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探索与建议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病」成为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重点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本文针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以四川省为例,通过介绍四川省「十一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情况以及「十二五」时期政府关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探索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关财税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基础设施 财税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取得成绩有目共睹。从 1978 年到 2011 年,我国城镇人口从 1.72 亿人增加到 6.9 亿人,城镇化率从 17.92% 提升到 51.72%。然而,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地方在强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农业、农民的利益,只是单纯的扩张城镇规模,搞成了「造城运动」,陷入依靠增加物质投入,以速度扩张、数量增长为特征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城市与城市之间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面临着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种种问题,发展受到制约。本文将单以四川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例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财税政策建议。
一、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成果
「十一五」时期是四川交通运输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能力提升最多的五年,交通运输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加快了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进程。5 年间各种运输方式新增网络里程近 16 万公里,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运输能力紧张状况总体缓解,运输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
(二)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
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来,四川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里程明显增加,服务水平显着提高,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制约有所缓解,但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其存在问题如下:
1.城市交通拥堵日益。我国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偏低,城市规划编制前瞻性与科学性不足,使得「城市病」久治不愈。城市交通进出集中、居住区域扩展密度增大、公交系统结构不合理等众多因素导致城市交通出行矛盾日益凸显。
2.地区间交通发展不平衡。尽管四川省总体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但由于四川省地广人多,情况复杂,致使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各不相同,地区间交通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革命地区与贫困地区交通发展较为滞后,四川各市(州)在此方面发展十分不平衡,成都市发展遥遥领先。
3.交通建设筹融资困难。受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和地缘特点的制约,四川省项目难以筹集到足够的建设资金。「十二五」期间,四川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投资预计将达到 8453 亿元,比「十一五」增长 172.5%,需求庞大。然而地方财政对交通建设的投资极其有限,省交通厅在未来期间的还本付息压力较大,承贷空间极其有限。
二、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发展
(一)「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建设规划
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四川省政府颁布《四川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建设规划》。表 3 为「十二五」时期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具体目标:
表 3 「十二五」期末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目标
资料来源:《四川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建设规划》
(二)新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财税政策建议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区域差别化收费。交通需求管理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势在必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交通需求管理的核心举措。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在投资上向公共交通倾斜。建立以多种公交方式特别是轨道交通和 BRT 为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编制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对线网和车站进行优化整合,为乘客提供高可达性的运营网络和无缝衔接的换乘服务[2]。
2.因地制宜,解决结构性失调问题。各级政府应切实根据地区发展具体情况,正确衡量社会需求,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让投资物尽其用,取得更好的产出效能[3]。针对民族地区、贫穷地区,四川省省级政府可以通过财力与政策倾斜,加大对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直接将资金和政策用于地区无力承担的基础建设项目。
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对交通建设项目的预算管理,统筹安排调度资金,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经营性或具有盈利能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市场化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建立统一融资平台,实行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分离,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利用资本市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资金,发挥上市公司融资作用,采用债券、信托、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积极开展融资租赁等资金筹措方案。
参考文献
[1]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建设规划》,2011 年,P2.
[2]四川省人民政府.《地铁公交无缝对接能实现吗?》.http://www.sc.gov.cn/10462/10464/11716/11718/2013/1/24/10245855.shtml.
[3]何涤非.《基础建设与经济状况的相关性研究——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 年 4 月,第 26 卷第 2 期,P38.
作者简介:罗蓓蕾(1992-),女,汉族,重庆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收学院,研究方向:财政学。
作者 罗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