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不平衡中加工贸易的作用

作者
作者

【摘要】贸易不平衡问题由于牵涉我国贸易转型、释放内需、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而被广泛讨论。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 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中,加工贸易是 1756.4 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国出口的 54.1%,加工贸易顺差是 1537.5 亿美元,占整个中美贸易顺差的 75% 以上。笔者认为,由于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要讨论贸易不平衡问题也得从我国的加工贸易入手围绕经常性项目与资本项目两个方向展开。

【关键词】加工贸易 贸易不平衡 FDI 经常性项目 资本项目

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保持了高额的顺差,随着高额的贸易顺差我国也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但是,由贸易不平衡带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贸易摩擦加剧、外汇储备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我国经济受国际变化冲击巨大。特别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出口遭受重创,对我国经济增长拉动力也不从心。

加工贸易属于两头在外的生产与贸易方式,即原材料依赖进口、最终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大部分由外商投资(FID -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企业进行。而加工贸易对我国贸易不平衡的影响也主要有经常性项目与资本项目两个方面。

一、加工贸易对经常性项目的影响

「大进大出」是商品加工贸易的一大特点,因为其需要大宗的进口原材料,然后大宗地出口加工好的成品。由于加工贸易处于众所周知的国际贸易「微笑曲线」的底端,是附加值最低的地方,由于加工环节并不会产生多少附加值,其加工后的成品比起原材料来说并未增值多少,当外国经销商采购后经过包装、市场营销附加值大增,并且许多加工企业属于 FDI,结果,看着源源不断的中国商品流向外国,其实,这些产品真正的老板大部分是外资企业,使得「顺差留在了中国,利润带到了外国」。

我们可以以一个芭比娃娃为例:一个最基本的芭比娃娃在洛杉矶零售价为 $9.95,但在香港的出口价是 $4,其中 $2.5 为港人所得,$0.65 是进口的材料成本,所剩下的 $0.85 则为国内所得,包括工资、管理和折旧、税费等,以及老板的利润。换句话说,每出口一个芭比娃娃就会产生 3.5(4 - 0.65)美元左右的贸易顺差。如果加工企业是 FDI 企业,外资出于避税考虑会将利润通过关联交易输送到国外,因而会压低加工企业出厂价(外商控制的加工企业注册地在中国是我国居民企业),提高出口价格(国家会实行出口退税),使得一个「芭比娃娃」带来的贸易逆差在 4 到 5 美元左右,但加工企业仅仅只得到了 0.65 美元。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我国的加工企业来说加工贸易是「大进大出」,而对于外资老板来说是「低进高出」,这一低一高之差乘以每年我国巨大的加工贸易总量变为了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一部分,概括起来就是在由我国加工贸易产生的贸易顺差中,外资的巨额利润隐藏在了其中,他们拿走了利润,把巨额的顺差数据留给了中国。只要加工贸易有利可图,其势必形成出口国大额贸易顺差。

二、加工贸易对资本项目的影响

由于资本逐利的天性,加之我国劳动力在价格、质量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低廉的环境成本、资源成本、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优惠,使得我国的 FDI 总量连连攀升,2009 年为 918.04 亿美元,2010 年为 1,088.21 亿美元,2011 年为 1,176.98 亿美元。加之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我国的海外直接投资总量较少。

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增加了资本项目下的顺差额,另一方面由于很多 FDI 投资于加工贸易领域,又成为增加贸易顺差的主力,因而,外商直接投资对双顺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构成双顺差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在以往的高额顺差中有一部分是伪装成贸易的热钱流入,通过进出口的低报高报或跨国公司内部转移定价等方式,很多国外的游资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因此,人民币升值对渗透进加工贸易的外资影响不大也对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解决帮助有限。

归纳起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具有独特的成本优势,使得出于整合产业链降低成本、避税等考虑的外商资本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的加工贸易也成为外资进入我国的重要渠道。因此,加工贸易是构成我国国际贸易「双差」的关键一环。

三、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在贸易不平衡情况下的隐忧及建议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我国加工贸易给我国贸易带来的依赖性以及所造成的贸易不平衡的不可持续性。首先,加工贸易很大程度上是「上没有研发技术,下没有品牌市场」的代工,对外商订单依赖度极高,但是其可替代性极强,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环保资源政策更加严格,只要有比我国更好的新兴市场出现,外资就会随时抛弃我国的加工业。由于依附于外商,加工贸易造成的经常性项目巨额顺差中有很多是「我们的数据,外商的利润」,带来的外汇储备中也有不少是外商以美元表示的利润。这样,在消耗了我国大量资源后我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利润,反而造成了大量的外汇占款形成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汇储备风险增加。同时,国际市场上的供求矛盾必然表现为各国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的加剧,致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让我国在国际上成为贸易保护的众矢之的。

因此,我们应当提前对此作出反应,关键是优化我国贸易结构,将我国目前加工贸易为主的结构转变为服务型第三产业(如软件、信息咨询服务、物流、影视文化产业出口)为主的结构并对原加工贸易由成品加工贸易向关键零部件加工贸易转型。同时,致力于扩大我国内需消费解决内需这里主要是讲居民消费需求,就要求解决好三农问题,还有缩小居民收入差距。2005 年中国的最终消费是 58000 多亿元,而资本形成为 62000 亿元,投资大于消费,说明消费应该增加。扩大内需的一个办法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发达国家工资占 GDP 比例约为 50% 至 60%,而我国只有 16%。

参考文献

[1]周晓唯,张璐.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考与政策建议——兼论中美贸易逆差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06).

[2]陈健萍,石津铭.对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7).

作者简介:刘依兰(1992-),女,湖南长沙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 刘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