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情系「三农」保民生

作者
今年以来,云南省农村信用社面对三年连旱造成的严重灾情和信贷规模调控的形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克服重重困难,调整信贷结构,积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将信贷资金向抗旱保春耕、水利建设、创业促就业、移民搬迁、小微企业等重点“民生工程”倾斜,为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4月末,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3371.7亿元,贷款余额达2155.49亿元,其中,农业贷款占比69.4%。1~4月新增农业贷款108.94亿元,新增贷款的52%投向“三农”,充分发挥了支农主力军作用。
下面各组数据,充分见证了农信社支农、利农、惠农的深情。
抗旱救灾贷款帮春耕生产“解渴”。自去年10月以来,连续三年的旱情持续加重,全省农村信用社以保旱区人畜饮水、保春耕生产为金融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做好抗旱救灾金融服务工作的八大举措,通过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确保信贷规模、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审核发放效率,确保农户贷款发放不误农时;对因灾造成的到期逾期贷款采取不收罚息、缓付利息措施,帮助群众度过难关。据统计,去年9月至今年4月末,全省农信社已累计发放抗旱救灾和春耕生产贷款161亿元,受益农户达94万户。
“贷免扶补”创业贷款支持就业保增长。农信社高度重视以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与劳动就业、工青妇、工商联、个私协会等部门加强协作,不断优化、简化授信审批流程,提高信用额度、确保信贷规模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的投放力度,为创业促进就业提供了及时、优质的金融服务。自2009年开办“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业务以来,已累计向11.78万名创业人员发放贷款64.67亿元,带动37万人实现就业,为创业促就业、保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林权抵押贷款让山更青水更绿。为破解制约林业及“三农”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激发林农(企)投资造林的热情,帮助林农增收致富,促进林企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云南省林权改革顺利进行,全省农信社积极加大林权抵押贷款投放力度。目前,共有16个州(市)87个县农信社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今年向955户林农(企) 新发放林权抵押贷款9.1亿元,目前贷款余额达34.8亿元,促进了林权改革和林业发展。
水利贷款为“兴水强滇”筑牢堤坝。为支持云南省委、省政府“兴水强滇”战略的顺利实施,农信社与省水投公司簽订战略合作协议,给予水投3年60亿元的授信额度,每年投入水利建设贷款20亿元,支持五小水利、应急水源工程等水利建设。今年1~4月,全省农信社新增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专项贷款5.78亿元。目前,已累计发放水利贷款34.17亿元,共支持了128个重点水源工程和506条干支渠防渗工程建设,为兴水强滇战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移民安置贷款为移民二次创业“输血”。为支持云南水电建设,做好移民搬迁安置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帮助移民管好、用好补偿资金,并为其后期发展生产、二次创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省联社与省移民开发局签订了《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金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今年1~4月,全省农信社积极为水利水电移民安置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为移民发放惠农卡1.7万余张,在安置区布放POS和 ATM机944台,兑付移民安置补偿金64.5万笔共27.1亿元,并向4054户移民发放贷款2.35亿元。
惠农支付服务点遍山乡。为切实加强和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使边远地区农民享受到均等化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加大“惠农支付服务点”推广普及力度,通过在“农家店”里安装POS刷卡机,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快捷地办理各类涉农补贴资金支取、转账汇款、小额取款、刷卡缴费、账户余额查询、刷卡消费等金融服务,构建了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广泛好评。4月末,15个州市64个县农信社建立了惠农支付服务点1577个,占全省惠农支付服务点的69%,市场占有率和各项交易指标均名列全省前列。累计办理刷卡消费、取款、缴费、转账、查询等业务27.3万笔,金额6591.5万元。其中,办理刷卡消费业务3628笔,金额305.3万元;办理取款业务11.17万笔,金额5274.2万元;办理缴费业务1.94万笔,金额82.8万元;办理转账业务1.04万笔,金额929.2万元;发生各类银行卡、话费和转账等查询业务12.77万笔。
(由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