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县级国库风险量化评价与控制研究

【摘要】人民银行县级国库专门办理县级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和支拨,在经理国库业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机构改革、人员结构变动、TCBS 系统全面上线以及县域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县级国库风险控制重要性日益提高。本文主要通过矩阵风险模型来分析县级国库在业务运行中存在的高风险点,结合县级国库内控现状和现实环境要求,对各类高风险点使用 Borda 序值法进行风险再排序,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控制措施,为县级国库针对高风险点进行风险控制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县级国库 风险 评价控制 研究
一、县级国库风险识别
受核算对象、核算体制、核算模式以及核算业务量等因素影响,当前国库风险相较于央行会计核算风险更为复杂,多样化,也更为隐蔽,一旦风险发生,轻则影响国库日常工作,重则导致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声誉受损,并带来经济损失,所以有效识别国库资金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直接关系到国库资金风险的有效管理。
(一)现阶段识别县级国库风险的重要性
1.外在环境出现变化。随着县域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县级国库业务量日益增多,县级国库核算地位愈加重要,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地做好防范县级国库资金风险,保障县级国库资金安全,显得尤为必要。
2.内部结构变动。当前,县级国库面临着人员结构老化,风险意识薄弱,管理职能弱化,业务量激增等矛盾。根据以往发生的国库资金案件来看,县级机构是风险隐患的重灾区。
3.新业务系统上线。随着 TCBS 的全面上线,县级国库与 TCBS 中心直接联通,直接处于资金清算的第一线,国库资金风险点前移,县级国库资金风险系数增大。
面对内外环境变化,只有有效识别当前影响县级国库资金风险的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县级国库的管理,建立并健全县级国库资金风险防范体系,保障县级国库资金安全。
(二)县级国库风险的主要类型
按照国库风险的表现形式,国库风险主要分为:
1.操作风险。主要是因国库从业人员素质差异、过失等原因,在业务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制度,违章操作或操作不规范,而导致业务不合规的可能性。
2.管理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管理人员水平不到位或对国库不够重视、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主观原因造成国库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3.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处理国库业务过程中因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出现故障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除了上述三种风险,还存在道德风险,外部风险等。由于道德风险属于主观性因素,难以衡量,而外部风险涉及非国库人员,国库无法实施控制,故不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二、县级国库风险衡量
(一)风险矩阵理论模型
1.风险矩阵模型简介。风险矩阵是在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的一种结构性方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综合方法,从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两方面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评估。该方法通过事先对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概率划分,由专家通过较为直观的经验,判断出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所处的量化等级,然后应用 Borda 分析法对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从而对风险进行评估。
2.核算风险等级量化值的计算。设某国库风险的影响等级量化值为 I,I∈(I1,I2],按表 1 取值;风险发生概率为 RP,RP∈(RP1,RP2],按表 2 取值;风险等级为 RR,RR∈(RR1,RR2],按表 3 取值;按线性插值法计算风险等级的量化值 RR 为:
RR=RR■+■(RR■-RR■) (1)
其中表 3 中 RR 值,0 表示可忽略的风险,风险等级最低;0-1 表示低风险;1-2 表示中风险;2-3 表示高风险,风险等级最高,是需要关注、控制的主要风险。
3.Borda 序值法。针对同一风险等级中存在多种风险,可以采用 Borda 序值法按照重要程度对各个风险点的进行排序。Borda 序值法的具体原理为:设 N 为同一等级下的风险总个数,设 i 为某一个特定风险,k 表示某一准则。本例中,原始风险矩阵只有两个准则:k=1 表示风险影响准则 I,k=2 表示风险概率准则 RP。RRi1 表示比风险 i 风险影响程度高的风险个数,RRi2 表示比风险 i 风险发生概率高的风险个数,则风险 i 的 Borda 数可由下式给出:
