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十分强劲,已经分布在我国经济的各个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就业、科技创新、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们也发现,由于内部原因的限制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在执行会计制度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当前的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执行会计制度中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旨在帮助中小企业走向更加规范的持续成长之路。
【关键词】会计制度 中小企业 税收管理 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帮扶小企业走出发展困境,实现发展壮大。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实施减免税费,简化税收优惠办税流程等措施,这些措施将直接降低小企业的税费负担,对扶持「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对小企业认证标准把握不严格,管理认识不到位,监督措施跟不上,不仅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还会导致国家税收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我国现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核算方式不规范,纳税意识不强
中小企业因受经济性质和规模所限,其经营者在经营理念、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对税法的遵从度等方面与大中型企业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财务机构不健全,会计、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也相对较低,满足不了税务管理的要求。另外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够规范,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财务核算不真实,掩盖了企业的正常经济活动,从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税收管理的难度。
(二)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导致税费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不统一,影响扶持政策出台。税法规定的中小企业标准窄,认定标准的不统一,不仅影响了税法的规范性,而且使中小企业仅成为宣传上的热点,在实际执行政策中很难贯彻落实。税收优惠覆盖面较窄,幅度力度尚显不足。中小企业涉及税收优惠的税种少,税收优惠政策没有适应不同性质、不同阶段、不同规模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对中小企业的税收管理不到位。
(三)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具有核算控制和监督经营者双重职责,需要同时兼顾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我国中小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大部分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的,所以,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和经营者是一致的,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集中力量生产经营,提高了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在这种高度统一的形式下,企业经营者即企业所有者,企业中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主自行管理经营,导致财务会计人员实质上只有核算控制的职能,弱化了监督企业的作用。理论上讲,此时要求财务会计工作代表利害关系各方,保证为所有利害关系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显然缺乏理论依据,实践证明也是不现实的,这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一大弊端。
(四)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制度尚不健全、不严密,缺少内部牵制、稽查等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信息失真问题严重。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不清,核算不规范,办理会计事项时有较大的随意性,收入、成本、利润不实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账目混乱,会计数据失真,财产账实不符。
(五)内部管理混乱
中小企业业主与会计存在裙带、亲属关系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所有经营行为都是自己说了算。因此,他们在经营管理上不希望外人知道更多的企业秘密,于是对比较敏感的会计部门都用亲属和有裙带关系的人,而这些人由于和业主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利害关系,往往在账务处理上完全听从于业主,不能放开手脚核算。由于会计监督作用完全丧失,从而导致财务核算混乱,弄虚作假的行为时有发生。
二、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关系
我国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计工作是国家税收的基础环节,会计制度的制定一方面要服务于国家税收法规,另一方面要以规范我国各个经济实体为目的。会计报表的账面信息是企业发展情况的晴雨表,因此会计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税收和企业的健康发展。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在会计制度制定的过程中,税收法规不能影响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提供,不影响会计信息的独立、公允和完整,仅在纳税事项发生差异时,根据税法规定作相应的纳税调整。在实务中正确处理二者的差异,减少会计核算成本和税收运行成本,可以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相互牵制降低税收征管效率。为避免效率损失,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在实践中应该相对协调。
三、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
一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中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使中小企业核算制度化,规范化。中小企业要突破生存发展的瓶颈,在企业管理中要完善内控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其次,要提高企业会计核算能力。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建账能力、会计与核算水平较低的现实,加快推进税务代理服务,并对创立初期的小微企业采用税务代理服务的,主动为中小企业纳税人提供财务知识和涉税知识的咨询,支持中介机构规范代理记账业务,结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落实帮助纳税人健全财务核算。
二是整合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中小企业内部财会人员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财会人员的选拔,聘用需要认真对待,最好杜绝会计人员和中小企业业主存在裙带、亲属关系等问题。另外,现在很多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都是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缺乏会计方面系统培训和职业操守培训,安排财务人员定期的参与培训有益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同时审计制度建设也非常重要,完善审计制度,一方面要拓展企业内部审计范围,另一方面,审计目标、审计方法要切合实际,优化审计工作。
三是结合中小企业在当地经营的实际情况和政府规定,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加强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以及其他征管资料核实,审核分析涉税信息,准确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参考文献
[1]陈成华.如何强化完善中小学会计核算[J].中国城市经济.2012(02).
[2]方红.现代会计内部控制的特点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1(03).
[3]邓丽萍.会计信息化时代的会计内部控制探讨[J].市场论坛.2006(02).
[4]诸佳蕾.浅谈服务性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J].职业圈.2007(01).
[5]扎桑.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7).
[6]周向红.财务信息中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J].新闻世界.2012(12).
作者 杜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