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煤炭企业发展多经三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概述了国有煤炭企业的多经三产在发展中的难点:老传统、老观念束缚企业发展;设备老化,需要更新或进行革新,以适应现有业务市场的要求;分流到多种经营企业的人员较多,年龄大、无技术、素质低;资金缺乏.同时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几点改革建议: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运行机制;提高人员素质,调动职工积极;突出资本运营,提高企业经营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敢于创新;从政策方面给予扶持.目的是认清多经三产发展的瓶颈,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管理机制 人才储存及培养 资本运营

国有煤炭企业在最近几年有了长远的发展,但是由于资源开采条件或交通运输条件差,基础薄弱,矿井衰老,历史遗留的包袱和社会负担沉重,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以及产品单一,不能即使的符合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国有煤炭企业在主体产业不变的情况下,配合国家政策,减员分流,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的模式。

一、多种经营企业的现状

国有煤炭企业的多种经营模式主要是成立下属多经企业,实行自负盈亏,煤炭企业只是从宏观政策上予以指导,并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及人员调配,属于辅助性企业,主要从事边角煤生产、矿用产品、矿建、汽运、种植养殖、商贸餐饮等经营业务。但是多种经营模式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人员素质低特别是女职工较多,而且年龄偏大,技术素质低,重活、苦活、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干不了;设备老化,需要更新或进行革新,以适应现有业务市场的要求;资金缺乏,多经三产普遍存在资金缺乏,购买必需的原材料、配件的资金不到位,已经影响到承揽的业务无法按时交工与新业务的进一步承揽;购置设备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所需资金短缺;二是购置的设备入账需一系列审批手续,假如手续的办理不顺利,购置的设备需在成本中负担;企业包袱重,且体制陈旧,机制不活,严重限制了自身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主业的负担。

二、多种经营企业一般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老传统、老观念束缚企业发展

多种经营企业在成立之初,没有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机制,还是按照过去的老方法、老传统来管理企业,「大锅饭、多干少干一个样、干不干一个样,领导的话就是圣旨,职工只有服从的份,企业亏损了有国家抗着」,这种观念已经不再符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在市场中毫无竞争力可谈,只有倒闭、破产。

(二)设备老化,需要更新或进行革新,以适应现有业务市场的要求

现在多经公司使用的设备绝大多数为使用年限已经过期或接近使用年限,设备所含技术含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所需产品的需求,已经影响到业务的承揽,原有业务量正在减少,现有产品面临逐渐被替代产品所淘汰。购置设备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所需资金短缺;二是购置的设备入账需一系列审批手续,假如手续的办理不顺利,购置的设备需在成本中负担。

(三)分流到多种经营企业的人员较多

特别是女职工及家属工较多,而且年龄偏大,技术素质低,重活、苦活、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干不了。大多数职工为 40~50 岁之间的女工及家属工,由历史原因造成,学历低、技术短缺,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承揽回的业务无法按时、按量、按质完成,有的业务甚至不敢承揽,同时企业处于一种人员封闭状态,长期不在进人,也使企业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人员思想得不到转变,企业根本无人才,根本满足不了岗位的需求,致使有了新、好项目,也无能力去完成,直接影响到产值的完成及市场的逐渐丢失。

(四)资金缺乏

多种经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乏,国家根本不在投资,缘由企业也无多余资金投入,即使从银行取得贷款,到了还息日,利息也成为企业的负担。购买必需的原材料的资金不到位,产品投入不够,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技术改革,产品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产品慢慢的被市场淘汰,产销严重不平衡,资金更无法回笼,已经影响到承揽的业务无法按时交工与新业务的进一步承揽,恶性循环使企业没有了盈利能力,只是空壳一个。

三、针对上述困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运行机制

建立一个好的机制是搞活企业的关键。许多困难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转机建制,走出一条解困脱贫的新路子。尽管做法各有不同,但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些改革举措。同时,要瞄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运行机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应在以下四个方面:

1.尽量划分各线内核算单位,强化分线管理与考核,真正做到「分灶吃饭」,自我加压,使之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坚持「抓大效小」的方针,集中力量抓好规模大、效益好,以及有发展前景的厂点,加大改造和配套投人,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对于「小低、散、弱」厂点,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前提,采取租赁、合作、拍卖、抵押承包等多种有效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

3.坚持减人提效,运用倒算法确定人员,以生产能力确定人员,将富余人员最大限度地减下来,并以此为契机,形成内部上岗靠争的用工机制。

4.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类激励和制约机制,管理或松或紧会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因此,更需要继续眼睛向内,严格管理。要坚持以往各类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并随改革的深入,不断进行配套和完善。加强定员、定额、原始记录等基础工作,为制订科学合理的经营目标和经济分析提供依据。对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都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经济约束机制,把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有机结合。坚持艰苦奋斗,继续过紧日子,努力控制非生产性费用支出。进一步强化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坚持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赋予企业管理新的内容,推进管理科学化。

(二)提高人员素质,调动职工积极性

1.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加大从专业院校引进人才和从社会上挖掘成熟人才的力度,建立强有力的人才引进机构,投入足够的经费,实施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不遗余力地吸引我局经济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努力扩大人才增量。

2.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重点选拔培养一批专业人才领军人物;实施专业人才再教育工程,强化知识更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批懂政治、懂技术、懂经营管理的领导人才。我们还要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与高等学校、职业技术院校联合,共同实施实用技术的研发,实用人才的培养,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各级领导都要成为本单位、本部门的「培训师」,分类别、分层次地对人才进行培训、培养。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增长知识,富有见解,才能当好「培训师」,也才能带好队伍。

