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研究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为了突出理财人才实践技能培养,贯彻以人为本、深化产学研融合,教师需要在不同角色中进行转换,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技能的示范者,由学习的督导者变为学习的引导人,由教学的展示者变为教学的设计者,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应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提供相应教学设施、完善教学激励机制,为老师角色的转换提供相应的条件,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高职 投资与理财 教师 角色 转换
一、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高等性实际上强调的是对教师的要求,对某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具有深厚而广泛的研究,职业性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对相应的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当然这里所说的教师并非是单个教师,而是高职教师的整个群体。要达到这个理想状态,需要高职教师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特性,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体现这些特性,即实现高职教师角色的转换,这也是行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一)高职教育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重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实现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要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高职教师就成为关键因素,高职教师首先需要承担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角色。
(二)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的教学的需要
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主要是以经济类信息的收集、管理、加工、应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其实验环境主要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 主要依托网络进行的, 财经院校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仿真模拟实训室建设及实践教学主要都是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 依托网络进行的, 比如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保险实训、国际结算业务实训等, 它们都是将现实中使用的软件安装在实训室电脑上,模拟出一个真实的环境供学生实践使用。所以,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需求特征是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结合教学需要, 在努力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能把经济类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管理、加工、评价、创新,以及把各种理论更好地融入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中去。同时善于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教育现代化。所以,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强调金融专业技能的专业,其教师,首先要熟悉现代化教学的软硬件设施的使用,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创新,拉近教学与工作之间的距离。
(三)金融行业发展变化的要求
金融行业是一个多种经济技术含量比较复杂和知识面复合型较强的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多角度的政治、经济、金融和市场瞬息万变发展的研判能力。专业的素质要求从业人员一要实时盯住政策变化,二要实时分析和做好行业应对措施,三要研究市场所需所求。金融知识只是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最基础的东西。
人们往往把所谓的专业水平理解为金融基础知识,始终把其作为固定的标准,这是错误的。现在的金融市场发展是全球化的发展模式,考量一个人的专业能力不在金融基础知识,而在于其金融市场的运作能力和资本市场的创新型整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具备,许多是超越于金融基础知识本身的能力,
金融业是一个高度创新的行业,因为其处于服务业的前沿。金融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技术重新,还需要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培育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和选拔上的创新正在打破传统的金融知识定标准的模式,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与品格素质、创新型能力正在成为金融业人才需求的新标准。这个行业的每一个台基的攀登都需要高人一筹的综合能力,尤其是道德行为和信用准则。所以,投资与理财专业,作为一个需要对金融知识进行高度整合的应用型专业,在进行专业教育过程中,对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内涵
高职教育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本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的任务一是要使学生达到行业的从业要求,贯彻「双证」制度,使学生毕业时,既能够拿到毕业证书,也具备从事某个行业的从业资格。在这些基础上,突出学习专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迅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业务骨干。目前这两项任务主要通过高职教育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来完成,这对高职教师的角色转换的要求也不同。
(一)理论教学高职教师要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
理论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习的组织者;资源的收集者;我们把投资与理财专业的理论教学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以获取相关从业资格的考证课,公共基础课要将公共基础知识的教学要体现专业性,比如在政治课中突出强调国家政策对金融行业、理财市场的影响,这样能够让学生从更多的渠道了解专业知识,树立专业意识;利用体育课程场地比较灵活,在锻炼学生意志的同时,加入对金融礼仪、行业行为规范的相关知识的渗透;计算机课程教师要强调与金融理财业务相关的网络案例、相关办公软件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专业基础课的教师要成为「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思想的践行者,将专业基础课中的原理与理论融入实训中去,让教学活动有学生的充分参与,通过对现实经济活动观察,金融信息的收集加强对经济原理、金融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观察,金融信息收集来发现新问题,锻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考证课的教师在与从业资格考试机构,培训机构保持联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原来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密切关注考试变化,自己总结考试重点和难点的变化。
(二)实训教学高职教师要由理论练习的考核者变为技能训练的设计者
