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面临的现状及整治对策

作者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与之同时贪污腐败舞弊的案件层出不穷,在这些案件当中,明显能够看出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严重的缺失是造成了这些案件的发生重原因。针对当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严重缺失,本文从企业制度的内部控制、外部的法律法规和企业领导人、会计人员自身等各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的有关对策,以期尽快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走出尴尬的境地.重获人们的信心。
[关键词]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监管机制 整治对策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建设的必要性
(1)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是否称职的标准。
(2)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有利于培养会计行业合格从业者,其次是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最后是有利于形成清新廉洁的社会风气。会计推崇职业道德,是社会对会计职业的必然要求,否则,我们这个社会将没有“诚信”可言。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加强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亦相当迫切。
二、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还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
(1)违反会计制度,作账弄虚作假。一些会计人员在本单位、本部门利益与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会计准则》的要求,串通单位领导,为他们的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甚至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在现实当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不少公司、企业等单位都有所谓的“内外两盘账”,内账是给单位内部人看的,这盘账往往是真账;而外账则是用来给外部人,特别是税务局的人看的,这盘账基本上都是假账,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偷税漏税。
(2)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追求私利。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都是会计职业道德严重缺失的表现。
(3)部分单位的会计监督制度形同虚设。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每个单位都应该有对本单位的会计账务部门进行监督的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往往只有会计监督制度,但是从来就没有真正落实执行过。虽然有些政府部门每年都要进行检查,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弄虚作假之风,让会计监督制度形同虚设。
三、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1)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是上下级从属关系,在现实当中,因为会计人员的聘用、任免和工资奖金以及福利待遇等很大程度上与企业负责人有直接关系,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因此容易出现部分会计人员不愿抵制企业负责人的错误决定,甚至迎合单位负责人的现象。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2)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称。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且从业技能低下,这些会计人员由于自身不求上进,不思进取,他们缺乏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的精神,导致他们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无法保证真实可靠,所以他们从自身素质上不能完全有效地保证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3)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法律意识不强。少数会计人员因为道德素质比较低,对法的意识比较淡薄,为了谋取个人的经济利益,从而做出了一些触犯法律的事情,比如挪用公款等等。有的会计人员墨守成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4)政府监督执法不力,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造成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恶性循环。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因为法律法规对会计人员威慑力不足,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这间接鼓励了会计人员的违法乱纪。
四、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出现的种种乱象,我们必须正视现实,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为了让这一行业健康有序地良性发展,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百.建立和完善提高道德水平的教育机制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与教育不够有很大关系。因此,首先应在会计学历教育中开设职业道德课。同时对在职的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专业及品德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自觉地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1)需要切实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避免一人做多个岗位的工作,还有减少会计因领导操纵而造假的可能性,优化会计环境。(2)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委员会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
(三)健全监管机制,完善奖惩制度
(1)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管组织。监管组织的建立,根据我国的实际,可以分两步走,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先在中国会计学会下组建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这一步相对容易做到。待条件成熟后,建议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单独组建中国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权威性较高,负责全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管。
(2)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
建议结合会计证的年度检查,对全国的持证会计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道德行为档案。根据档案记录,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违法违规情况严重的,要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推进会計委派制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使会计人员与单位领导脱离人身依附关系,保障会计人员的从业独立性。当会计人员应该从原单位分离出来后,国家可成立一个会计管理专门机构,作为会计人员的管理部门,对会计人员的任免、人事、考核等进行统一管理,由会计管理部门有偿向各单位委派会计。只有这样会计人员也能挺起腰杆堂堂正正地做会计,避免那种“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现象发生。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加强我国会计道德建设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丁俊超浅析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弊根及出路江门财会,2007.2
[2]吕乃珍会计诚信缺失原因与对策.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3.4
作者 叶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