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弱化的美元霸权,中国应何去何从

作者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元霸权的兴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实现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然后从美国自身和世界其他国家两方面论述了美元霸权地位弱化的原因,认为美元霸权的弱化是相对的,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顺应了历史潮流。最后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呼吁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加强人民币在亚太地区影响力和保持外贸政策的相对稳定。
【关键词】美元霸权 兴起 弱化 应对策略
经过此次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以美元这一单一货币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导致目前世界经济不平衡的罪魁祸首。而通过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元的霸权地位也不再像从前那样不可撼动。面对日益弱化的美元霸权,建立多元化的国际国币体系呼声渐高,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我国更应认真对待、好好把握。
一、美元霸权的兴起
在19世纪,由于英国在世界上的强大实力,英镑在国际货币关系上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经过一战后,英国及英镑就逐渐丧失了这种在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大危机中,英镑的霸权地位逐渐丧失。经过二战的洗礼,英、法、德、日等国的经济已经一塌糊涂。纵观世界,只有美国的实力通过这两场战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到1945年美国甚至积累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财富。此时的美国就像一匹黑马,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经过两场耗时的世界大战,各国的货币大肆贬值,国际货币市场毫无秩序可言,国际贸易无法正常开展,这给各国想要迫切恢复本国经济带来沉重一击。因此,选择一种强势货币来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秩序是当时整个国际社会的迫切需要。而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就开始筹建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而实现其在世界经济上的霸权地位。
虽然后来接连引发的几次美元危机,使美元陷入了“特里芬两难”的境地,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但美元长期处于世界货币的统治地位,使得世界各国依然对美元有着强烈的依赖。美国负责发行美元纸币,其他国家则生产各种产品再以美元卖出,然后将获得的美元用来清偿以美元标价的外债,或是积累美元储备来维持本币在外汇市场上的汇率。虽然知道美元的不稳定性,但各国又不得不这么做,否则就会以本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流失作为代价,使本国的经济遭受重创。而美国则是乐得其所,长期保持着“双赤字”,一边欠着全世界的债务,一边却又有着高消费率、高经济增长率。美国毫无顾忌,因为有着世界人民在为他们买单。总之,由于美元霸权的存在使得美国民众可以无节制的负债,进行过度消费,而美国的经济又处于双赤字之中,这就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二、美元霸权的弱化
(一)美国自身方面
一方面,从经济角度来讲,美国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心,其根本问题在于消费者存在过度消费和借贷的现象,而美国政府又存在着巨额的财政赤字,在国际贸易上也存在着巨额的贸易赤字,再加上金融机构不顾自身的承受能力,过度承担风险来获取收益,使得很多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即使是像雷曼兄弟这样的百年机构也未能幸免。随着这次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美元的国际信心受到重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而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又遭受了第二波打击,股市暴跌、大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失业率高居不下,就连代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典模式的“华盛顿共识”也遭到了国际社会普遍的质疑。
另一方面,从政治和军事角度来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的国防开支持续增长,其在海外的军事基地也逐年大幅增加,其庞大的航母舰队以及先进的武器设备,无不彰显着美国的军事实力,是不容小视的。但是美国也是一直靠着它在国际上“至高无上”的战略地位来行使它的“国际警察”的特权。就像如何依靠两次世界大战起家的方式一样,美国依旧依靠军事资源来巩固其霸主地位。它就像是一个无形的“黑手”,隐藏在骚乱之中。然而这样频繁地涉足于各种局部战争,也使得美国政府面临很大的压力。从伊拉克战争后,美国的实力就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数千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不仅使其政府财政面临着严重赤字,也引起了国内民众的不满;而由其所谓的反恐战争所导致的局部动荡不安,乃至世界各地出现的严重威胁民众生命安全的恐怖袭击,也使得全球的反美情绪持续高涨;更糟糕的是,一向关系密切的美欧同盟也出现了裂痕。
(二)世界其他国家方面
从整个世界来看,美元霸权的弱化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崛起而说的。如今,世界的经济版图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金砖国家的崛起使得一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幅增长,缩短了与美国之间的距离,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支配地位在逐渐减弱。而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各国为寻求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就从未减少过。经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呼吁设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储备资产的声音越来越大,这充分体现了世界各国希望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的迫切意愿。
与之相对应,以欧元、人民币、卢布等为代表的多种货币在不同的区域经济中兴起。欧元的设立使得欧元区的整体经济规模和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均处于世界首位,欧元也用它的实力挑战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经过30年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都变得举足轻重。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也愈加重要,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正在稳步前进。这种向多元化发展的国际货币体系能够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多个国家、多种货币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能够避免对单独某一种货币的过度依赖。美元霸权的弱化趋势不可避免。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呼吁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让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的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数次变革都未能解决这个问题,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专家认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从理论上说不仅要保持供给有序,而且还能及时地根据需求和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并且不会受到某一个国家经济或是其他方面的影响。而主权信用货币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因而,创造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来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从而降低未来危机发生时的风险。
(二)加强人民币在亚太地区影响力
为了加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国家利益,我们应当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国际化进程不能一蹴而就,首先要先实现人民币的周边化、区域化,让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以硬通货的形式得到这些国家的普遍认可,使之具备在一定范围的国际可接受性,从而成为区域性货币,减小对美元的依赖。
要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结算、投资的使用范围,与相关国家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是很好的选择。事实上,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一直都在流通。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逐渐开展,人民币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部分地区的交易货币。在亚洲的很多国家,尤其是东盟的一些国家都非常愿意用人民币来进行贸易结算。目前,我国已经与蒙古、巴基斯坦、泰国、韩国、马来西亚、阿联酋、土耳其等国的央行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加强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成为区域性货币,进而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话语权,更能争取建立一个有利于中国的国际金融格局。
(三)保持外贸政策的相对稳定
我国对外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内则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也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目前我国仍然是出口导向的国家,出口占我国GDP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再加上近些年我国与周边国家签订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都是为了促进双方之间贸易沟通,进而从外贸上对我国的国家利益实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对外贸易的相关政策至关重要。
这次的金融危机虽然并未对我国造成重创,但却使我国的出口企业陷入寒冬。我國的出口仍面临严峻的形势。由于各国经济复苏疲软,欧债危机又危险重重,国际需求疲弱,企业的订单不足;当前全球通货膨胀趋势明显,企业承担的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再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对本就本小利薄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因而我国要保持外贸政策的相对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尤为重要,同时国家也要为出口企业提供相关的保护和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应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刚,潘成夫.美元霸权的衰落与中国经济的崛起——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进展[J].国际金融,2012(03):27-31.
[2]雪梅.美元霸权的形成、发展及其衰落趋势[J].保定学院学报,2010(01):58-60.
[3]沈文辉.中国应对美元霸权策略的现实主义视角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03):93-97.
作者简介:郭紫嫣(1990-),女,北京人,就读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 郭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