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零售经营与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研究

【摘要】《零售经营与管理》是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章根据高职高专《零售经营与管理》课程的特点,探索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模式,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技能,培养现代零售业经营管理人才。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实践能力 岗位职业能力 创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用人单位的就业需求,服务于特定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因此课程建设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正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行为导向为方法,能力培养为目标,旨在将课堂教学与工作情境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融入更有意义的工作任务中,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实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需求。《零售经营与管理》是我院经贸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等已经成为本课程的教育教学任务,因而《零售经营与管理》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根据高职高专《零售经营与管理》课程的特点,探索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模式,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技能,培养现代零售经营管理人才。
一、《零售经营与管理》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零售经营与管理》实施项目化教学有助于: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零售经营与管理》实施项目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技能,培养新型零售经营管理人才,使课程具有直观性和开放性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可从现在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导,考试侧重理论型教育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职业教育目的。
(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竞争日趋激烈且日益规范化的市场面前,企业对零售经营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和期望值普遍较高。课程项目化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技能训练的项目,可以使学生将系统的零售经营管理理论和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配合岗位实训,熟悉零售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有助于学生零售业经营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项目教学来完成,而课程项目化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项目化教学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项目化教学的意义在于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项目化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它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学生全程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岗位实战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学生能够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真正能做到与企业的磨合期为零。
(四)有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高素质营销人才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通过课程项目研究开发、项目教学才能做到与行业接轨,在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目前苏州的零售业发展迅勐,大型零售企业纷纷落户苏州,因此需要大量的零售经营管理人才,且进入零售业的门槛较低,适合学生创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传统《零售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不清楚
教师讲课主要是从《零售经营与管理》的学科体系来考虑课程目标,至于本课程在教学体系中要达到什么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以及在专业中的地位不明确。教师讲课只注重学生应知的内容,忽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注重「传」与「受」的直接性
传统《零售经营与管理》采用「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三中心」为理论核心,以讲授零售经营与管理的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学生变成了「配角」和「观众」,学生缺少参与活动,其主要在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推理能力,达到以间接经验触类旁通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较短时间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堂上,老师竭尽所能就是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被动地听讲。
(三)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团队的作用
在零售经营管理中需要各个部门各种人才的团队配合,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扼制了学生对问题的发散性思维,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是个被动的接受者,其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零售经营与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由于《零售经营与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技能,培养新型零售经营管理人才,学会如何把系统的理论和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具备从事零售企业经营管理的素质和岗位职业能力,因此,在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工作任务分析与制定
《零售经营与管理》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组建了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教学保障、教师队伍都围绕完成该项目课程而建设,本课程分八个项目,配合岗位实训,熟悉零售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熟练掌握零售的商品管理、销售服务管理、日常营业管理等基本技能,理论知识把握够用和适度,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到超市进行实训,学生在有目标的学习中积累实践知识、获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按项目课程模式编写教材
项目化教材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所包含的信息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必须将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等因素融入教材中,因此,项目化教材应是综合性的,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就是打破学科化的知识体系,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组建了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零售经营与管理》课程主要项目模块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依据教学内容共分为八个项目模块,即「零售经营入门」、「零售商圈分析与门店开发」、「零售员工工作规范」、「零售商品管理」、「零售销售管理」、「零售服务管理」、「零售日常营业管理」和「零售理财」八个项目模块,其中每一个项目又拆分为若干个任务,从而将零售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需的技能联结起来。使整个教学工作以这八大项目为驱动,把课程内容里的知识和能力融入其中,最后达到以项目来驱动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到上海华联超市国际教育园店,以组为单位每天分二班,由超市的经理和店长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学生全程参与超市的经营管理,在各个岗位上进行实训,实习结束提交个人和小组实习手册,做到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学习相互促进,从而使学生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并具有良好的商业职业道德,掌握零售服务技能,适应现代零售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真正能够融「教、学、做」为一体。
(四)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
现代零售企业尤其关注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零售经营与管理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作为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特征。从团队的组建、团队命名、到团队项目实施,让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能够体验到在专业情境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逐步提升技能水平。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过程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课堂研讨和实习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应以过程式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模拟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着重检测学生综合技能和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教学双方的提高,促进本课程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
[2] 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9,2.
作者简介:李凤珍,女,汉族,江苏省苏州市人,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 李凤珍