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理论的简要综述

作者
一、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
姜彦秋(1999)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对经济责任关系的主体之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彭振威(2005)认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企业领导人任职期间所在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所进行的审计监督、鉴证和评价的活动,是在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把审计结果人格化,将审计结果落实到人的经济责任上。崔孟修(2007)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对被审计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是指其个人经济职责,根据权责相统一的基本原理个人经济职责是行使经济职权所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审计,它是对特定对象“人”的审计,是审计机关对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履行经济责任状况进行审计,为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继而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基本参考依据。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通过系统化的一系列指标的考核,得到一个定量的分析结果,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客观地量化政绩,促进领导干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最优化,而且还能从一定程度上督促干部廉洁自律,自觉遵守财经法纪,避免和减少违纪问题的发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下笔者就评价体系的原则进行一个简要的述评。
李晓群(2002)研究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设计要遵循全面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彭振威(2005)研究指出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要始终把握好重要性、谨慎性和客观公正性的三大原则,以实现审计评价作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反映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地反映被审计对象的情况,不主观片面,更不带有偏见的这一关键作用。刘世林、牛玉韬(2006)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必须遵循与评价对象挂钩、与评价责任挂钩、与任职目标挂钩、与评价范围挂钩的四大原则。乌晓为(2011)站在为促进胜利油田企业发展的角度,提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责权一致原则,可控性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和谨慎原则。
笔者认为,各人对问题的看法往往会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而原则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看待、处理问题的准则,并且只有正确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原则才是正确的,才是事物的本质。因此在构建适合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时,首先要确立好开展评价工作的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客观性原则,要求我们进行评价的时候要站在一个独立公正的角度,实事求是的评价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不偏不倚。定量与定性分析原则,对于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数字是最好的反映方式,通过数字的高低我们可以看出被审计人的职责履行程度,但是在定量的同时可以关注定性方面的评价,譬如通过对部门同事、下属人员等展开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来综合考察领导人在经济责任方面的日常操作、有无责任执行不力或是腐败等情况。可操作性原则,无论理论设计的多么完美,但是一到操作层面就无法开展的话,那么这样的设计也无济于事,所以评价体系的建立是要有实务上的可操作性,利于审计人员开展审计评价工作。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领导人的审计,因此审计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部分领导人的影响,出具的审计结果或许会缺乏独立性,导致审计风险很大,从而易出现责任定性模糊、评价“放之四海皆准”、报告千篇一律等現象。其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的数据以简单罗列为主,缺乏横向、纵向的对比,说服力不足。再次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体系不健全,除基本指标外,反映经济责任的重要指标过于依赖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指标设计不够规范,难以划分定性与定量评价的内容,各指标之间缺乏关联性。甚者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落实程度实在令人咂舌,很多都是在领导人离任后才来审计,那就算审计出什么问题,那也是于事无补的,因此怎样将任职期间或是离任后的新任职审计结果落实是应进行研究的一个问题。最后笔者认为从领导人本身来说是否其在任职前就树立正确的责任观这是不是应该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应该考虑的一个方面,因为实务界中的审计人员发现很多领导人其实并不是很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经济责任是什么,因而更谈不上有个正确的责任观。人是受意识支配的高级动物,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因此理论界在这方面也应该进行研究,看看审计要如何帮助领导人员建立务实高效的经济责任观。
参考文献
[1] 姜彦秋.谈谈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1999(5).
[2] 李晓群.论建立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12).
[3] 彭振威.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析[J].审计研究,2005(2).
[4] 刘世林,牛玉韬.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J].中国内部审计,2006(12).
[5] 崔孟修.经济责任审计对国家审计的丰富和发展[J].审计研究,2007(6).
[6] 乌晓为.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J].会计之友,2011(1).
作者简介:何娜(1989-),女,彝族,云南蒙自人,西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会计审计。
(责任编辑:刘影)
作者 何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