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
作者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了其中有待改善的问题诸如对市场定位不清晰、金融机构覆盖范围不广、服务意识缺乏创新、非正规金融组织发展不够规范、金融环境混乱等。笔者针对农村金融现状及问题提出个人的拙见,对如何完善农村金融问题作出了研究。
  【关键词】金融环境 农村金融 非正规金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农村金融体系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改善,逐渐形成了以正规性金融为主导地位、以非正规性金融为辅的农村金融体系,共同促进“三农”的快速发展。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地区分布广阔,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差异,从而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新的局面,具有一定复杂性与多样性,由于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以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和风险控制的目的,逐渐对一些农村地区的营业点进行撤销。
  一、农村新时期下的金融现状
  1.农村目前金融供给的情况
  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实施的主要模式是农村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具有主体地位应该加强同其他部门的合作,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其中代表性的进步是成功建立农村信用社试点,进一步推进新时期农村金融创新改革,促进各部门对逐步健全农产品市场制度、推进农业保险发展。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主要方面有:农村商业保险、农业保险服务和储蓄服务,新时期下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多,农村储蓄也会逐步增多,因此在农村中存在的各类金融机构要不断去开拓更多的农村储蓄市场。农民生活水平上升,商业保险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农业生产具有高风险的特征,若是农业保险服务支持。提升保障力度,就有助于提升农民对生产的积极性。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金融服务,其中包括农户联保贷款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达到众多农户发展、生产、生活的需要。提高农业资金需求在金融服务方面能力,重点对象:运输、加工、仓储、养殖、科研、种养等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和相关农村服务业贷款,其次农村商品配送体系逐步完善、提升农村社会服务的质量等金融服务。 积极开展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农产品收购额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对象:综合农业的发展、统筹城乡的发展、建设农田水利、圈分农业重点生产区域,重点将信贷服务于各种农村基础设施,为棉花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信息提供一定的支持。
  2.农村金融需求方面的情况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所以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要求必须增强。一般农村金融从对象方面需求分成三类:政府需求;农户需求;农村企业需求;在性质方面可以分为:建设性需求、生成性需求、消费性需求。政府金融需求主要体现在需要建设的方面。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实,缺乏资金的情况下,金融必须切实支持,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区域无法完成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的主要原因是财政资金状况,所以,农村金融的充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农户金融需求重要内容是生产性需求和消费需求。生成性需求包括了购买农用器具、种子、农药、种畜等需求。农民消费需求主要生育、建设、生活开支等。农村企业需求主要体现在生产和建设需求上。建设主要包括在厂房建设、购买设备等需求;生产主要包括产品经营、采购原料等资金需要周转的需求。
  二、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不明确的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定位
  我国有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与农村相关的银行,需要探讨商业运作和社会责任、网点成效与对服务的普及等方面需要深层次的问题。面对农村不同服务对象、发展途径、业务领域等问题没有进行认识和完善,因此对市场的定位就不明确。
  2.农村金融结构覆盖范围过于狭窄
  根据当前的实例:农业发展银行对于乡镇地区网点都不予设立;而农业银行在乡镇地区的网点也只有五分之一作用;邮政储蓄覆盖所有乡镇地区只有邮政储蓄银行,然而主要服务内容是吸收储蓄,因此在贷款方面的功能不强,在2010年,全国只对30个省份在乡镇地区金融服务做到了覆盖。
  3.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意识过于落后
  农村金融机构一般的业务是存、贷、汇,属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服务业务,由于当代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因此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都不能满足。目前,我国农村过于单一的金融服务产品,新型的中间业务无法完成对农村的全面普及。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根基不稳,所以金融的服务方式不能跟紧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落后的结算支付体系,导致无法充分发挥金融体系的整体功效。非正规金融组织发展不够规范。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定位不清晰,导致非正规金融机构有机会形成和发展,相关部门没有对他们的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逐渐使其地位不合法,过于混乱,因而无法达到规范目的。例如农民需要借贷时,用没有法律保障、利率偏高的方式进行,例如口头约定,不仅制约了资金的需求的发展,还会有出现法律纠纷的事件。还有补偿机制不够健全、农业保险发展怠慢等问题也同时导致了农村金融无法快速健康的发展。积极开发新的投资、融资途径,加大力度对地方投资、落实搭建融资平台。
  三、改善农村金融的措施
  农村经济的核心是农村金融,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改善农村金融:
  1.促进农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
  促进开放金融市场,扩大领域,适当的放宽政策促进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为农村金融服务。加强金融服务与产品的时时更新,满足金融需求对农村金融不同的需要。
  2.对农村金融机构实施定位
  在掌握市场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完成对金融机构的定位,加强它们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落实到细节上,在县城或者经济突出的乡镇规划农业银行网点的领域地界,还要掌握当地实际经济情况,扩大规模;农业发展银行的定位应该将部分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需要政策扶持的贷款项目设为重点服务;农村信用社要从农村出发,促进三農”,服务“三农”;邮政储蓄应该借助自身的优势,以农民个体为重点服务对象。
  3.时时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
  我国农业向农业产业化、城镇一体化转变,要把握农村在资金需求方面多元化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掌握,谨遵服务对象与细分市场的原则,从农村金融市场的特征出发,制作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在服务水平和质量进行加强,同时要经济建立符合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体系,从解决农村资金规划、支付结算方式、汇兑难问题方面进行创新,不断的开发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商品,方便农民结算、会对,加快电子化、网络化的覆盖,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4.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首先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社会化和市场化的速度。同时加强农村金融法制的建设,提高制定农村金融市场的法律制度效率,保障所有活动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其次开展农村征信体系的建设,要提高建立农户信用数据库和档案的速度,并加以评价,为农村金融发展铺平道路。还要加强监督人员的职责,改进监督观念,加强监督手段,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5.规范非正规金融,促进金融健康发展
  相关部门要依法对民间非正式金融的经营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实现公开经营的转型。 重点对农民自主参与与构建各类形式的合作金融进行支持,加大农村金融的服务量,最大限度的避免农村的金融风险,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作虎,韩旭.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月刊,2010,10.
  [2]宋乾坤.对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思考[J].中国商界, 2010(09).
  [3]徐爱武,黄萍.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09.
  
  作者简介:付迪(1984-),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任职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作者 付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