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内部稽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规模的较快增长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业务的拓展,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风险点增加,信用社内部稽核作用日渐突出。本文介绍了当前农村信用社稽核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充分发挥内部稽核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稽核 问题 探讨
农村信用社稽核是农村信用社对其各项业务进行内部监督并提出有效意见的行为,是农村信用社自我监督、主动防范、查错除弊、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是信用社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当前信用社主要开展的稽核工作有序时、专项、强制休假、网点解剖、在任审计、离任审计、轮岗等。内部稽核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和业务产品的丰富发展,稽核需要开展的工作越来越多。虽然稽核系统使稽核开展有了一定的方向和目标,但是,稽核系统功能有限,稽核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当前信用社稽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的稽核体制影响稽核作用的发挥
稽核力量主要以县联社稽核为主,而县联社稽核部门或稽核分队是联社的一个下设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以及基层信用社是同级关系,稽核人员也由联社安排。这种体制存在一定弊端:一是稽核部门主要是对联社负责,由于家丑不外扬心理,相关问题可能遮遮掩掩,未能如实上报,稽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处罚也难以真正起到惩处作用。二是稽核部门对财务部门和基层网点检查缺乏权威性,稽核部门经理、财务部门经理和信用社主任均为联社中层干部,让普通稽核人员去检查业务势必会影响稽核质量。三是目前农村信用社主要检查基层营业机构,对联社财务、信贷等部门很少检查,即使检查也只是流于形式,对大额贷款审批、大额财务开支、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手续等未能全面检查。四是稽核部门检查出问题一般会向联社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参谋和助手作用明显,但是问题后续整改力度较弱。五是稽核人员积极性不够,对稽核人员来说问题查多查少一样,处罚力度大小一样,甚至干多干少一样,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削弱了稽核职能。
(二)稽核滞后于业务发展
相关业务系统的上线、升级以及培训工作稽核部门很少参与,稽核部门在业务系统内没有安排角色甚至是有限的权限,由于稽核系统功能有限,稽核工作未能有效展开。随着信用社业务的快速发展,信用社内部稽核手段相对于业务发展进程也相对滞后,除了处理系统监控出的异常问题,稽核人员主要通过翻阅账簿、原始凭证和相关登记簿对业务进行检查,检查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实际稽核需要,影响稽核目的实现。
(三)稽核方式方法不足,稽核检查以事后监督为主
目前农村信用社稽核主要还是合规性稽核,稽核的目的主要是「查错防弊」,在风险面前处于被动地位。同时,检查内容主要是各类存贷款等业务,检查方式主要是现场检查,而缺乏有效的非现场检查,对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流动性指标、安全性指标和效益型指标等关注不多。在开展现场检查时,因信用社网点多、交通不便,稽核人员由网点车辆接送,影响了稽核时效和质量。
二、对信用社改进稽核工作的探讨
信用社内部稽核虽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可以减少或缓释风险和损失。让内部稽核部门充分发挥职能是堵塞经营漏洞、防范经营风险、提高案防能力甚至各项业务健康发展的保障。
(一)加强稽核体制管理
首先提高稽核地位,彻底改变「重业务轻风险、重规模轻质量」的经营思路,将风险防控工作提升到重要地位。其次,在稽核管理模式上,实施下查一级的模式,县联社稽核人员的人事、工资福利等由市联社(市办事处)管理,稽核人员作为委派人员在各联社开展工作,稽核报告、报表直接上报市联社(市办事处)。第三、稽核部门不参与具体业务,不分配经营指标任务,但是稽核人员要积极参与业务部门的相关培训,确保稽核能力。
(二)切实转变稽核理念
树立稽核质量观和稽核服务观,善于稽核创新,将检查问题转变到预防问题,处罚责任人转变到解决问题,使稽核关口前移,向风险性稽核转变。加强非现场稽核,充分利用稽核、财务管理、信贷、综合业务等系统以及联网监控设备,定期或随机开展非现场检查,促进信用社各项业务合规发展。
(三)提高稽核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规范稽核人员的准入、退出机制,改变稽核人员工资薪酬体系,可将稽核人员工资向技术系列转变,分级定资。二是制定科学有效的稽核考核体系,明确稽核人员职责,摈弃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错误观念,同时在补助和职务晋升等方面向稽核部门「倾斜」,使稽核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做到客观公正、恪尽职守。对检查出问题和挽回重大损失的相关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对因未尽职尽责造成不良后果的稽核人员,要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罚。三是定额给予稽核人员一定的交通费用,由稽核人员随机安排检查网点,提高稽核时效性,保证稽核质量。
(四)查处结合,维护稽核权威
稽核人员开展稽核工作时,一方面要善于从苗头中发现问题,督促现场整改,避免之后出现同质同类问题,另一方面要消除「讳疾忌医」的观念,加大处罚力度,只检查不处理不仅不会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会纵容责任人再次违规,因此,要对问题责任人尤其是屡教屡犯的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理。只有把现场整改和稽核处罚灵活使用,才能体现稽核人员检查发现问题的意义,才能维护稽核权威。
(五)优化稽核流程和风险预警机制
制定科学统一的稽核流程和风险预警体系,使稽核操作规范有序,完善稽核异常监控规则,将资本充足率、流动性、不良贷款率等指标纳入日常风险预警,把带有突出性、普遍性和多发性的问题作为监控重点,实现稽核范围全覆盖,不留死角。
作者简介:丁杰(1985-),男,河北省怀安县人,本科,中级经济师,河北经贸大学在职研究生。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 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