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技能教学的优化及其推进策略

作者
作者

【摘要】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本文从认识会计职业技能入手、指出了会计技能教学误区与重要性,提出了优化会计技能教学的六点建议。

【关键词】技能 职业技能 会计职业技能 技能教学

俗话说:「万两黄金不如一技压身」,这一技是什么?《教育大辞典》将技能定义为: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对待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其获得的方式是通过活动或动作习得。

一、职业技能与会计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亦称专业技能,它是职业的「内核」。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的解释为「职业技能广义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操作系统或行为模式。狭义指从事需要具有简单数理和机器知识,运用机器进行生产的操作系统或行为模式,是取得某一就业资格的必备条件。」由此可见,职业技能特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技能。

会计职业技能是会计的基本特征与从业要求,是掌握和运用以会计技术、会计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专门技术与方法的本领。会计职业技能由会计操作技能、语言表达技能、人际沟通技能、信息处理技能、组织管理技能、职业判断技能等构成,其中会计操作技能是最基本的技能。

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所规定的知识和技术要求,会计职业入门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主要有珠算技能、点钞技能、假钞鉴别技能、小键盘录入技能、会计实务技能、会计软件应用技能等。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证、账、表的填制,即分录的编制、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制,这些教学内容都存在于「会计基础知识」、「企业财务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之中。因此会计专业课堂教学除理论教学外,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会计技能教学。

二、会计技能教学的误区

许多职业院校在会计教学中无论是在校内的各种实训、实践类课程中,还是在企业见习、顶岗实习活动中,都将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对「动脑」的要求有所降低。在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将「职业技能 = 操作技能」。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不能够有意识地梳理、外化自己指导学生职业技能的思路,认为技能就是指操作。因此,重视操作的教学,忽略专业思维方式的技能训练。

第二,学生未能适应技能教学模式,认为技能就是单纯地练习。因此,学生对技能成绩过于看重,而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和职业思想的培养。

第三,师生未能遵循技能教学的形成规律,认为技能是马上就能练出来或练好的。因此,当技能成绩不明显时就早早放弃。

这些认识不仅制约财会专业技能教学的效率,更影响整个会计专业的课堂质量,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强化会计技能教学的必要性

(一)「强技能」是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之一

「会点钱、会算账」是人们对会计专业的基本认识,其涵盖会计专业培养中最重要的技能培养要求。每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在选择这一专业时就怀揣着职业梦想,做个会计、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而这些层次的人才培养都离不开最基本的证—账—表的识别与应用。

(二)「强技能」是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指标

一个优秀的会计专业老师不仅要会讲业务,更要会做账;不仅要会自己做对账,更要会指导学生做真账;不仅要会进课堂,更要会进赛场。我们江苏省的技能比赛教师组的项目是手工实务(电算化实务)、点钞、小键盘录入。每位参赛老师都要同时完成三个项目的比赛,以综合成绩定名次。这种项目组合对会计老师的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强技能」是学生上岗就业的本领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仅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更是我们会计专业学生上岗必须遵守的规定。只有将每一条规定变成企业实际的业务,并加以科学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学会做账。

四、优化会计技能教学的建议

(一)构建「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江苏省实行的五年一贯制的高职教学模式已逐渐显示出其旺盛的活力。大部分的五年制高职院校都已将「岗证互通」「课证融通」作为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应用,但我们认为只强化与考证相关的课程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建立「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会计技能。

(二)依据「人才培养规格」来整合教学内容

会计从业证书是会计专业学生从业的必备证书,是上岗的「准入证」。目前,各校都将会计的考证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甚至于唯一指标),这种认识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为了未来学生的就业,我们应该更科学有效的规划课程。我们可将教学重心逐渐向实践性环节转移,通过开设会计理论课程、会计职业技能课程、证书培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特别是要求教师能精心设计实训课程,将典型、关键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及其流程作为训练重点,监控与调节练习进程,并根据学生的进度与水平适时而合理地组合、变换实训项目或活动。

(三)推行会计技能训练「模块化教学」

我们应围绕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互通,手工记账与电算化并行,课程实训平台与会计专业软件并重来进行技能的「模块化教学」。目前,我校将会计操作技能划分为五个模块:

第一模块:会计基本技能(珠算、点钞、电子传票、会计文书书写);

第二模块:会计手工记账技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第三模块:会计专业软件技能(用友 U8 软件、用友 T3 软件);

第四模块:会计仿真学习平台技能(基础会计、财务分岗、中级财务单项、出纳岗位、成本会计、中小企业会计等学习平台);

第五模块:会计专业比赛技能(中高职组各单项)。

在各组技能的教学中,教师以教会学生技能为宗旨,以大量案例、实物为基本素材和媒介,通过实验室展示,课堂展示,教师讲解、示范、表演,学生观察、模仿、讨论、操作,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并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技能的目的。

(四)研究会计职业技能的教法与学法

目前会计技能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职业技能分散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分步、分项或单独进行教学,学生缺乏机会将各科知识和各项技能综合性地加以应用,不能自觉地依据学习的心理规律和迁移规律,来实现自主而有效的学习。所以,我们建议在技能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角色、学生要参与过程。

第一,教师不仅会操作会计专业技能,更要研究技能训练的方法。教师应拓展教育与教学的空间,使传统的「言传身教」变为了以言传身教为基础,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和传递教学内容的全方位、多功能的教学活动。

第二,教师将依据职业技能训练与培养的形成规律,倡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工作岗位任务要求来布置实训场景、参与小组活动,营造适宜氛围来充实学生的内隐经验与观念,加快学生从学到用,从简单应对到主动适应,乃至创造的转变。

第三,技能提高的关键点就是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操作、表达、交流验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会计专业的乐趣,建构知识结构,获得探究会计记账、算账、报账的运用能力。

(五)创建技能教学仿真实训资源

第一,购置会计专业软件及课程仿真平台。传统的技能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生手工操作,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现代信息化资源的出现,我们会计教学课堂变得生动。学生能运用财务软件、课程仿真平台进行课堂实训,能将各种票据填写、凭证编制等一系列技能反复训练。

第二,编写规范的实训教材。现在市场中的许多实训教材内容滞后,严重影响会计技能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全国技能比赛的开展,更让实训教材的开发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将教材内容与会计岗位技能一体化,把会计岗位技能融入到教材中,才能真正让广大专业教师学到操作规范。

第三,配备专门的实训室和企业专家。创设专业工作环境,新建会计专用实训室。请企业会计人员到实训室里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配合实训室里的设施来进行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六)大力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优的双师专业教师团队,是实施技能教学的关键。提升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从业资格证书通过率,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更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本领。一般可通过教师参加技能竞赛、下企业锻炼等形式促进教师讲实务,练技能。

会计职业技能教学,既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发展,又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决不容小视。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师生意识,才能实现「强技能」。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着.中专学科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M].新世纪出版社.2002.9.第 15 页.

[2]杨彩阁.如何加强中职会计技能训练[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5).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编.教学改革需要教学研究指导——「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课题研究成果汇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 第 65 页.

[4]吴湘.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 卷(3).

作者简介:陆钰(1973-),女,汉族,江苏无锡,大学本科,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五年制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作者 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