3.在人才使用方面,所谓「天下多才,在所用之」,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也是人才开发的根本目的。人才是资源就要开发,把人的潜能挖掘出来,把人的智慧发挥出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是资本就要经营,要让人才活起来,动起来,才能产生倍增效应。要加强精神激励,大力表彰各类优秀人才,将优秀人才选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将复合型人才及时选拔到相应的领导岗位;在分配激励方面要大胆推行项目工资、绩效工资、岗位工资、年薪制等方式,通过合理的高回报,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要坚持分类指导,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努力实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类别人才的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形成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管理机制,既要重视高层次人才,又要重视实用技术人才;既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又要重视人才的开发;既要重视人才的现有价值,又要重视人才的长远价值;既要重视人才使用价值的挖掘,又要重视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既要重视人才的经济价值,还要重视人才的社会价值。

4.要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广大职工是企业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主体,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改革才会有成功的保证。所以要真正树立群众观念,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在调动职工积极性方面,一是始终抓好干部队伍思想作民建设这个根本,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持做好职工扶贫解困工作,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坚持抓好分配工作这个关键,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维护社会稳定和职工队伍稳定,从而促进企业改革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职工的主人角色和热情已成为一笔巨额无形资产和一股巨大力量,并给企业带来无穷的变化。

(三)突出资本运营,提高企业经营水平

资本运营是企业经营的更高层次,经营取向以最佳效益为原则。困难企业尤其需要在这方面下工夫。当前应突出抓好产品、资产及资金三种形态的资本运营。对于资本产品形态的运营,应着重在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深加工,附加值及降低生产成果上下功夫,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坚持以销定产,产品库存应确定一个基数,超过了基数,要限产压库或停产促销。加强内部调剂,企业用不上的则变卖处理。对于「散、弱、低、小」缺乏发展前景的厂点,能卖掉的尽量卖掉,将呆滞资产变成活资金,投入到发展前景好的产业之中,优化资产配置,对于资金形态的资本运营,做到新账不欠,老账大幅度下降。坚持资金收支两条线制度,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在资金投入和使用方面,应始终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储备占用也要以不影响生产为基准,控制在最低限度,从方方面面来提高资金运行效益。

(四)科技成果转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会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但前提是科技一定要转化为生产力。以武汉市为例,武汉是一个老城市,工业结构比较老。另外武汉又是一个高校云集的地方,科技成果众多。但在前些年,武汉的经济发展却不是很快。究其原因,是老工业发展潜力小,而由于体制等种种方面的制约,科技成果又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由此而来,武汉市经济发展速度很慢。在近几年,伴随着光谷和几个开发区的建设,科技成果大量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带来了武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不是说只发展新兴产业,而是要从两方面走。一是要以科技来带动新产业,二是要以科技来改造旧产业。做到新老产业同步快速健康发展。要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同时又要给老的血液注入新的营养。

(五)敢于创新

企业的创新,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创新,是一个企业,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不断发展的灵魂。资本主义世界的几次创新,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飞跃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城市,对企业也是这样,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时时走在别人的前面,不去吃别人嚼过的已经没有营养的东西。还是以武汉市为例,武汉的光谷在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原因就是看准了市场,看到了光产业的巨大前景,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率先强占了这一块市场。这就好像卖苹果,在苹果短缺时,种苹果很是赚钱,于是许多人一窝蜂似的去种苹果,结果苹果供大于求,不值钱了,后种的人当然亏了很多。而先种的人在赚够之后早已将资本转投其他领域,又狠赚一笔。这就是说,只有走在别人前面才能成功,也就是,要创新!

(六)从政策方面给予扶持

困难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大多是利用三产贴息贷款,贷款期限为 3 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1.煤炭行业因为地理位置、技术水平、职工素质和信息等因素影响,既找不到也上不了真正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项目,因此项目投资回报率不可能很高。

2.除短、平、快小项目外,稍大一点的项目建设期本身就比较长,很可能是项目建成投产之日就是项目还贷之时。

3.多经是跨行业的,短时间内,在技术、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都不可能与同行业其他厂相比,不能形成自己的特殊优势,竞争能力弱。其四,新上多经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难以预测的原材料、工资、电力、运输等上游产品的涨价必然发生,下游产品的成本势必要随之提高。这将直接影响到预测的经济效益指标,加长投资回收期。

因此,三产贴息贷款还贷时间应视项目大小、特点改为 5-8 年为宜。另外,在项目投产时,还应低息贷给一定比例的资金作流动资金。只有这样,多种经营才能活起来,巩固扭亏才有把握。否则,困难企业扭转后极易因还贷问题影响全局性经济正常运行,倒退到亏损中去。

多经三产的发展呈现了好的发展景象,但在资源潜力、经营基础、人员素质及市场开拓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弱点,企业还面临很多困难。我们决心继续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改制企业的方针政策,巩固改制分流成果,积极适应市场要求,团结奋斗,迎接挑战,取得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更大成绩。

参考文献

[1]于新华.《中国经济导刊》.2012 年 2 月出版.

[2]窦庆峰.《中国煤炭》.2011 年出版.

[3]赵莲花.《煤炭经济研究》.2012 年 12 月出版.


作者 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