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财务绩效

作者作者

  【摘要】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出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评估,借助于spss16.0软件,对我国2007年跨国并购金额较大的中国工商银行2007-2010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海外并购财务绩效短期内没有得到改善而长期发展态势良好,其财务指标综合评分呈现V字型。其次,随着并购后时间的推移,因子的经济意义逐渐模糊。
  【关键词】财务绩效 跨国并购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并购浪潮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不断地使用并购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我国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跨国并购,且商业银行海外并购交易日趋频繁。但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这一历程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学者对发生海外并购事件行为的企业财务绩效进行了大量研究,结论却始终不一,有的认为海外并购改善了财务绩效,有的认为海外并购财务绩效短期内没有得到改善而长期发展态势良好,有的则认为短期内改善了企业财务绩效而长期却是降低了。
  本文以2007年进行跨国并购的中国工商银行2007-2010年四年的相关财务数据为基础,试图提取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后财务状况的主要影响因子,并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跨国并购后财务绩效的变化情况,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战略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之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商业银行进入全面开放的时代,境外银行纷纷在中国抢占市场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逐步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跨国并购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主要是引入外资、吸收存款、发放外汇贷款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开展国际上的金融合作從而大幅提高外币资产比重,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筹资融资,将本土的金融服务向境外延伸。第三阶段属于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真正实施阶段,主要标志是建立了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客户群也扩展到了国外。
  二、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模式
  本文所指的跨国并购包括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我国商业银行并购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并购,二是在境外设立子公司,三是直接参股当地银行。
  直接并购模式下,为并购方快速进入该区域赢得时间。主要有如下特点:第一,可以省去向当地政府申请开行、选址等费用;第二,不受当地政府对外资银行机构设立和业务范围的监管的限制;第三,可直接改造利用被收购方已成熟的完备的运作体制和人才库;第四,学习被收购方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
  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主要适用于在长期规划中没有找到合适的并购对象的商业银行。东道国一般对无论是分行还是子公司,都按照子公司监管。其有如下主要特点:第一,在境外直接设分行困难多,申办周期长;第二,在境外直接设分行费用成本高,盈利困难。
  直接参股当地银行的并购模式下,两国可通过参股银行进行业务合作,促进两国的贸易,投资往来的融资以及结算。其主要有如下特点:参股双方实现一定的互补性,进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三、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
  跨国经营是银行业共同的战略目标,但各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现有资源,制定不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在进行实质性拓展海外市场时,要根据东道国的外资准入管制、业务限制监管要求、客户资源等情况,选择新建投资或者跨国并购。我国银行业的跨国并购处在起步阶段,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并购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我国参与全球并购的主要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第二,并购规模还不够大。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并购规模高达上百亿,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规模还相差甚远。第三,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大多属于简单外延式并购。
  四、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财务绩效
  从理论上来讲,并购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市场效率等良性效应,从而创造价值。国际银行业的并购十分活跃,银行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中资银行不加快并购的力度,面对外资银行的频繁并购,中资银行就会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被动。
  银行跨国并购的有利财务效用主要表现在:(1)税赋效应:通过不同企业不同资产税率的差异来实现。(2)预期效应:主要是指由于兼并使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3)协同效应:不同银行的主要业务擅长不同,并购使得这种优势能够体现出来。
  银行跨国并购的不利财务效用主要体现在:(1)不良资产:并购方可能由于有大量不良资产,而使得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绩效有了很大幅度的下滑。(2)规模负效应:并购后导致企业规模过大,边际要素产出呈现负增长。(3)企业整合冲突。
  五、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成长能力等方面。选取了一下七个财务指标:X1:基本每股收益。X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X3:资产负债率。X4:营业收入增长率。X5:净利润增长率。X6:总资产增长率。X7:资本充足率。则:
  F1=α1X1+α2X2+α3X3+α4X4+α5X5+α6X6+α7X7
  F2=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
  F=F1+F2
  其中,F1为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F2为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F则为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
  根据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查阅所选中国工商银行2007-2010年度的公司年报,取得相关的财务数据实证分析,运用spss16.0,进行因子分析,结合Excel,得出工商银行四年的财务指标综合得分:工商银行2007年综合得分为0.255617;2008年综合得分为-0.30466;2009年综合得分为0.231904;2010年综合得分为0.223426,见图1。
  可以看出,工商银行在进行跨国并购的当年,财务指标综合得分比价高,而在并购后第一年达到最低,然后再上升,呈现V字型。
  六、结论
  从图1可以看出,并购当年工商银行的财务绩效综合评价都有了很大提高。但2008年的情况显示,各行均有较大幅度下滑。然后在达到底部之后又迅速在第三年(即2009年)反弹。在此后的2010年有较小幅度的上升。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海外并购财务绩效短期内没有得到改善而长期发展态势良好。
  本文认为,之所以2008年工商银行财务绩效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主要是基于如下的原因:首先,跨国银行并购,第一年的整合可能比较麻烦。作为刚刚经历大型海外并购的企业,其各方面都会受到较大影响。整合阶段是并购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其主要涉及企业管理层、股东、工作人员、客户市场、银行同业、银行监管机构等众多利益主体的整合。其次,2008年的整个全球经济形势也是工商银行综合财务绩效下降的主要原因。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到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后其综合财务绩效的变化,有助于对我国商业银行跨国进行一定的分析。鉴于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还不是很多,并且受各种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研究还不是很容易。
  参考文献
  [1].David A.Becher. The Valuation Effects of Bank Merger.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Vol·25, No·6,2000,pp189-214
  [2]陈雯,窦义粟,刘磊.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7,12(17):8-21.
  [3]刘笑萍,黄晓薇,郭玉红.产业周期并购类型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9(03):135-153.
  作者简介:王媛(1988-),女,浙江永康人,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 王媛

我们使用 Cookie 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