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清产核资及产权管理浅探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厂网分开、资产重组、多家办电等多项改革的顺利完成,我国电力行业逐渐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开展供电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电力监管委员会的部署和要求,也是适应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供电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强化产权的监督与管理,是供电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供电 清产核资 资产 摸底 产权
2012 年 2 月 16 日,中央企业产权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到会并作题了「调整结构优化配置,夯实基础提升管理,推动中央企业产权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讲话,要求中央企业产权管理工作要着力夯实基础,服务改革发展;着力建立合理产权结构,提升管理水平;着力优化产权配置,推进合理布局;着力增强资本运作能力,保障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供电企业改制沿革及现状
随着电力行业厂网分开、资产重组、多家办电等多项改革的顺利完成,我国电力行业逐渐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从而确立了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所有制多元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两大电网公司和新疆兵团为中央国有企业;地方水电、内蒙古、陕西地方电力公司和山西国际电力公司为地方国有企业;还存在一部分农垦、林场、油田和煤矿等自供自管的独立供电企业;少量原来为地方国有的供电企业改制为上市公司。2003 年 3 月 20 日,我国基础产业领域的首家政府监管机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正式挂牌,这是电改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电力改革造就了新的电力工业格局,电力行业的以政府行政审批为主要方式、多头分散管理体制逐渐被打破,政府管理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并存的状况发生了改变。可以说,正是这些与时俱进的调整和改革,促进了供电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保证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供电企业和所有国有企业一样比较突出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垄断经营,电力行业明显存在成本高、人员多、效率低和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厂网不分」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使供电环节难以形成公平竞争环境。二是省间市场壁垒继续阻碍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改革开放初期鼓励各省自行解决缺电问题的方针曾经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但在电力资源的配置上,出现了「分省平衡」和「地方保护」等问题,不利于跨省电力市场的形成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现行管理方式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电力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政企不分,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管理权限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和重叠。
二、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
开展供电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电力监管委员会的部署和要求,也是适应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企业清产核资,摸清供电企业「家底」,有利于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企业产权结构情况;加强供电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确保电力工业整体改革的推进;理顺产权关系,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殖的目标。这项工作不仅必要,而且非常重要,对供电企业的发展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清产核资工作的总体任务是:全面摸清电力系统供电企业资产的分布、存量、结构、新旧程度及效益状况,理顺产权关系,促进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逐步提高供电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益,为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清产核资工作的主要内容及目标是:
1.资产清查。对企业各类资产、负债和各项权益进行全面清理、登记、核对和查实,摸清全部「家底」。
2.产权界定。对企业自己占用的资产以及对外投资、联营的资产进行清理和界定,依法确认其所有权的归属关系。
3.价值重估。对企业中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进行重估,解决账面价值不实问题。
4.资金核实。按国家清产核资有关政策规定,对企业经过资产清查、产权界定、价值重估后的企业资产实际占用量进行重新核实,并对清出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产权登记。对企业占用资产的产权,依据法律经有关部门进行登记,在法律上得以确认。
6.建章建制。建立健全本企业各项资产(资金)管理制度,以加强内部的经营管理及约束机制,确保资本金保值、增值。
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应当遵循「三公原则」,对于资产清查、价值重估、资金核实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委托具备优良素质和良好声誉的中介机构进行,要坚决拒绝过去那种自己人内部审计、内部评估的不透明操作,力求使资产状况真实、完整。同时要严格依照国资委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等法规规章的要求,极其慎重地开展产权界定、产权登记和产权交易等工作,确实维护出资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完成。
三、供电企业产权归属的一般状况
清产核资只是「摸底」,盘活资产才是目的。虽然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们的供电企业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尤其是股权多元化和竞争机制的引进,极大地丰富了电力企业的资金来源。但是就电力行业而言,实行公司制以后,对大多数企业来讲,由于国有股仍然占绝对控股或独资地位,企业最大或唯一的股东还是国家,国有股仍然是供电企业最主要的资本构成形式,换言之,我们经营管理的仍然是国有资产,因此供电企业的产权管理实则就是对国有资产的经营与管理。
四、产权管理的核心与难点
如前所述,一般情况下供电企业的产权归属均属于国家。问题在于,国家并不具有自然人那样的意志,或者说国家的意志最终需要「人」来体现及执行,因此,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关系的确定及权利义务关系的明确正是企业产权管理的核心与难点。
目前电力企业公司化改造后的公司均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股东会和董事会的作用并不明显,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实行的是总经理负责制。依照现代企业理论这就容易形成所谓的「内部人控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供电企业都是按照这套模式在运作。并不是说「内部人控制」就一定会产生经理阶层的短期行为有可能损害出资人(国家)的利益,毕竟供电行业有它的特殊性——产品单一且很大程度上实行统一调度,但是按照国家对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及产权管理的要求,供电企业距公司化规范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此可见,所谓出资人必须到位——不仅仅是简单的明确身份,而是要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切实担负起股东、特别是大股东的职责,真正履行出资人的权利与义务,这样才可能有效地实施产权监管。出资人的主要职责包括:(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2)指导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3)依照规定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监事会;(4)依照法定程序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5)通过统计、稽核等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6)履行出资人的其他职责和承办本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与此同时,出资人还担负以下责任:(1)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2)保持和提高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领域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3)探索有效的企业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4)指导和促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管理现代化;(5)尊重、维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自主权,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6)指导和协调解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供电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强化产权的监督与管理,是供电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使供电企业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内在动力和活力的市场主体,把国家电网建设成为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供应公司、以国内为主的跨国公司,牢牢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国企改革涉及面广,而其核心和难点就是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新型国有资产运营机制。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 邹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