实践教学:技能传授的设计者;监督者;总结的总发言人;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实训课程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单项课程实训,一部分为专业综合实训。单项课程实训双分为单项基础课程实训和单项专业课程实训,在进行教学改革初期,需要教师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实训化,根据自身课程实际,把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实训的形式起来,通过反复的验证,对实训课程进行精简,之后就是进行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整合,使单项课程实训系统化,在这个过程中,要强化单项课程实训的作用,那就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强化学生对单项专业技能的掌握,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熟练操作的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训教师需要对专业知识综合基础上设计集中综合实训,主要作用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检验、通过竞赛对抗等形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通过竞赛,还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分类指导。
三、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障碍
高职教师角色转换出现困难是因为诸多制约因素的存在。比如高职师资来源单一,投入较少,机制不完善,教改力量较弱,不能形成合力,分析这些制约因素,能够为高职教师角色转换提供必要条件。
(一)师资来源单一
财经类高职院校选择了从各高校挑选优秀毕业生担任专业教师的做法。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级财经人才十分稀缺,难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从相关的财经管理部门引进优秀人才的做法受到福利待遇、身份编制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特别是有一定教学经验,且具有双师素质的财经专业师资在财经类高职院校中普遍紧缺,导致师资队伍结构失调,无法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已成为制约财经类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学科背景单一,大部分为金融学或投资学,对教育学理论和技术掌握有待加强;知识与技能失衡:大部分为毕业学生,理论熟练,技能缺乏,
(二)投入机制不善
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师角色转换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比如师资的培训,软硬件的购置,教师角色转换的规划评价与改进,这里所说的经费投入不足既有投入绝对数额的不足,也有教师角色转换的单位投入效率不高的问题,教师角色转换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每个问题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要实现高职教师角色的成功转换需要一套完善的投入机制,这里的投入既包括经费、也包括人员等,投入是完善机制,实现高职教师角色成功转换的持续驱动力,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随着高职院校之间竞争的加剧,对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视会不断加强,对高职师资建设的投入会不断加强,但理顺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投入机制需要众多部门的参与,这个投入机制的完善需要更长时期,
(三)教改力度较弱
高职教师角色转换是高职教育的要求,也是行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改革措施,但要推动高职教师角色转换却非易事,首先,高职教师角色转换涉及的部门众多,院校管理者、教师、企业、行业骨干力量,将众多的部门发动起来,首先需求驱动机制,能够让各个部门有意愿参与进来,其次,需要统一思想,众多部门参与进来,教师有各自不同的利益,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高职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中,每个部门未完成的工作又不一样,如果不能统一思想,不能让参与者认识其重要性,了解其转换步骤,必然导致转换过程中效率低下,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建议
高职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中,虽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但角色转换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通过拓宽高职教师来源,做好教师角色转换的顶层设计,引入行业参与,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步伐必定会不断加快。
(一)拓宽高职教师来源,凝聚教师合力
积极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引进高水平师资力量,这种引进不是盲目的,而是根据自身师资力量的现状,当然这一措施会受到学校、地区、行业等多种条件制约,因此,在扩大师资引进渠道的同时,应该把更多力量放在现有教师的交流、培训和学习上,充分发挥原有教师 1+1>2 的效果,因为从金融机构引进和师资力量虽然具备某些岗位技能,但他们同样具有弱点,比如对职业教育的定位不熟悉,对教学需要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学校的激励机制在这教师身上发挥作用,因此,发挥原有教师力量,根据我们教师角色转换目标,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对高职教师实现角色转换会有更大的作用。
(二)做好转换顶层设计,规划投入机制合路
高职教师角色转换是对传统教师定位、工作等的改变,主体是要求高职教师适应时代变化,充分发挥高职教师的职业性,但可能抵触最强烈的应该是高职教师,应该需要高职教师自身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理念,需要重新学习专业相关课程,并参与课程的改革,需要高职教师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教学软硬件操作,这个工作量对某些教师是巨大的,因此需要学校做好高职教师角色转换机制的顶层设计,尽量减小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改革压力,同时通过激励机制,让部分骨干教师起到示范作用,高职院校需要理顺投入机制,提高每单位投入的效率,在这个投入机制中,目标设定、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非常重要,有了明确的目标,评价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反馈机制才能根据目标与评价之间的差距进行修正。明确的目标、有效的激励与宣传、高效的评价机制,及时的反馈机制,这些能够为高职教师角色转换提供一个完整的闭环,使高职教师在高职教育中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引入行业部门参加,最终实现开放办学
高职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师角色转换同样需要行业部门的参与。行业部门的参与可以为高职教师补充行业力量提供重要渠道,同时,引入行业部门参与,积极转变高职教师角色的主要问题在于规划和组织的问题,由哪个问题来负责这个事情,将学校、教师、企业、行业骨干等力量的现状和问题收集起来,确立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评价和奖惩机制,推进高职教师角色持续不断的改进,即在鼓励和动员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完善高职教师角色转换机制的问题,而这个负责部门应该是教育主管机关,因为其对学校、教师情况非常熟悉,最重要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角色转换的态度在整个机制中起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纯.新时期高职教师角色转换探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2]张世华,张俊洪.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师角色转换探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8(12).
[3]万青.新教改形势下的高职教师角色转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8).
[4]熊威.浅谈高职教师基于信息技术下的角色转换[J].职教论坛,2008(24).
[5]宋岩.浅谈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职教师的角色转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课题项目:本文是重庆市教委 2010 年度教改项目《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特色建设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03437
作者简介:张国强(1980-),男,河北唐山人,就职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 张国强 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