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尤其是应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水平,提高他们较强的实战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沟通和协调能力,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需要。
【关键词】会计教育 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工作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行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会计从业者,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进一步的发展需求,作为高职院校必须针对当前会计教育的现状,认知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提高会计教育的有效性,增强人才综合素养,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出更多的更好的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会计人才。
一、我国当前会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会计人才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
不同学校对于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校将此定义为企业会计人才,有的学校则定义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企业会计人才,甚至有的学校就把人才简单的理解为培养为注册会计师。造成了不同层次的学校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差异,同时不同层次的学校包括中专大专本科等对目标有太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学校之间有差别,而人才培养的内容却差别不大,培养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发展层次,立足于社会企业的不同要求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培养,也使得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的真正需求,对人才进行有效的分层。
(二)会计师资队伍人才流失严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会计教育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实战人才,首先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我国会计教育专业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很多会计专业的教师人才流动较为普遍,不少学校人才流失较严重,造成当前我国会计教育专业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那些富有经验的和教学能力的老师流失非常严重,同时教师的师资队伍进行有效的补充,部分老师所学知识较为陈旧,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教师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倦怠,教学重视不够。
(三)教学方法不够科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一填鸭式传授知识,只注重一些简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不能够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同时由于会计工作的特点,专业岗位用人比较少,同时企业走向市场以后需要更多的关注市场的变化,同时还涉及到相关企业的机密,很多企业不能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另一方面学校联系到的相关实习岗位而又非常少,很多学生不能够实习,缺乏相应的实战应用能力,不能够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使得很多学校的专业实习流于形式。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当前会计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要想更好地培养会计人才,首先必须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强调学生的专业性技能性,坚持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造就诚信为本、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操守为重的职业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一定要能够遵纪守法,坚持实事求是。在业务能力方面应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对于学校和区域经济结构进行准确的定位人才具有应用性、通用性和开拓性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面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精通专业的业务知识,熟练了掌握记账、算账、报账等相关的程序和实践工作。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适应和发展空间,同时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学好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应该注重他们的开拓意识,让这些人才能够更好的去学习新知识,研究和解决新问题,不断开拓新局面,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努力造就「双师型」教师,提升综合素质技能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专业学科,做教师一定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更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不仅要培养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提升他们的理论研究能力,更应该锻炼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以便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需要。为此,作为教师应该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努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应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到具体企业中去感知会计专业的工作环境,并在实践中强化自己的实践技能,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作为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并制定一定的奖惩机制,或者通过积极培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践练习。比如,组织教师参加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也可以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帮助教师更好更快的更新知识。学校也应实施人才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引进聘请相关的资深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并定期到学校开展各种讲座,进一步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的拓展知识面。
(三)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会计专业模式的不断变化,会计专业设置及课程专业设置需要进行深刻化改革,可以将涉外会计、财务管理、国际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注册会计师优化整合为一个会计专业,并且对相关课程重新优化组合,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与专业课程的设置有直接联系,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和发展层次,影响学生的就业发展,优化主干专业课、相关专业课及基础课的相关比例,以主干专业课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相关专业课培养通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借助基础学科增强学生的交际、分析、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开拓型人才。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判断操作能力
会计人才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实践技能,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注重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理论,熟悉相关操作程序,提高专业分析和判断能力。借助学校会计实训室,整合优势资源,引导学生顶岗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会计专业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以学校实训室为依托,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在具体工作环境中体验应用,熟悉操作程序,强化岗位意识。
总之,会计专业教学必须认真研究当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真正立足学生的未来发展,围绕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不断的优化课程设计,突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真正培养应用性实践人才,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学校、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之举.试论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呈现的特点及对策[J].经济师.2004(01).
[2]张海燕.论普通高等学校会计教育改革[J].泰安师专学报.2002(05).
作者 熊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