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对进出口的影响

作者
作者

  【摘要】近期来,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贸易摩擦争端更甚。本文对2000年至2011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分布滞后模型,通过回归和检验得出结论:2005年7月汇率改制对中美贸易影响不显著,实际汇率的变动对中美贸易额影响较小。因此建议扩大内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实际汇率 汇率改制 中美贸易
  
  一、引言
  从2005年7月的“汇改”开始,人民币升值进程加快。即使如此,美国仍指责人民币“人为”低估,引起中美巨额贸易顺差,强行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但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扭转我国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贸易是否存在明显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仍存争议。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国,对于中国贸易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作用,故本文基于此作实证分析。
  二、模型与数据说明
  1. 模型建立
  本文假设我国出口量(进口量)受到汇率,美国(中国)国民收入,出(进)口产品相对价格,汇率改制等变量的影响。将各名义变量引入价格影响变为实际变量;为降低模型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的影响,再采用对数模型形式:
  
  其中:Xt=中国对美出口总值/出口商品价格指数,Mt=中国对美进口总值/进口商品价格指数,AYt=美国GDP/GDP平减指数,CYt=中国GDP/GDP平减指数,Et =,其中S′表示直接标价法下的名义汇率,P2表示外国价格水平,P1表示本国价格水平,Dt为汇改0-1变量:2005年7月之前的数据,赋予虚拟变量值为0,2005年7月之后的数据,赋予虚拟变量值为1。/为常数项,/为随机扰动项。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美国劳工局、世界经济研究数据库。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于1999年结束,再加之经济模型有一定的时限性,本文最终将数据范围定为2000年1季度—2011年1季度。再经过统一基准(基准年统一调整为1999年),季节处理(将所得的季度数据进行四项调正移动平均,剔除季节因素。最终得到2000年3季度—2010年3季度41期有效数据)和汇率指数化(以1999年4季度为基期100),得出最终数据。
  3. 模型估计
  (1)Eviews线性回归结果分析。通过单位根和Johanson检验之后,回归结果如下:
  
  
  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汇改虚拟变量参数不明显。考察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汇改后实际汇率逐步下降,实际进出口并没有大幅度的波动所致。实际汇率在2005年三季度后变动较缓,同时,实际进出口在汇改后增长趋势较之往年没有大幅变化,可以看出汇改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有限。因此,笔者剔除虚拟变量D。
  存在正自相关。首先对两模型剔除虚拟变量之后再回归,DW结果显示仍存在正自相关。因此笔者考虑到经济变量滞后性的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可能受到了前几期汇率变动的影响,也可能受到汇率预期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假设,将模型拓展为分布滞后模型。
  (2)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和自由度缺失问题,本文采用阿尔蒙法对进出口模型分别进行分布滞后的估计。首先将模型中解释变量汇率的影响调整为分布滞后型:
  
  
  根据阿尔蒙法的基本原理,滞后项系数可以看成是相应滞后期i的函数。一般来说,各期汇率对当期出口的影响随着滞后期i长度的增长而递减,故本文假设滞后系数可以由一个关于i的一次多项式逼近。以出口模型为例,即:
  
  在EViews中使用PDL命令估计,通过比较、DW值及(i=0,1,2,…,s)的t统计量值是否显著,筛选出最适合的滞后期的长度s=4。
  阿尔蒙变换后模型如下:
  
  模型及的t统计量均符合要求,但DW值并不理想,模型仍然存在正自相关,本文通过科克伦-奥克特迭代法进行修正。
  经过八次科克伦-奥克特迭代,还原(3)式结果:
  
  运用同样的步骤,经过六次科克伦-奥克特迭代,还原(4)式结果:
  
  三、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1. 结果分析
  (1)出口收入弹性表示美国实际GDP每增长1%,平均来说我国对美实际出口额将增长8.39%,美国收入的增长对我国出口额起着显著地正向拉动作用。这说明我国对美出口保持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2)在出口模型中,当期汇率的系数为1.08,汇率滞后项系数总和,说明实际汇率的下降(人民币升值),在短时间内将导致出口额小幅缩量,但长期来看效果非常不明显,这与现期大多数研究结果相同。这说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能减少中国对美出口,出口额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是收入效应极强,并非人民币价值低估。
  (3)进口收入弹性远小于出口收入弹性,说明虽然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对进口额起着正向拉动作用,但我国对美贸易收支状况与美国的经济周期有着更高的依赖性。当然进口的收入弹性如此小,也归因于美国对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使之无法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充分享受到出口增长的利益。
  (4)汇率对进口额的影响如图所示,从中看出实际汇率的下降(人民币升值)先是对进口产生负向作用,即J曲线中的价格效应,再于三个季度的时滞之后开始产生数量效应,对进口额起正向促进。
  (5)汇改因素不显著,说明汇改对中美进出口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人民币升值已有预期,且汇率升值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逐步渐进,给了出口厂商以调整生产等时间。
  2. 政策建议
  (1)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不能从根本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应谨慎、稳定地处理,可参考小幅度、平稳渐进的升值模式,以稳定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从模型中得出的结论来看,收入的增长才是进出口增长的关键,而实际汇率的影响甚微。中国对美的持续贸易顺差是由于出口与进口收入效应的不对称性所造成;我国从美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十分巨大,但这方面却受到美国歧视性地出口管制条例约束,占比不到總进口额的五分之一,造成我国国内市场对美进口商品需求动力不足。美国如真正想解决其贸易逆差问题,就应该放开出口管制,而非对人民币升值施压。
  (2)对美国金融危机后的萧条保持警惕的态度,高度关注其经济衰退的风险。由于我国对美的出口收入效应极强,美国的经济衰退势必会对中国出口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冲击,进而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这种“一损俱损”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相关部门应监督出口企业建立严格的预警机制,专门针对美国的经济走势进行生产调节,达到未雨绸缪。但从长远上看,我国出口业对美国经济的高度依赖性说明我国的贸易增长模式并不健康,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扩大内需已成为必然趋势。
  (3)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过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长期以来,简单加工企业依靠价格和数量优势挤占出口份额,而我国又依靠这样的净出口额拉动GDP的大幅度增长,出口模型的收入效应已表明,一旦国际形势不稳,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极易受影响。人民币逐步升值的过程,就是要求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国民经济由外向型到内外平衡型的战略转型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刚贞,王光伟.汇率预期与贸易收支的实证研究——以我国家用视听类贸易为例,《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2] 安辉,黄万阳.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基于中美和中日贸易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3] 张目,赖应鹏.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价值工程》,2006 年11 期.
  [4] 邹小芳.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西南金融》,2010年06期.
  [5] 张巍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贸影响的实证分析》,社会科学研究生院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蹇芮(198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国际金融、投资学;曾译莹(1989-),女,汉族,重庆永川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投资学、公司理财。
  


作者 蹇芮 曾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