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作者
作者

  [摘要]从2008年11月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全国信贷投放的增长异常迅猛,仅2009年上半年的信贷投放就高达7.37万亿元。在高速信贷投放的主体中,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是其中最为活跃、也是最为引人注目、同时也是最值得关注的融资主体。
  [关键字]地方政府 融资 风险 对策
  
  一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现状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政府承诺函和设立政府偿债基金作为还款保证,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肥瘠不一的项目。
  (1)融资平台的规模。根据央行统计,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国共有各类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近1万家,贷款余额约9.09万亿元,而2010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7.95万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9.16%。据中金公司预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在2011年将达到顶峰。(2)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从融资渠道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均是以银行贷款为主,其他融资形式为辅,其中主要为银行借贷和发行城投债。(3)融资平台的资金投向。融资平台资金主要用于政府项目投资,投资的重点依各地的市政规划和融资平台职能划分的不同各有侧重。大体而言,地方融资平台资金投向公益性项目或低收益项目占比较大,现金流收益少,融资平台整体盈利率低下。(4)融资平台还款来源。中金公司估计只有30%左右的项目能够依靠项目自身现金流偿还贷款本息。大约70%的贷款需要土地开发权,地方政府财政安排等第二还款来源支持。
  
  二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
  
  从积极作用看,地方投融资平台通过大规模融资并推动城市化建设,为中国应对危机和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论是从微观的风险管理角度还是从整个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存在明显的风险。
  
  (一)贷款风险
  (1)责任主体模糊。融资平台公司治理结构多样化,没有统一体制,存在缺陷。这些融资平台公司权责混淆,责任主体模糊。(2)合规性风险。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符合风险收益一体化要求的投融资主体。融资平台公司注册资金和项目资金大都不实。另一方面,政府对金融机构贷款的任何担保或变相担保、承诺等支持行为目前仍不受法律保护。(3)政府偿债风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绝大部分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其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限长、收益率低,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一旦不能偿还到期贷款,便转化为地方政府的债务,给政府信用带来很大风险。当地方财政出现偿还困难时,这部分贷款最终成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或由中央财政埋单。
  
  (二)运营风险
  (1)融资渠道单一,集中于银行贷款。融资平台90%的资金来源于银行信贷,风险较为集中。(2)资金投向不明,使用不规范。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时,通常会注明融资流向及用途,但实践证明,很多融资平台的资金投向并不按章程办事,原本要流向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却流向了房地产领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市泡沫,资金未发挥其真正用途。(3)运营管理机制不完善。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近年来新成立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还很低,投融资运作管理能力明显不足。
  (三)财政风险
  融资平台融资时是以地方政府的信用作为还款担保,这种担保使平台公司的债务成为地方财政的或有负债,而地方政府的债务又构成中央财政的或有负债,平台公司的偿付风险最终可能会转化为财政风险。
  
  三 化解风险的对策
  
  要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完善和创新项目融资方式,调整优化融资结构
  (1)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首先,必须对现行《预算法》进行修改及完善,必要时可制定《地方债券法》。其次,应鼓励部分经济发达省、市发展地方政府债券或市政债,并限制其发行规模。再次,应借贷美、日经验,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贷款风险防范体系,从多层次多角度为地方债或市政债保驾护航。(2)银团贷款。采用银团贷款方式,可以降低单家银行的贷款额度,避免贷款集中度風险,同时参贷银行从不同渠道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通过设定贷款的前提条件或要求控制风险,还可以有效防止贷款被挪用。(3)采用BOT、PPP等融资模式,鼓励民间资本的加入。从英国的融资经验来看,其特点在于非国有化运动,引入私人资本,采用BOT等多种融资模式,灵活又符合市场需求。那么在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等公益性项目的融资问题上,也可以充分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利用BOT及PPP融资方式,引进民间资本。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二)利用资产证券化方式充分化解融资风险
  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言,可将其通过银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或市政债及通过PPT与BOT模式获得的资金整合打包成资产池,出售给信用佳的SPV,SPV以此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由有意向的投资者购买,将贷款风险转嫁给众多的市场投资者,充分分散了地方政府的偿债风险。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对于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而言,也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方式分散自身的贷款风险。商业银行把风险权重较高的融资平台贷款出售给SPV,将这部分贷款转化为现金,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加权风险资产总额,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
  (三)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
  首先,必须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本金注入。多样化资本金来源及明确资金金用途,不得挪作他用。其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必须实行政企分开。要严格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整顿,明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责任主体为企业,且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管理。


作者 郑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