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对 1996-2011 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货币供应量和社会零售产品总额对信贷规模的影响尤为重要,并对其加以详细阐述。
【关键词】信贷规模 货币供应量 社会零售产品总额
一、模型设定
货币供应量(M2):信贷作为货币需求一部分,其变化受到 M2 和其他货币需求变动的双重影响。
存款余额(CK):存贷款间存在相互派生关系,存款余额对贷款来讲是领先指标,存款余额增加,银行可贷资金量增多,贷款量相应增加。
存贷利差(CD%):商业银行对此的调控不仅决定了他们的经营行为、经营状况及赢利水平,也决定了央行宏观调控效应。
固定资产投资(GT):产生的资金缺口部分需银行贷款来填补,投资加大会带动信贷规模的扩大,反之信贷规模可能会收缩。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H):消费对贷款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消费总额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贷规模的发展。
二、估计与修正
(一)初始检验
对 Y 与解释变量的 OLS 回归结果平稳性检验显示它是协整的。说明他们存在长期的均衡,可以组成一个平稳序列。
(二)进一步检验和修正
1.多重共线性
经逐步回归修正后,模型保留的解释变量是 M2 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得:=18396.26+0.684943M2-3.365532SH
修正后不仅消除了异方差,可决系数提高了,且 t 检验和 F 检验都很显着。
3.自相关修正结果 Y*=1555.383+0.640828M2* -0.764981SH*
4.平稳性和协整检验见表 1
三、VAR 模型及脉冲响应
(一)脉冲分析
经信息准则检验,当滞后阶数为三的时候,AIC 和 SIC 的值最小,见图 1。
图 1 脉冲响应图
1.当 M2 受到一个正的单位大小的冲击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开始增加,后恒定在一个水平值上;
2.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受到一个正的单位大小的冲击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较大幅度的上升,继而维持在一个水平值上;
从长期效果来看,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正向冲击均不同程度上带来信贷规模的稳定增加。
(二)方差分解
图 2 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对信贷规模的贡献率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大得多,约 70%。
图 2 方差分解图
四、结论
(一)货币供应量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信贷规模有显着的影响,货币供应量是影响信贷规模的最基本因素,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有助于对未来信贷规模的预测。两者之间的当期变化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与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决定理论是相符合的。从货币供应量到信贷规模的传导是有效的。所以制定有关流动性过剩的货币政策时,应重视货币供应量变化对信贷规模的影响。
(二)社会零售产品总额
1.从宏观层面来看,在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整个社会的信贷规模取决于一定时期内银行可动员和集中的社会资源的规模,银行可动员和集中的社会资源总量越大,银行信贷资金规模越大,反之则越小。
2.从消费与个人储蓄的关系来看,个人收入用于即期消费的部分增加,会减少储蓄额,储蓄额的减少意味着银行可贷资金的减少,信贷供给量下降。
3.从消费与企业利润的关系来看,企业的利润会随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刺激企业贷款、扩大生产规模,信贷需求量上升。综合两方面的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信贷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对比。
总体而言,在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中,信贷总量的增长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和宏观经济的运行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黄秀虹(1988-),女,广东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 黄秀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