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微金融服务


【摘要】2008 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市场需求疲软,直接造成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小微企业濒临破产。由于经营成本与融资成本上升、存货堆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大量中小微企业陷入经营困难和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小微企业能否解困,关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小微企业和小微金融的特点及发展情况,并深入探讨了小微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其困境,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现战略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微企业 金融 融资 商业银行
一、小微企业及小微金融的界定
(一)小微企业
本文所指的小微企业,是指根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归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 号)中明确的标准予以划分的企业(详见表 1)。
表 1 小微企业划分标准
注:低于下限的为微型企业,高于上限的(含上限)的归入大中企业。
小微企业的融资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实力薄弱,品牌竞争力不强,很难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融通资金。虽然中小板、创业板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定的渠道,但是能在其板块上市发行股票融资的依然是中小企业中的领军者,大部分的小微企业无法达到上市条件,因此并不具备普遍性。
2.间接融资为主。由于直接融资渠道受阻,小微企业转而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来弥补其资金空缺。商业银行贷款是小微企业获得融通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源于商业银行贷款几乎是众多借款中成本最低、规模最大、可持续时间最长的。
3.资金需求特征显着。小微金融服务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小微企业在经营或投资上短期性的急迫资金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特点,此类特征是由小微企业经营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
(二)小微金融
小微金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小微金融仅指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提供的资金通融的支持。广义的小微金融主要是指为小微型企业及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提供的小额可持续的针对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小微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其主要涉及经营主体、经营理念及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因此,小微金融的发展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具体表现如下:
1.服务对象的拓展。传统意义上,小微服务对象更倾向于指穷人,而服务手段通常是政府补贴或财政支出。但如今情况迥异,小微金融对象的范围延伸至了那些可能并不贫困,却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得金融服务的个体或小微型企业。这样的变化,真实地反映了这些具有「草根」特性的个人或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取持续的、有竞争力的服务的客观现实,更意味着小微金融体系尚存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潜在需求。基于此,世界各国政府都致力于大力发展、支持小微金融。
2.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小微金融过去仅指小微贷款。而如今,其概念范围已大大延伸,不仅包括贷款,股权服务、资本金服务、保险和其余增值服务也涵盖在内。
3.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如今经营小微金融的机构基本上覆盖我国现有的所有金融机构,即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非营利性组织、非银行金融机构及村镇银行。但从资产规模和服务客户数量层面来衡量,商业银行依然是主力军。
4.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业是覆盖经济面纱的信息行业,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使其永葆活力。其创新主要体现在小微金融和信贷模式创新、信用机制创新、风控技术创新、支付创新等诸多领域。
二、小微金融的特点
客观分析,小微金融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具有灵活、多样、个性化的特征。在我国,被长期忽视的小微企业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需求,不仅限于融资服务、结算服务、财富增值等各方面,还存在着各阶段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我国微小企业的个体工商户中,约 40% 的企业存在银行信贷需求,36% 的企业符合信贷标准,单户贷款需求约 50 万元。超过 85% 的私营企业需要银行信贷支持,其中约 50% 的私营企业符合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标准,单户资金需求规模在 200 万元左右。因此,可由上述数据测算得出:全国范围内小微信贷业务的目标客户可达 816 万,贷款市场的整体规模为 8.68 万元。而各类金融机构实际投放的小微企业贷款约 3.75 万亿元,仅满足了 42% 的市场需求。因此,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尚处「金融抑制状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拥有巨大的上升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小微金融有助于银行与小微企业实现共同成长。只有充分了解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和特点,商业银行才能将这一群体从包括高利贷等最原始、最传统的民间融资中解放出来。满足小微企业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引领小微企业充分享受商业银行便利的现代化金融服务,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培育更为稳定的目标客户群体,挖掘和提升小微客户的深度价值,实现两者共同成长。
第三,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的切入难度较大。考虑到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监管指标,商业银行在实行资产配置时,会倾向于放弃风险系数较高的小微企业,转而选择风险较低的大企业。同时,在当前风控要求较严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会抛弃正向激励而强化责任追究,放弃收益机会而强化风险控制。在大企业信贷市场尚未充分挖掘之前,商业银行仍将专注于拥有风险较低系数的大企业市场,缺乏变革的内在能力,就难以驱动其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或政策,推动和鼓励拓展中小微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切入小微企业市场,必然面临众多挑战。
三、我国小微金融服务发展情况
区别于多数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金融自由化实施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背景。在金融深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将其服务对象主要聚焦于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自然地忽视了中小微型企业的金融需求。当前,受国家大力支持小微企业政策的引导,其极大地提高了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使得小微金融市场成为竞相逐鹿的焦点,但同时引致了系列问题。
(一)政府及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为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2011 年 10 月国务院出台了「国九条」,其重点为增强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严重肃清金融服务的不合理收费、拓宽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等。2013 年 4 月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竭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等。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也相继出台了以小微企业为核心的一系列信贷扶持政策,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突出问题。上述政策的紧密出台表明了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决心。
(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第一,在利率市场化的引导下,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成为各银行的必然选择,进而导致作为业务蓝海的小微信贷成为各银行争夺的焦点。第二,面对金融脱媒的挑战,商业银行的信贷客户量级正逐步下移,中小微企业客户成为其重点目标客户群。
(三)风险控制亟待加强
一方面,随着众多银行加入小微企业的争夺大战,作为银行竞争利器的定价策略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趋势。而对于银行,小微信贷的主要目的便在于其丰厚的利润空间,因此小微金融定价对银行未来的收益至为关键,但竞争趋同导致部分银行选择以价换量抢占客户。另一方面,日益激烈的竞争也对银行的经营策略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作为曾经银行产品创新实验基地的小微金融,伴随大量银行的涌入,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愈加普遍,将不可避免地给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模式[J].中国金融,2013,(11).
[2]贾莹莹.中小商业银行创新服务小微企业:机理、现状与阻碍[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作者简介:曾洋洋(1992-),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在读,研究方向:货币金融学;匡芝(1996-),女,湖南耒阳人,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在读,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金融;牛亚敏(1993-),女,山西晋城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在读,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作者 曾洋洋 匡芝 牛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