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
作者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企的不断发展,中小企已经在加快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融资渠道单一、金融危机影响等问题却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发展壮大的瓶颈。为了使中小企持续发展,为社会的稳定做贡献,融资困难已经成为中小企长期稳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 融资困难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勐发展,中小企数量越来越多,它们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中小企自身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中小企无法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的界定

中小型企业,也称中小企,是指具有较小经营规模的企业,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此类企业一般是由单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提供资金组建而成,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较少受外界干涉。

二、中小企融资难的现状

中小企融资渠道包括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扶持等。由于企业类型和所处阶段迥异,其所需的融资方式也不同,对融资的需求更有不同的特点。

(一)金融危机导致中小企融资难

融资难,一直是阻碍中小企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之一,特别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2011 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用地成本增加等多因素作用下,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压缩,有的不得不减产或停产。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在《2011 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发布会上表示,2011 年上半年中小企整体利润率不到 3%,60%~70% 的中小企面临倒闭困境。

(二)融资渠道单一

中小企融资来源主要分为内部融资渠道和外部融资渠道两大类。在美国和英国等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中小企外部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资本市场。但在我国,银行借贷融资依旧是中小企外部资金的主要源头。

据海通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80% 的中小企缺少资金。以中小企较发达的广东省为例,广东省中小企共有上百万家,所需资金高达 2 万多亿元,而银行仅能满足不到 40% 的资金需求。

(三)扶持政策落实较难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部门出台了不少扶持鼓励中小企发展的政策,如:2010 年 5 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政策拓宽了中小企的融资方向,却难以真正落实,如:据浙江省审计部门 2010 年对 47 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审计调查,部分小额贷款公司未能真正得到其「承诺」的优惠和补助。

三、中小企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自身的原因

1.中小企经营方式较粗放,经营风险大。中小企多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其经营风险较高。中小企主要处于低端制造业,依靠低成本、低价格获取利润,产品品质和研发能力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其发展易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抗风险能力差,这些特点会影响中小企内部资金积累。

2.中小企规模小,信誉度低。中小企因规模小导致其还款能力差的局限,使其在出现经营障碍时,往往采取逃避债务的错误做法,中小企的违约、赖账、逃账等恶劣行为,导致信誉降低,银行自然不敢不愿给中小企提供大额借贷,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3.中小企倒闭率较高。我国的中小企平均寿命较低,有近 30% 的中小企在 2 年内消失,有近 60% 的中小企在 4~5 年内消失。中小企的高倒闭率,也是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不愿向中小企贷款的原因之一。

(二)中小企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1.政府扶持中小企的力度不够。政府更加重视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导致金融信贷也顺势向国有大型企业倾斜。长期以来,政府对中小企扶持力度不够。中小企贡献了超过 60% 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大量的就业机会,对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都有重要作用。在资金充足的情形下,大多中小企都能有效地使用资金,加快推进公司发展。

2.银行内在经济利益制约着企业的融资困难。银行贷款偏好于大中企业,对中小企不够重视;银行对中小企的借贷条款设置不够合理等现象存在。由于中小企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因而银行很少把资金放贷给中小企。在以盈利为目标的前提下,尽量规避风险是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现实选择。

3.提供融资服务机构和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等,其实力无法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关键问题是,体系中没有专门为中小企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及投资公司。银行应当和中小企建立长期的互信合作,以减少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提高企业和银行的经济效益。

四、中小企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一)解决中小企内部自身存在的问题

1.增强自身的信用程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信誉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利器,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制定严格合理的财务制度,并认真执行,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积极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信守合同,依法纳税,不恶意逃避、拖欠债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信誉度。

2.增强中小企内源融资能力。要不断完善中小企制度,加强对企业内部财产的控制和管理,建立合理的财务体系,打开银行融资渠道。着力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努力营造适合中小企发展的外部环境

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政府政策。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扶持中小企发展;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跟踪督查,确保政策能够充分落实;进一步执行并完善政府政策对中小型企业倾斜。

2.充分利用民间融资市场。近年来,民间融资市场较为活跃,其资金来自民间,服务民间,但由于民间资本在暗处,既要放松管制,又要规范引导,通过设立新型金融合作社等方式,缓解中小企融资难的状况。

3.积极寻找新的融资方式。中小企应与自己上下游的大企业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托于大企业以求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中小企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其他的融资方式,如商业承兑汇票、售后回购、融资租赁等。

我们应当且必须尽快处理好中小企融资难的问题,使中小企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发挥好自身的社会价值,为国家分担更多的社会压力。

参考文献

[1]姬会英.当前我国中小企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特区经济,2011(02).

[2]赵鹏.中小企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2011(07).

[3]熊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学习月刊,2012(01).

[4]王建新,曾万平,欧阳力胜.新形势下中小企融资难问题及破解对策[J].地方财政研究,2012(05).

作者简介:梁澜(1992-),女,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会计专业;周晋蓉(1991-),女,山西长治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会计专业。


作者 梁澜 周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