展的要求。科技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和教育落后严重制约着特色产业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建议从中央层面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确保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开放性,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来西部投资的企业和经营者均可享受国家和省出台的西部大开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的各项优惠政策。
(二)加大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
建议中央充分考虑西部省区特殊的省情,特别是要加快西部开发的步伐,“十二五”期间西部开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改善民生、惠及边疆各族百姓的过程。当前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中小企业和“三农”的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请人民银行总行协调各商业银行总行在信贷规模、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西部12省区一定倾斜,加快对西部地区上报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的信贷资金审批进度。
(三)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合力
“十二五”期間国家应增加西部省区民族贸易网点建设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技术改造贴息贷款,同时建议取消民贸民品优惠贷款利率一律不得上浮的规定,即承贷银行按利率市场化定价向民贸民品企业发放贷款,人民银行通过承贷银行按2.88%的标准予以补贴贷款企业。同时,也可按照比当地市场利率水平低2.88%的标准予以补贴,或以同期基准利率标准直补贴贷款企业,支持边疆民族经济发展。
(四)人民银行应增强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
要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西部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来源,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产业的信贷投放。在当前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西部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主要承担了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投入和扶贫贴息贷款的主要任务,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比较低,建议人民银行总行综合考虑西部边疆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存贷比较低,“三农”信贷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在计算当年合意贷款时,可将资本充足率、资本缓冲要求、宏观经济热度参数适当降低,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增加合意贷款的资金,增加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力度。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各种建设债券,积极开展融资租赁项目采用BOT、TOT、ABS等投融资方式,引导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各类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建设;争取更多的优势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通过上市直接融资对于促进西部优势企业的资产扩张、解决资金问题、拓展特色产业发展空间产生巨大作用。
(六)建立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西部地区特色企业规模较小,自我发展能力弱,建议国家建立“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西部省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扶持。一是对国家优先鼓励的西部特色优势产业新建企业,在3至5年内给予一定比例的投资补助;二是对国家优先鼓励的西部特色优势产业项目贷款,给予一定年限的贴息,并在土地、供电、铁路运输、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作者 字军 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