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融运行保持向好发展态势

作者
作者

4 月 26 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在昆明主持召开「2021 年一季度云南省金融运行情况」发布会。发布数据显示,2021 年一季度,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总行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系统深入推进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各项工作,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巩固金融精准扶贫成果,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一季度全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呈现出如下特征:

金融运行保持稳健

2021 年 1—3 月,全省货币信贷总量保持稳定增长,以稳中加固的力度支持经济恢复稳中向好。同时,稳企业保就业政策持续发力,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延续至年末。总体看,全省金融运行保持稳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连续性、稳定性及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调查显示:宏观经济热度已好于疫情前水平,企业经营状况逐步好转。

各项存款增速有所回落,住户存款保持稳定增长

截至 3 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3.60 万亿元,比年初新增 355.56 亿元,余额同比增长 4.63%,较上年同期回落 2.61 个百分点,呈现「一增一降」特点。「一增」:住户存款保持稳定增长。截至 3 月末,全省住户存款余额 1.87 万亿元,比年初新增 953.73 亿元,余额同比增长 11.46%,高于上年同期 1.62 个百分点。「一降」:非金融企业及广义政府存款增速有所回落。截至 3 月末,全省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 8391.20 亿元,比年初减少 353.02 亿元,余额同比减少 1.92%,较上年同期回落 6.76 个百分点;广义政府存款余额 8005.87 亿元,比年初减少 300.89 亿元,余额同比减少 4.23%,较上年同期回落 8.27 个百分点。

各项贷款增速稳中有升,贷款增量再创历史同期新高。截至 3 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3.63 万亿元,比年初新增 1280.65 亿元,当季度贷款增量再创历史同期新高,余额同比增长 10.91%,高于上年同期 0.32 个百分点。

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信贷支持力度加大。截至 3 月末,全省基建行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 8889.42 亿元,同比增长 15.46%,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4.55 个百分点;制造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 792.66 亿元,同比增长 59.65%,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48.74 个百分点,增速再创新高。

金融助力消费需求稳步复苏。截至 3 月末,全省住户本外币短期消费贷款余额 1188.39 亿元,同比增长 16.39%,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5.48 个百分点;个人信用卡及账户透支余额 852.97 亿元,同比增长 26.72%,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15.81 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 181.51 亿元,同比增长 43.77%。

金融支持「稳保」效果持续巩固。截至 3 月末,全省本外币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 3264.84 亿元,同比增长 13.58%,高于上年同期 7.98 个百分点。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 2286.26 亿元,同比增长 26.05%,高于上年同期 14.01 个百分点,普惠口径小微贷款户数 85.03 万户,同比增长 31.91%。其中,单户授信 1000 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641.85 亿元,同比增长 29.02%;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 1644.41 亿元,同比增长 24.93%。

引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截至 3 月末,全省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 1.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65%,高于上年同期 2.37 个百分点。其中,农业贷款余额 1774.15 亿元,同比增长 13.44%;农村贷款余额 9953.97 亿元,同比增长 15.09%;农户贷款余额 3245.89 亿元,同比增长 15.69%。截至 3 月末,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 3434.74 亿元,比年初新增 54.23 亿元,余额同比增长 9.72%。

金融助力绿色转型升级。截至 3 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 3446.24 亿元,比年初新增 139.98 亿元,余额同比增长 10.64%。其中,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 1670.62 亿元,同比增长 14.21 %;生态环境产业贷款余额 535.98 亿元,同比增长 60.12%;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 287.08 亿元,同比增长 25.49%。

宏观经济热度已好于疫情前水平

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对全省 124 家银行机构和 120 户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宏观上看,一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 33.6%,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上升 3.4 个和 25.9 个百分点,高于疫情前水平 0.7 个百分点。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 38.3%,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上升 5.1 个和 25.7 个百分点,高于疫情前水平 9.7 个百分点;微观上看,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为 50.8%,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上升 3.1 个和 22.4 个百分点,高于疫情前水平 6.2 个百分点,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虽处于「一般」区间,但逐步好转。

用好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强化支农支小方面的引导作用

1—3 月,全省累计发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 5.96 亿元。其中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 2.66 亿元,累计发放支小再贷款 3.3 亿元;截至 3 月末,全省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余额 198.06 亿元,同比增长 25.11%。其中支农再贷款余额 37.85 亿元,扶贫再贷款余额 108.69 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 51.52 亿元。再贴现持续支持涉农、小微、民营票据。1—3 月,全省累计办理再贴现 30.59 亿元;截至 3 月末,全省再贴现余额 82.12 亿元。其中涉农票据再贴现余额占比 42.6%,小微企业票据再贴现余额占比 40.79%,民营企业票据再贴现余额占比 34%。

强化两项直达实体经济政策工具

1—3 月,经人民银行总行备案通过,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操作 3 次普惠小微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连同 2020 年的操作,全省累计备案签订利率互换协议 105.44 亿元,涉及激励资金 1.05 亿元,服务市场主体 7948 户(次)。自 2020 年 6 月以来,累计购买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 27.04 亿元,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对 8.47 万户市场主体发放信用贷款 79.74 亿元。两项工具的运用和信贷政策协调联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用足用好央行优惠政策,有效提高两项新工具的普惠性、可得性、直达性和有效性。

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1—3 月,全省各期限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04%,同比下降 0.31 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4.74%,同比下降 0.17 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4.97%,同比下降 0.33 个百分点。

外汇收支平稳运行

2021 年 1—3 月,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着,多重因素推动云南涉外经济主要指标表现亮眼,外贸强势复苏,增势好于全国,银行代客涉外收支总规模和银行结售汇总额保持良好增势。1—3 月,全省银行代客涉外收支总规模 68.0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5%,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8.02%。银行代客涉外收支实现顺差 7.81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扩大 4.27 亿美元;1—3 月,全省银行结售汇总额 34.87 亿美元,同比增长 8.38%,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10.1%。银行结售汇逆差 7.74 亿美元,同比扩大 1.82 倍。

外贸外资向好,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

1—3 月,全省货物贸易涉外收支规模 42.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6.37%,拉动总规模增长 19.01 个百分点;货物贸易涉外收支实现顺差 4.07 亿美元,对全省顺差的贡献率高达 52.11%。服务贸易涉外收支逆差 1.32 亿美元,同比收窄 60.89%;跨境融资资金净流入 4.4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9 倍;全省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流入 0.6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52%。

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增长

2021 年 1—3 月,全省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 194.04 亿元,较上年同期低基数同比增长 51.56%。其中,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收付 115.2 亿元,同比增长 14.38%,主要是同越南等国货物贸易结算增长;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收付 78.84 亿元,同比增长 188.76%,主要是企业跨境投融资大幅增长。截至 3 月末,全省跨境人民币累计收付 6079.75 亿元,突破六千亿元大关,已同境外 106 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40 个,覆盖已建交的南亚、东南亚国家。


作者 陈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