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福建省临港产业集群的对策探讨

作者
作者

  【摘要】福建省做大做强工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是加快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本文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就福建临港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 临港产业集群 对策
  
  福建省属于沿海省份,港口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临港工业渐具规模,培育形成临港产业集群,是实现福建省从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的重要途径,其重点在于充分利用福建省丰富的港口资源带动福建经济的发展,开拓港口发展腹地。但福建省临港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主导产业特色不明显,尚未形成区域品牌效应,不能发挥出产业集群应有的规模效应、范围经济效应,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围绕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目标,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发展蓝图,高起点做好控制性规划,增强规划约束力,引导临港工业健康发展,划定港口远期建设预留区域,为港口和港口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空间,这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就必须科学合理配置陆域资源,锚地和海岸线,协调仓储、海港工业、物流等用地布局。要加强对海岸线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坚持“深水深用,浅水也能深用”的原则,提高岸线开发利用效率,对依港而建的工业和仓储项目,要开拓港口腹地,引导向陆域纵深发展,促进港口资源的高效协调有序开发。福建省六个主要港湾区要根据各自的功能定位、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结合域总体发展规划、港口布局规划、海洋功能区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突出产业特色、比较优势,相互衔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强化专业化协作,延伸产业链,形成发展布局合理、产业分工明晰、竞争优势明显的临港产业集群。
  二、夯实基础,优化环境
  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自然要依赖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集疏运条件。按照畅通快捷的要求,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的港口码头、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国家和省级干线公路和民航机场等现代交通网络,是推进临港产业集聚的基础条件。重视软环境建设,地方政府要尽可能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服务环境,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优质服务。要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引导设立咨询型的智囊机构,解决单个企业不易解决的问题,诸如国内外市场信息的收集、筛选等;要以“一条龙”服务的办法,简化审批制度入手,为企业快速办理注册、用地、投资、立项等手续,解决户口问题,为企业引进人才、合资经营牵线搭桥;要积极推动专业化服务机构和中介协会的培育和发展,包括建立咨询、会计、审计、仲裁、研发、测试等方面的服务机构,真正发挥技术监测与监督部门等规制管理机构的作用,以及与传媒的沟通;组织参加以拓展市场和提高产品知名度为目的展销展览。
  三、政策引导,促进集聚
  产业集群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公共主体制定实施的、以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的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总和。产业集群政策要从集群的区域发展规划引导入手,从土地利用、财政扶持、创新激励、金融信贷、中介服务等各方面制定有利于产业做大做强、高度集聚的良好的政策体系。根据产业集群区域布局调整土地使用类别,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环境下,要充分把握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的契机,在港区、开发区、保税区、科技园区等区域内的土地调整为工业、商住用地,以满足产业集群发展用地需求。要围绕集群定位,创新中小企业创业机制,制定并组织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产业目录,促进产业集聚。要制定优惠政策,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对企业进行科技规划验收补助、专利奖励、新产品鉴定补助,对技改项目予以财政贴息,对评定的诚信企业予以所得税减免等,形成创新激励机制,让引进的外资能够有效拉长集群产业链,弥补集群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空白。要构建促进产业集聚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由于产业集群中除了龙头企业外,配套的中小企业众多,而临港的产业大都是原料、产品大进大出的企业,占用资金流量大,目前在银根紧缩的环境下,更要为业内企业提供金融产品服务,要建立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担保机制,优化融资环境。在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扶持民营经济,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四、项目带动,形成集群
  龙头企业对产业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因此政府塑造产业集群内企业主体、促进企业集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围绕集群定位,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重点企业和关联性企业。要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大型项目为依托,建立企业集聚的平台,紧紧依托我省六大深水港湾的优势,大力推进开发区、港区的建设,发展依靠港口实现大进大出优势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建材、新型材料等一批战略型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竞争力。石化产业集群要积极推进厦门的翔鹭石化、湄州湾的泉港炼化一体化项目、罗源湾的恒逸石化等重点项目建设;汽车产业集群重点是建设福州青口汽车城和厦门汽车工业城;冶金产业重点抓紧建设鑫海钢铁、亿鑫钢铁、德胜镍业、吴航不锈钢、中铝瑞闽的一批冶金龙头企业;能源项目要以连江国电、长乐华电、罗源鲁能等一批重点项目为龙头,形成福州能源产业集群;以泉州30万吨修造船项目和福州罗源的华东船厂30万吨修造船项目为龙头,建设厦门、泉州、福州、福安四大船舶基地。
  五、创新协作,打造品牌
  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品牌建设。产业集群的品牌建设有两条途径,一是凭借核心企业的优势,围绕核心企业的品牌进行,使原有的品牌美誉度更加扩大化,如石化产业集群要扩大厦门翔鹭石化及延伸的产业链项目柯达等品牌的打造,汽车产业集群就要以福州青口汽车产业基地和厦门汽车制造基地打造东南汽车和戴克、金龙品牌;二是众多相对独立的企业以产业优势为依托,以地方特色为旗帜,共同塑造区域品牌,如要在泉州和长乐建设纺织服装、鞋业产业集群的品牌。福建的临港产业集群应该在不断强大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以高质量、高品位、多品种、多名牌提高附加值,产品上升到国内中高端市场,树立新时期的信誉,打造集群区域品牌,并在行业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植斌.论浙江临港产业的发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3).
  [2]惠凯.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临港优势”[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陈勇智等.福建省石化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11).
  作者簡介:陈志(1989-),男,福建福鼎人,助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学。
  
  


作者 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