b■=■(N-RR■) (2)
风险等级由 Borda 数给出,某一风险因素的 Borda 序值表示其他关键风险因素的个数。如某个风险的 Borda 序值为 0,说明该风险为最关键的风险。按照 Borda 序值由小到大排列,就可以排出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
(二)县级国库风险模型设计
1.设计问卷,成立专家组。针对第一部分中识别出来的三类国库风险,共设计了 48 条风险点问卷,分发辖内 7 位国库业务专家填写问卷,样本选择符合要求。
2.筛选风险点。由国库专家组针对 48 条风险点逐一讨论,筛选出前 15 条风险影响程度较大或往年风险概率较高的风险点。
3.风险影响程度评级。专家组就这 15 条风险点的影响程度在 0-5 之间打分,去掉最高分跟最低分,取其平均值对应的风险影响程度列示。
4.往年风险发生概率打分。每人就往年风险发生概率打分,打分过程独立,互不干扰。往年风险发生概率去掉最高分跟最低分取其平均分。操作风险的往年发生概率是以实际发生业务量作为分母,各项指标结果均为万分制。为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将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数值均乘以 100,换算成百分制。打分结果列示如表 4。
三、县级国库风险分析与评价
(一)风险等级的计算
针对表 4 中 15 条风险点,根据各风险点的风险影响程度及往年发生概率,去掉最高分跟最低分,以分值的算术平均数作为结果。
其中,未按规定对账或检查(14)的计算过程如下:
将 I5=4.8,I∈(4,5],I1=4,I2=4;RP=75.2%,RP1=70,RP2=80,RR∈(2,3],RR1=2,RR2=3 代入公式(1)中,资金与凭证、电子信息不一致的风险等级为:
RR=RR■+■(RR■-RR■)
=2+■×(3-2)
=2.416
同理,可以算出其余 14 个风险点的 RR 值列示如下表 6。
(二)计算 Boada 序值确定风险排序
根据表 6,取其 RR 值前 10 位列为高风险点。
再根据公式(2)计算各风险的 Borda 值,判断各个风险点的重要程度。仍以未按规定对账或检查为例,本文研究 RR 值前 10 位高风险点,即 N=10,比未按规定对账或检查风险影响程度(4.8)高的风险点有 0 个,故 RR141=0;比其往年发生概率(75.2%)高的有 1 个,故 RR142=1;故根据公式(2):
b■=■(N-RR■)
b14=(10-0)+(10-1)=19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其余 10 个风险点的 Borda 数。
由 Borda 序值法知道,Borda 序值越小,风险因素越重要,我们将二轮筛选后的 10 条风险点按重要性再次排序,将 0-2 列为高风险中的最重要风险,并针对其提出相关防控建议。
四、县级国库风险控制
针对以上县级国库高风险点的量化分析与评价,为适应现阶段风险防范要求,针对高风险分别提出以下防控建议和措施。
(一)多渠道增加国库人员配置,解决人岗矛盾
针对人员配备率不足问题,涉及面较广,无法在短时间内予以解决,但因人员配备率不足可能衍生出许多风险,如因国库人手不足造成印、押(密钥)、证不能分人保管,或缺少 B 角而引发违规兼岗,但为防止国库资金风险发生,建议逐步拓宽县级国库人员渠道,对纯操作性业务使用聘用人员,但不得担任国库的重要岗位;鼓励跨业务、跨部门兼岗,特别是 B 角兼岗;考虑系统数据集中,对县级国库的系统管理员可统一上收至上级国库,解决兼岗矛盾。
(二)多模式开展国库对账或检查,降低资金风险
对账或检查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国库资金风险,较及时地发现案件。建议丰富对账形式,提高检查频率:
1.加强远程对账,积极开展国库异地对账。
2.大力开展飞行对账方式,由上级国库不定期地到县级国库开展对账,直接与当地财政、税务等部门面对面对账,提高对账检查效果。
3.全面实行县级国库对账资料定期报送复审制度。对县级国库定期对账资料,统一复印后上报至上级国库或上级监督部门实施复审,确保对账的准确、真实。
4.强化内部监督。将对账工作作为同级事后监督重要内容,检查对账工作的合规性。
5.加速电子化对账模式的开发和运用,实现与财政部门,征收机关的自动对账,实现无纸化、实时化、安全化的对账。
(三)多环节控制支出退库风险,牢把资金出口关
针对支出、退库业务中出现的风险:
1.严格把好主管、部门负责人、分管行长、行长多级审批制度。
2.把好重要要素复核关,对重要要素复核岗位人员要定期轮岗,强化岗位监督。
3.始终将资金支出类业务作为上级行必查对象。
4.加强对退税退库类政策文件的指导,提高操作人员对制度文件的理解把握。
5.创新重要风险业务远程控制方式,对支出、退库业务通过影像扫描后由上级国库复审后,再反馈各县支库进行业务处理。
此外,针对县级国库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或责任心不强等问题,除了现有的「谁操作谁负责」,把业务零差错作为日常工作的考核标准外,还可以加入激励因素,对国库业务中表现优异,认真负责,考核期间业务零差错的人员进行嘉奖,促使县级国库人员养成风险意识和国库责任感,调动工作积极性,构建一种和谐、进取、责任的县级国库文化。
参考文献
[1]《国库资金风险管理——量化与控制》,《国库研究》,总第 87 期,第 2 期.
[2]潘艳军,连和平.新形势下基层国库风险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J].河北金融,2013(06).
[3]常虹,高云莉.风险矩阵方法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7(11).
作者 吴永俊 陶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