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状与发展初探

【摘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次伟大创举,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技能大赛作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有效地调动了职校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以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视角,通过分析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现状,提出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 未来发展
一、职业院校参加技能大赛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职业院校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它侧重考核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对参赛学生的要求是实践性、技能型。而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技能大赛的培养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各院校纷纷根据技能大赛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引入企业环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二)有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职业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直接从大学走向职校,从课堂走向课堂,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大多都是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赛或自己参赛,接受大赛的锤炼,能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因此不少院校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激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可以说,技能大赛有效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三)有助于推动校企合作,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
技能大赛是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不仅为职业院校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同时还可扩大职业院校在行业企业中的知名度,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企业通过技能大赛,既能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又能挖缺优秀人才。技能大赛模拟的是真实的企业环境,各校为了赢得比赛,使自己培养的人才更贴合企业实际需求,也必将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行业接轨,建设实训基地。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更贴近企业实际,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有些是需要团队完成的,这样就又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能力。技能大赛考核的不仅仅是选手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是考核选手的心理素质,学生在完成比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现状分析
(一)政府部门与行业企业缺位,技能大赛的影响力还较弱
职业教育涉及教育、人力资源、各行业协会及企业等多方,各方应合力协同,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相比,江苏省在提升各专业技能大赛参与方的积极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别是企业、行业的参与热度较弱。政府部门要创新技能大赛的制度与管理,提升企业、行业、院校等的参与度,进一步扩大技能大赛的影响力。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职业技能大赛区域发展不平衡
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不均现象。大多院校,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过多追求成绩;辅导教师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参赛学生的培训上,而无暇顾及其他学生。就江苏省来看,职业技术院校参加技能大赛的现状,表现为苏南、苏北发展不平衡,两地重视程度存在很大差异。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一些学校出台非常优厚的奖励政策,加上院系领导的重视和教师较强的专业技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参赛的积极性。相比之下,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太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也不如苏南地区,虽然也出台了一下激励政策,但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老师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较低。
(三)参赛机制还不够完善
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比赛,必定要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从大赛实行的「精英式」选拔机制能够看出,绝大多数学生与大赛无缘,参赛者只是极少数的「幸运儿」。只有少数能力较强的选手能够脱颖而出,他们从比赛中收获鲜花和掌声,提升能力,完善自我。然而,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他们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展现自我和锻炼自我。
(四)职业院校对技能大赛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众所周知,院校开展技能大赛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学校的生源,促进了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搭建学生就业平台。但在日常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学校方面。各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招生和就业工作,而对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技能大赛缺乏足够的认识,学校大都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去负责技能大赛的相关事务。
2.教师方面。由于有关院校领导不够重视,导致教师参与技能大赛的积极性并不高;有的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完全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这样就导致了技能大赛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五)技能大赛备赛与日常教学相分离
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有助于各院校将大赛的赛项内容与学校日常教学内容相融合,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完成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变革。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大部分学校的备赛与日常教学相分离。在比赛筹备期,教师往往是从各班选拔少数尖子生,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竞争淘汰,最终选拔出最适合参赛的选手。之后对这些选手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和训练。这样的备赛过程,完全是为了比赛而比赛,早已和正常的教学相脱节。更有甚者为学生开通绿色通道,让学生放弃正常上课以便让其全身心准备比赛。
三、提升技能大赛效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各界对技能大赛的认识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作为技能大赛的主办方和承办方,不但要做好大赛的组织工作,还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体,通过访谈、文字、微视频等不同形式,宣传报道赛事、发现塑造典型、挖掘培育品牌,充分展示优秀选手的成长成才历程,展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成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技能、支持技能大赛的良好氛围。
(二)政府相关部门加强联合,合力推动职业技能大赛制度化、规范化
政府部门应切实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院校参赛」的机制,加强对技能大赛的制度化管理。要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局面的形成。
(三)职业院校要转变认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职业院校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入企业环境,推行情境模拟教学、项目教学等现代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实一体化,实现职业训练常规化。各院校要通过技能竞赛的组织、选拔和参加,尽可能激发广大学生学专业学技能的积极性。要利用技能大赛这个平台,扩大与各兄弟院校间的教学交流,取其精华,逐渐形成「竞赛—教学—教研—教改」的专业校园文化。
(四)深化校企合作,鼓励企业、行业广泛参与技能大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是「落地」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它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企业的事。要充分发挥技能大赛联系职业院校和生产企业的优势,促成和深化职业院校与用人企业的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国家要尽快出台更加刚性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行业参加技能大赛,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随着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开展,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举措促使技能大赛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士丹,尧有平.新形势下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影响.中国电力教育,2011(14).
[2]张倩.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0(28):49-51.
[3]刘琴,杨璐伊,曹磊.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看职业教育改革方向[N].中国教育报,2008-7-11.
[4]邢晖.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的功能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8 -06-25(9).
作者简介:陈志奇(1991-),男,汉族,江苏无锡人,任职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会计、职业教育。
作者 陈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