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CDIO 环境下如何加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作者
【摘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把CDIO教育理念运用到高职生就业教育上,提出从C、D、I、O四个方面来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CDIO 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培养
在当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作为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来教育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DIO 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崭新思路。
一、CDIO 的内涵
CDIO是一种全新的工程教育理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皇家技术学院共同开发的。CDIO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强调将教育过程放到工程领域的具体情境中,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创新实践训练。
二、CDIO在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针对目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以提升就业能力为核心,把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尝试把CDIO教育理念运用到高职学生的就业教育中,认为可以从C、D、I、O四个方面来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一)“C”(构思)
“C”(构思)方面是指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职业发展理念教育。学校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学生逐步确立人生发展目标,有效调动学生渴望成才的学习热情,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储备。这一阶段学校应开设一系列有关职业发展教育的讲座,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和决策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地评估自己并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D”(设计)
“D”(设计)是指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学业生涯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阶段学校应加强学生学业生涯设计与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结合,同时针对学生、社会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反馈进行教学和管理的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三)“I”(实施)
“I”(实施)方面可以开展校内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通过比赛促进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形成。这一阶段的活动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鼓励全员参与,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
(四)“O”(运行)
“O”(运行)方面主要以社会实践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来实现。学校应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方案。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标志,也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另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得到提高。
三、CDIO 教育理念在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实现途径
高职院校应努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CDIO 教育理念在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实现途径如下:
(一)重视教师能力的提升,加强师资建设
人才培养目标是由教师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及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派教师到企业参加学习和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应积极从企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到学校来任教。另外一方面学校还应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应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CDIO能力。
(二)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CDIO教育模式就是强调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学校应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培养技能和能力的目标选择实践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有效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和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进行操作能力锻炼,使他们学以致用。应该多开设科研活动、学术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決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新生开始就让学生对就业的困难有足够的认识,并使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形成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预期,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要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升与他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准备。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学校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素养教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公益志愿工作以及便民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1]陈绍奇,叶梓效.毕业生就业概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5.
[2]黄细良.从求职竞争谈大学生的能力培养[M].中国高等教育.1999. 21-22.
[3]崔光勤.人生转折点[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158-159.
[4]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大学生就业指导[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58-159.
[5]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作者简介:赵利平(1974-),女,汉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作者 赵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