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
作者

  【摘要】会计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它是我国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会计工作的质量和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普遍偏低,做假账的现象屡禁不止。本文针对该现状,从会计道德的含义出发,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我国会计道德缺失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强会计道德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道德 缺失 原因 对策
  根据某项调查统计,我国从事会计工作人员接近20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这2000万人中,从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就有10万多人。按这种比例,我们不难推断,如果每个人都能自律履行职业操守,那么贪污舞弊、滥用职权、虚假做账的现象或许就不会存在了。可事实上,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不记账、虚开发票等手段抽逃资金、挪用公款,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的事件屡禁不止。例如蓝田股份、银广夏等严重的造假事件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并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在发生后,我们是否应该反省,造成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会计道德缺失?
  一、会计道德概述
  会计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处理会计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和思想范畴,它反映了会计职业中带有规律性和共同性的东西,是各行各业会计所公认和遵守的,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1996年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关于会计道德,涉及对它的评价方面,尽管我国一些地方建立了所谓的会计诚信评价体系,但在操作性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更多地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二、会计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会计道德缺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
  (一)会计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
  人们通常都以为会计是一项严谨的、精确的工作,可实际上,会计的处理由于会计原则或准则选择的余地较大,对于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会计结果,这就为提供虚假会计创造了条件。会计原则、准则、政策等在实务中的使用是需要会计人员利用职业判断的,那不可避免地就会倾向于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者其他目的的会计政策。例如,有些上市公司为了粉饰报表、夸大绩效,进而吸引投资者,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就会在子公司的纳入与否上做文章,由于合并报表编制的范围有很多规定,这就为他们在选择上有了很大的空间,一定程度上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
  (二)社会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道德观,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秀的传统思想受到削弱,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泛滥。会计人员处于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对于部分会计人员或许物质利益成为第一原则,而非职业道德。为了追求自身或者小团体利益,他们可能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丧失会计道德。
  (三)缺乏良好的从业环境
  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职务才受到重视,而会计工作更多的是倾向于一种对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的一种记录,因此,很多公司的领导对会计工作不是非常重视。但是会计也是能为公司创造出价值的,比如合理避税等,于是一些领导会利用会计人员在这方面的优势强令他们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偷税漏税,以为企业谋取最大利益,创造最大价值,否则会计人员就会面临下岗,而且我国目前维护会计人员的保障制度又不完善、健全,这种情况下没有良好的从业环境,很难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会计道德。
  (四)会计道德的教育因素
  会计道德缺失表面上是受不良的社会因素影响,但具体而言与教育程度不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我国,学校教育中,会计专业类重视的是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对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讲授则较少甚至没有;在工作中的培训中更多的也是注重职业技能的提高,已达到为企事业单位减少纳税的目的,对会计道德方面的培训涉及甚少。不管是在学校还是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还有待提高。
  (五)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善
  尽管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了对于会计违法行为,会相应地追究其法律责任。但是它对公司造假的处罚更多地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对单位处罚重,对个人处罚轻,这样一来,对会计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处罚力度不够,致使他们产生侥幸心理,会计造假事件会继续发生。例如,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目前还处于买方市场地位,他们为了迎合上市公司的不合理要求,出具虚假报告,而往往是由于造假收益高于造假成本才导致这种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同时,现行会计机构的设置、领导体制以及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以及社会舆论等都不具备监督者所应有的独立性,监督机制还不完善。
  三、会计道德缺失的对策
  分析了产生会计道德缺失现象的原因之后,根据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我国的会计道德建设。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是指建立专门的评价机构,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信用信息资源为基础,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明确的评价内容、规范的等级标准来准确反映会计人员道德状况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建立独立统一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构。例如可以由国家财政部领导成立一个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委员会。②建立单位和个人的信用档案。相比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信用档案建设几乎为零。我们可以采取国外的一些举措,将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单位和个人记录在案,以督促他们增强会计道德意识。③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方法和制度。在方法上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与内部评价为基础,结合社会评价、外部评价,使得整个评价过程都处于社会监督中。制度上可以统一规范对信用评价机构管理,建立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等。
  (二)优化会计从业环境
  我国现有的会计人员很多都处于领导的高压下,不得已才做出一些违法行为。他们面临着被解雇等各种风险,而又缺少保障他们利益的一些法律规章,从业环境不尽如人意。从这个层面上说,建议可以从优化会计环境,建立一些对会计人员有保障作用的法律法规,并在企业内部尤其是领导层多宣传一些关于会计重要性的信息,杜绝他们利用强权逼迫会计人员做假账。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与社会道德直接相关的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并加强执行和监督体系,只有这样,会计道德的构建才有保证。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道德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是会计工作相关机构、部门必须做好的工作。在学校乃至工作的单位中应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不能只重视职业及技能而忽视了职业道德。具体而言应该从职业精神、技能、遵法守法等各种加以教育并做好宣传工作。例如,在学校可以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培训的重点,将其纳入会计原理,作为一门主要学科进行教学;在工作中,加强会计和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一些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让学习人员从案例中吸取教训,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将职业道德纳入员工的业绩考核当中,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四)加强监督,加大惩罚力度
  监督管理是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考虑明文规定要求各单位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从制度上监督单位内部的会计等工作,在建立信用档案的时候可以将档案供社会查阅,让他们处于社会和媒体监督之下,这样无形中会增加他们的压力,减少造假的可能性。对于企业内部而言,应该完善其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另外,对于会计人员制造假账、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惩,加大惩罚力度。如对会计造假的上市公司要立即退市,对造假的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吊销资格证书,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职业等。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这个职业赖以生存的基礎,它是会计人员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如果会计人员丧失了职业道德,将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最终使得整个社会对会计失去信任。而中国目前的现状,会计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将其完善。相信我们若针对会计自身局限性、社会环境因素、从业环境、教育因素、法律监督机制等这些导致会计道德缺失的原因,做到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优化会计从业环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监督,加大惩罚力度等,我国的会计道德建设一定会走上新的台阶,会计的整体水平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波尼蒙.会计职业道德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李文华.浅议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J].河北煤炭,2009.
  [3]傅锡原.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张瑾(1980-),女,汉族,山东省肥城县,就职于大连教育学院,会计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责任编辑:唐荣波)


作者 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