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作者

【摘要】当今服装表演艺术,不只是单纯的一种商业性质表演,她是将艺术、文化、表演结合在一起,以模特作为载体,综合而成成的一个综合性的、新型的表演艺术。如今,这门艺术在高校中的发展也日趋蓬勃向上。她是一门新兴学科,既体现了高层次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深厚的学术价值,为服装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关键词】服装表演 艺术 创新发展

一、服装与表演是一门综合的新型艺术

服装表演是一种美丽的事业。在聚光灯下,在舞台的中央和人们的目光聚焦下,轻巧地转身、展现美丽的身姿和衣裳,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场景。自 1977 年皮尔卡丹带领国外模特来到中国的 30 年后,在我国与纺织、服装相关的高等院校中,相续开设「服装表演」专业方向,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培养层次逐渐提高到本科。服装表演专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很多综合性的院校里。目前,国内拥有该专业的高校多至上百所,且已有相当的培养规模。作为国内服装表演专业方向最高级别的教学机构,专业方向的准确合理定位、它的市场价值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这些都成为高等院校专业发展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开始有简单的纺织生产,人们把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护身。随着农牧业的发展,人工培育的纺织原料渐渐增多,制作服装的工具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服装用料品种也日益增加。至今,服装已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也反映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貌,成为一个重要标志。而表演也离不开服装。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喜爱载歌载舞。我们可以从出土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彩陶盆上看出最早的舞蹈图画,画中舞蹈着的人头上有斜着下垂的发辫或饰物,身后拖着类似尾巴的装饰。这就是原始人扮演鸟兽跳舞时的服饰装扮,反映了人们从早期的表演中就开始运用服饰元素。

服装表演的起源具有商业性,最初仅仅是为服装的销售和广告服务,然而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如今的服装表演承载着服装文化更深刻的内涵。服装表演的形式和目的越来越多样化,既有为弘扬民族服饰文化而推出的表演,又有服装设计师或服装厂商为服装产品而做的「包装」,还有为提高服饰文化修养而进行的娱乐展示等。服装表演已不单纯只是一种商业性质的表演,更多的是和艺术、文化结合在一起,以模特作为载体,形成的一个综合性的、新型的表演艺术。

二、我国服装表演艺术概况

中国的服装表演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30 年代纺织工业较为发达的上海。1980 年,上海时装公司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由此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批专业时装模特。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们对时装表演的不断认识,中国的服装表演获得迅速发展,出现了四个显着的变化:一是时装表演队由行政管理渠道纳入法人经营负责机制;二是模特水平明显提高;三是模特表演竞赛机制建立为名模出现提供了条件;四是各地的时装表演队涌现。进入 90 年代后,中国的时装表演经过长期的摸索走上国际化的发展道路。1992 年我国第一家模特代理机构—新丝路模特经济公司在北京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时装表演业开始与国际接轨,随后,有关服装的各类型活动数不胜数。这些都预示着我国服装表演艺术已形成了强大的氛围。

三、我国高校的服装表演艺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服装表演艺术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模特的需求迫切。我国也涌现出一批优秀模特,他们为服装表演艺术做出了不朽贡献。而我国对于服装模特的培训也走向正规化、行业化,服装表演逐步开始溶入更高层次的社会舞台。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一些高等院校纷纷设立服装表演专业。1989 年,苏州丝绸工学院(现更名「苏州大学」)率先开办了服装表演大专班。1990 年,中国纺织大学(现更名「东华大学」)在全世界首开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本科教育。随后,北京服装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及各类美术专业院校和综合类大学也纷纷开设服装表演专业。到 2005 年,我国共有 50 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服装表演专业。这类学历制的服装表演类培训学校,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正规学历的高层次的复合型服装专门人才,也标志着我国服装表演艺术开始进入学术领域,服装表演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已进入专业化成熟发展时期。服装表演也随着现代化、服装文化、生活文化等的结合而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服装艺术与人体艺术完美结合的最具魅力、最具市场、最具潜质的新型表演艺术。

四、对高校的服装表演艺术的展望

高校的服装表演艺术,既要体现多层次艺术价值,也要体现学术价值。而服装表演艺术在我国既能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能提高人们对服饰文化的艺术修养。因此它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艺术特点。

艺术价值之一:服装表演艺术的多功能化。

服装表演艺术是服装与表演两个艺术角度的完美结合。既具备商业宣传功能,又具备传播文化艺术功能。既能体现经济化功能,又能体现文化价值功能。许多厂商、设计师都非常重视新品的时装发布会,都会高薪聘请着名模特,精心策划服装表演,以达到对新产品的最佳宣传效果。我国模特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也经常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传统风格服饰。这些都提高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服饰文化和表演文化的欣赏水平,将民族文化广泛的进行了传播。

艺术价值之二:服装表演艺术的多层次化。

在我国,服装表演艺术举办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社会上经常有爱好服饰文化艺术和表演艺术的群众自发举办自娱自乐的时装表演队、时装表演比赛,以提高人们对服饰文化和表演艺术的修养,对服装行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进入 21 世纪,中国模特业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经济学家指出,模特多元化之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经历 20 年的发展,我们更加意识到中国服装表演业在突出本土文化,运作路线上仍处在一种欠规范和不成熟的状态。为了顺应我国服装教育行业的发展形势,我国高校服装表演艺术专业逐渐建立了完善的产业结构和配套设施,专业群的开发也逐渐走向了深化。对人才的培养注重细分化、多层次、多类型,把时尚产业和教学有机结合。结合市场培养出「复合型传媒模特」、「复合型企业模特」人才,使他们成为能设计、能表演、能陈列、能营销、能策划的知识型多元化人才,在体现服装表演艺术学术价值的同时,也为各行各业开创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包铭新.时装表演艺术[M].上海: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

[2]王克芬.中国古代舞蹈史话.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3]史林.高级时装概论.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4]李当岐.服装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张琼(1983-),女,山东省金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服装设计、营销、表演。


作者 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