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作者
作者

【摘要】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是融资难已经成为其发展壮大的最主要的瓶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模式。本文主要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效应,并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中小企业融资 自律规范

中小企业融资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研究的主要课题,在我国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门槛高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融资压力大,制约这些最具活力经济主体的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的成熟兴起,金融行业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互联网金融凭借其开放、高效、便捷、针对性性强等特点,被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文章结合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探讨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资料显示,截止到 2013 年年底中小企业数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 94.15%,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我国 GDP 的 60%,纳税额约占全国税收的 50%,在推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之间竞争加大,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特点为:

(一)融资数额小频率高

中小企业在成长期和成熟期贷款额一般在 20 万至 200 万之间,由于经营方式的灵活转变会使得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的频率较高。相对大企业贷款数额大、周期长来说,传统商行出于经营成本考虑,更愿意把贷款发放给大型企业,这样能降低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管理成本,因为中小企业贷款来说是零售,对大型企业贷款来说是批发。

(二)难以提供抵押

中小企业自身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流动资产规模,固定资产规模较小,也无法找到其他企业为其担保,因此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原因,对其发放贷款就更加谨慎。这也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

(三)融资方式单一

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对企业要求审查非常严格,中小企业入市的门槛很高,一般很少的中型企业可以符合要求通过上市融资。所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以间接融资为主,而间接融资以向银行申请贷款最为普遍,但这要求企业具有稳定的经营状况和提供相应抵押,这也限制了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总体规模。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有效融资的效应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和传统金融相互结合创新出的一种金融工具,从它诞生起就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突破了其融资的瓶颈,这更是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主要体现在:

(一)关注金融长尾市场,给予用户充分选择的权利

所谓「长尾市场」包含大量「微不足道」的用户和需求,通常变现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贷款难。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是短小急频,与传统金融机构对长尾市场的漠视不同,互联网金融充分关注并有效解决它们的资金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普惠金融和民主金融的内涵。例如京东的供应链金融,供货商向京东供货后通常会在 40 天内才能收到货款,造成了资金的占用。但依据「应收账款融资计划」供货商可以凭供货账单在 3~5 个工作日从银行获得部分货款,京东则在账龄到期时将资金支付给银行。

(二)克服了中小企业担保能力不足的缺陷

互联网金融成功的实现了上下游资金链无缝监控,依托产业链金融,一部分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提供融资服务时免去了担保环节。例如京东的「应收账款融资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供货商不需要提供担保只需要提供供货单据就能在金融机构获得货款,待 40 天后由京东把货款还给银行,这是一种变形的担保。

(三)互联网金融具有低门槛、简便性、融资成本低等特征

互联网金融作为风险投资的一种延伸和创新,创业投资的一种新生代表,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融资来源。首先它的资金来源广泛,不再局限于银行业、保险业、基金等传统的金融机构,而主要来自民间资本,人人都可以参加。而且对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限制也很少,只要在固定的网络平台注册,通过端口进入通过信用审核,就可以按照步骤申请贷款,最关键的是申请时间短、程序简便。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都是依靠网络完成,信贷操作完全依赖系统,而非人工操作,因此它的效率高、成本低。例如,阿里巴巴小微信贷的单笔成本是 2.3 元,而银行但比信贷操作成本都在 2000 元左右。

三、互联网金融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金融是在网络的依托下,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相互融合后的新业务新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窘状,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自身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互联网金融行业金融监管的空缺、法律体系和信用体系不健全、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贷款安全问题是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隐患所在。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的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作为金融业的监管机构,监管制度面临着互联网金融挑战。互联网金融具有传播快、影响深的特点,风险控制问题是互联网金融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难题。金融监管部门要出台互联网金融管理办法,填补法律的空白,完善相应的规则。加强互联网金融交易的操作的监管,设立互联网行业的准入制度、退出机制。严格惩罚超范围经营或者是违规经营手段,同时强化互联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和分担机制。

(二)强化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规范发展

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大趋势下,构建网贷的风险防范机制,并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执行。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大支柱,互联网企不能只在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业绩,之间互通合作,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实现共赢。此外,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成熟、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由当地的金融监管部门组成地域性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进行约束。此外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也应该按照监管机构的有关要求,不断自律,不断规范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三)在网上交易平台引入保险机制

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客户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系统的高效的客户信用特细尚未完全建立。一旦出现虚假信息,就会出现贷款风险,债权人的利益不能得到保证。为降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投资的债权人的风险,可以考虑在平台中引入保险机制。提供该保险机制的公司应为独立的保险公司,以确保公平。债权人按照发放贷款金额支付一定比例的保险费用,若融资的企业出现未按时支付贷款以及利息使得债权人遭受损失时,可依据保险向保险公司要求补偿,从而达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引入保险机制,可降低债权人的风险,减少发放贷款时的顾虑,也降低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贷款防控风险,使得中小企业在该平台上融资变得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邱家龙.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途径[J].财务管理,2014(6).

[2]李文启.互联网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J].中州学刊,2014 年第 8 期.

基金项目:保定市科技局课题(编号:15ZR032)。

作者简介:焦琳(1982-),助教,河北金融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作者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